阅读历史 |

第 106 章(1 / 2)

加入书签

“什么朋友,这个人靠谱吗?”

叶青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实在是顾卫东给她带来的这个消息太让人激动和震惊,她整个人都不由得紧绷起来。

顾卫东点了点头:“算是过命的交情吧,他家在蓟城关系背景硬,要在这种人员安置上调动一下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回来之前,他父亲已经顺利进入中北海了。”

叶青心下顿时有数了。

她赶紧问顾卫东:

“这事儿要怎么做?花多少钱打点都成,我手头存款可能不多,但有多少金条你是知道的,要是还不够,我这边还可以再弄几根老山参出来,卖了肯定能换不少钱。”

一看叶青这个态度,顾卫东就知道她是同意了,忙摆了摆手提醒叶青:

“那种身份的人家,给钱人未必稀罕,得送人家没见过或者是花钱买不到的东西,你那个猴儿酒给我一羊皮袋子,老山参你现在手里有吗,要是有的话也给我一根,我今天就带走。”

叶青立马就反应过来了,赶紧拍着自己的脑袋,点头表示认同。

老山参她手里头也没有,这段时间忙着建卫生站和科学养殖的事儿,虽然她的异能升级了,顿悟到了新的提升灵气的办法,但因为琐屑事儿太多,她压根没顾得上其他的。

不过虽然没有老山参,但她收集到了一批红参果子,果子里的种子都被她小心收起来了,只要有种子在,短时间内催化出一两根老山参完全不是问题。

知道顾卫东这次回来得匆忙,能留在屯子里的时间不多,叶青也不敢再耽搁了,忙冲着顾卫东示意道:

“你先回去,我马上进山一趟,肯定在你走之前赶回来!”

顾卫东是知道叶青的特殊异能的,所以叶青一说要进山,他马上就明白她要去干什么了。

“需要我帮忙吗?”

顾卫东问道。

叶青忙摆了摆手:“不用不用,你回去见见顾大叔顾大婶儿吧,你出去这段时间,老人肯定都想你了,另外,我前几天给你寄的信里面提到的事儿,已经事先和顾大叔顾大婶儿都通过气儿了,他们说要跟你商量,正好你这次回来了,你们一家人凑一块儿把这事儿也商量好,如果同意我提出来的那套方案,那等过了年我就去找人办理相关手续,如果不同意,那我们也都协商着来,看看怎么达成一致。”

说着,叶青就不再跟顾卫东废话,急匆匆回了自家院子,抄起一把铁锹就径直往后面山里蹿,不大一会儿的功夫就不见了。

看着那风风火火的背影,顾卫东只能无奈摇了摇头,脚步一拐也进了隔壁自家院子。

这时候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凛冬了,加上这几天连续降雪,长白山积雪厚重,几乎都快到人的腰间了,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寻常是没人敢进山了,要不是叶青有藤条助力,她就这么进山,几乎已经是寸步难行。

她用藤蔓做了一块滑板,踩在上面在

山中雪地滑行,很快就进入到了深山老林子里。

等找到一处相对隐蔽的山洞所在,确定周围都不会有人出没后,叶青又催化了一些灌木进行遮挡后,才从挎包里翻出一颗参种来丢在松软的黑土地上。

周围到处充斥着浓郁的灵气,叶青一边快速汲取木系能量,一边将吸收的“养分”灌注到参种上。

很快,参种就快速发芽扎根长叶,并不断开出花朵结出红果子,然后茎叶开始脱落,又再次重新生长而出,如此循环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一直到大半个小时后,叶青脸色泛白,额头后背都渗出了细密的冷汗,确定已经快到她异能输出的极限后,才停下手上的动作。

这时候,叶青手边的这颗老山参,根部已经足有手腕粗,深棕色的芦碗堆叠密密麻麻,哪怕还没挖出来,光看外面这个根茎连接部位的品相,就已经能预料得到底下的参有多大规模了。

果然,叶青顺着参的根部挖下去,足足挖进去近两米深,废了老牛鼻子劲儿,才将整颗老山参连同所有的须子一块儿完整地挖出来。

这根参的品相,甚至比叶青之前卖给刘家的那根参还要好,块头也更为夸张,叶青估摸着,这玩意儿拿出去,绝对能跟外头四五百年的野参媲美,关键这株参还是用木系异能喂养出来的,药性起码是普通老山参的数倍。

如果不是为了把她师公救出来,这么好的药材,叶青还真舍不得拿出去。

毕竟这可是真真切切耗尽了她体内的灵气,这一次催化完之后,她的异能起码得养大半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但如果能顺利把韩亚博从墨河调到青山农场,别说是一根老山参,就是再让叶青拿十根出来,她都觉得值。

把参小心地用干草包裹捆绑好,再装进藤筐里,叶青就马不停蹄地踩着滑雪板下山了。

到了山下,她又赶紧进了自家地窖,从里面翻出了四只装满了猴儿酒的羊皮袋,想了想,又将她自己酿的果酒,还有自己熬的蘑菇肉酱给各拿了几罐,分别装进两个藤筐里,拎着就径直去往隔壁顾家。

顾卫东回来得匆忙,但因为是冬天,顾家其他人都在家里待着,只杨大志被生产队抽调去公社上河工去了。

这也是往年的惯例了,每年到了冬天的时候,各家都需要派出一名劳动力去往公社,跟随大部队去河道那边进行修缮挖掘和开荒整理工作,为来年的春播做准备。

顾家因为顾卫东常年在部队,能出去干活的壮劳力,就只剩下顾振兴跟杨大志两个人,所以这对翁婿到冬天上河工的时候就轮着去,你去上半个月我去上半个月,间歇着修整,倒也不算太辛苦。

顾卫东如今被选调去了蓟城军部进修,加上又转正成了营长,顾家人哪怕没多少见识,也都很清楚只要顾卫东这两年的进修顺利结束,再回到部队之后绝对今非昔比,以后前途绝对是一片光明。

所以眼下顾卫东忽然回来,顾家人都跟着紧张,生怕顾卫东在蓟城又出了什么事儿。

韩亚博的事

儿顾卫东肯定是不会跟家里人提,只好拿叶青刚刚提到的信来说事儿,表示他是收到了叶青的信件,正好又碰上军部那边的运输车要来蛟谭县办事,他就顺便坐车回来看看。

其实顾卫东压根不知道叶青信里面提到的是啥,但叶青早就跟顾家人通过气了,顾卫东一提起这事儿,马上顾家几个人就倒豆子似的把叶青提到的方案都给说了。

顾卫东这才知道,叶青竟然是在打他家那个百草膏的主意。

百草膏,顾名思义就是用一百种药草熬制出来的。

长白山盛产各种植物,药材也是多不可数,到了开春的时候,山里面什么奇奇怪怪的药材都有,顾家的这个百草膏,就是在长白山物种的基础上不断提炼改善,最后流传下来的一个古药方子。

但这玩意儿的具体来历已经不可考了,顾卫东也只知道他家应该是往上数二代,家里祖奶奶教给了奶奶,再由奶奶教授给自己妈妈,这么口口相传下来的。

家里每年到开春的时候都会熬上一两罐,一罐能用一整年,但屯子里的人都只知道自家有这个药,却都只觉得这是上不得台面的土方子,也没几个人重视,就是自家人都根本不以为意。

现在叶青却说,这个药能开发量产,甚至有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日常药,别说是顾家其他人了,就是顾卫东自己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是从十几年后回来的,尤其他自己还在县里钢铁厂保卫科工作过,当然知道红花油是什么东西,因为到八十年代末,这个药基本上各家必备,可以说红遍大江南北。

可也正是因为他知道甚至是使用过这个东西,他才更是惊讶,完全没有想过,自家的药膏,能让叶青拿出来和那个国民产品进行媲美。

顾卫东心中震惊又复杂,同时他又不可避免地生出了惊喜和野心。

如果真的能像叶青所描述的那样,将自家的这个药膏发扬光大,将来量产推销至千家万户,走出东二省甚至闯出国门,那这个厂子的规模绝对不容小觑,他那些退役后无处容身得不到安置的战友兄弟们,可就多了一条退路,这能不让顾卫东心热吗?

所以叶青的这个提议,其实根本不用担心顾卫东不会同意,顾卫东自己是肯定不懂药理也不晓得自家这个药方子到底有没有开发价值,但只要叶青说它可行,顾卫东绝对举双手双脚赞同。

顾家其他人当然也不会有异议,毕竟这个事儿真要能顺利执行,对顾家来说绝对是天降大馅饼,只要以药方子入股,将来顾家人哪怕啥都不干,光靠着这个药厂子,他们就能在家躺着挣钱,这样的好事儿,傻子才会往外推。

因此,等叶青带着药材和猴儿酒进到顾家的时候,顾家这边就已经单方面达成一致了,一大家子都决定,将百草膏的药方子全权交予叶青来处理,并且顾卫东更是直接把药方子,甚至连制作药膏的过程都事无巨细地写了下来。

看着手里这张薄薄的纸,再看着面前这一双双清澈单纯瞪着自己的眼睛,叶青是真的很无奈,心下不

住地叹气。

这么简单就把药方子都给交出来了,这要是换个有私心又贪婪的,就这么把这药方子给骗跑路了,顾家这帮人怕是连哭都没地儿哭去。

这一家老小可真是一群傻白甜,哪怕是顾卫东这个活了两世的家伙,在战斗力上可能能力爆表,但在别的方面其实压根没多少心眼子。

“方子暂时不要给我,这是将来建厂的时候你们谈判的筹码,除了你们自己家里人之外,绝对不要给外人透露半个字,以后不管是屯子里或者是外面谁来了,找你们讨要药膏或者是打听药膏的制作方法,你们也绝对不能泄露,不然药厂的事儿就要黄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非同小可,你们一定要谨记在心,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明白吗?”

“另外,这个事儿不是你们说全权委托给我就能当甩手掌柜的,这里面涉及到的金钱利益眼下你们可能还感受不到,但等过几年厂子建起来了,你们就会明白的。”

“为了避免将来产生更多不必要的纷争麻烦,我眼下必须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你们家,必须要在药厂建起来之前,将这个药方子的所有权问题彻底划分明晰,你们顾家几个兄弟,甚至包括大叔大婶儿,你们每个人都要分清楚,只有份额都分清了,亲兄弟明算账,将来才能家庭和睦大家欢喜。”

顾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的表情茫然。

实在是眼下国内确实还没有私营公司和股份制这个概念,顾家又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两个老人出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即便是剩下几个读了书的孩子,也都没多少见识,对叶青的这番叮嘱,只感觉不明觉厉,但更多的想法他们是全然没有的。

这里面唯一还能稍微懂一点的,大概就是顾卫东了。

因为他是从九十年代回来的,改革开放后个体户如雨后春笋,私营企业也是遍地开花,甚至就连顾卫东所在的国营钢铁厂,也在面临转型改革,导致了大量工人下岗。

所以叶青眼下所提到的药方所有权划分,这个问题看似微小,但却至关重要,如果药方所有权不明晰,等到将来利益分配不均的时候,就很可能兄弟阋墙姊妹争夺,最终对薄公堂导致药厂分崩离析都不是没可能。

叶青这会儿把这个东西直接摆在台面上,听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事实上反而是为了长远利益考虑,顾家人如今一大家子住在一块儿和气一团家庭氛围十分融洽,但谁又能保证将来不会走向反目那条路呢?

顾卫东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他很认真地对叶青点头,表示会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面,慢慢思考并跟家里人谨慎协商这事儿。

毕竟眼下才73年,离改开还早得很,顾卫东心里也清楚这个事儿确实不着急,所以他一脸的气定神闲,完全没觉得这事儿有多紧迫。

叶青也就是事先提个醒,让顾家人对这事儿先有个思想准备,现在未雨绸缪,总好过将来打无准备的仗,毕竟她自己也不确定药厂这个事儿具体会是在哪个时间点才能审批下来。

眼见着

离顾卫东返程的时间越来越近,她也顾不上啰嗦了,赶紧把她拎过来的两个藤筐塞进顾卫东手里。

顾卫东看了看手表,知道时间差不多了,也没在家里过多耽搁,跟父母兄弟姐妹们略寒暄了几句就要重新启程。

顾卫北见状,赶紧上来帮顾卫东拎起其中一个藤筐,顾卫南也要来拎另外一个,却直接被顾卫东给制止了。

顾卫西如今肚子跟吹气球似的鼓起来了,外头那么厚的雪,地上滑得很,顾卫东可不敢让她出门,赶紧制止了她和父母外出来相送,自己拎着一只筐子就往外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