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5 章 地理历史、农业13(2 / 2)

加入书签

想啊!

但大秦目前做不到啊!他拉过临摹下的世界舆图,目光落到宽阔地大西洋上,过了半晌才沉沉地吐出口气:罢了,能得到后朝农方已是天幸,至于美洲大陆...交给后面的大秦皇帝吧。

【红薯在北方推广时,人们不信此物可佐谷食,特别是秋季丰收时,子母钩连的果实,吓得人根本不敢种。

所以红薯自明中后期引进,到清乾隆十四年时长江流域才开始种植。

到宣统时期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才开始种植红薯。

这些地之所以种得晚,不是农人不识货,而是红薯种越冬难,直到农人摸索出红薯春夏秋三季不同的栽培技术后,红薯才正式遍布华夏】

技术呢?栽培技术呢?

天下人望着如拳头大小的红薯,眼巴巴地想要听到红薯越冬技术,没想到神迹却避而不谈,讲起下个作物:

【马铃薯:原产地叫巴巴,南方叫洋芋,北方多叫土豆、山药蛋,跟红薯一样都是地下果实。

马铃薯引进欧洲时并不受欢迎,除了贫困的爱尔兰农民。

爱尔兰人把马铃薯种在荒土上,收获数量却让人不可思议,从此马铃薯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

药童看了半晌突然道:“师父,天幕上的马铃薯好像黄独哟!”

都是圆圆的,表面都有小点点,哦不对,那不是小点,马铃薯是凹点,黄独是凸出来的根点。

孙思邈摇摇头:“有何相似之处?黄独耐寒吗?”

药童摇摇头:不耐寒,喜温暖环境。

孙思邈轻轻敲了敲他头,又问道:“黄独如何收取?”

药童苦起脸想了半晌才答道:“黄独只结一颗,而马铃薯可结很多颗果子,需要用锄头挖出来。”

说罢他讷讷地放低了声音:“师父弟子错了,除了都像芋头外,没有一丝相像的地方。”

孙思邈神情凝重:“黄独是药,治淋巴结核,咽喉肿痛;马铃薯是粮,填饱肚子的食物,你岂能混为一谈?罚你种一份黄独长长记性。”

药童垂头认罚:“是,师父。”

【马铃薯也是在万历年间传入,但推广时间比玉米红薯还要晚,甚至整个明朝时期仅少量种植】

天幕补充道:【若真是大面积种植,‘农政全书’也不会不收录马铃薯记录。

马铃薯除了不含维生素A外,其他基本营养物质都含在内,虽然发芽后的土豆有毒不可食,但谁能抵挡薯条、洋芋、薯片的美味呢?】

玄烨听着

天幕讲马铃薯传入时间,心中有几分自得,天意在清啊!薯在明蒙尘,在清却是被人广种,这难道不是他大清功绩?

他瞧着天幕上椭圆形的马铃薯,心情极好地与众皇子道:“后世马铃薯与大清长得倒是不同。”

胤禩笑道:“大清马铃薯如铃子大小,皮黑形状圆滚,不过味道倒不错,儿臣在府中尝过。”

玄烨笑意淡了几分,说起各地种植马铃薯的情况:“去岁福建总督向朕邀功,称自己劝民众种植马铃薯,以作荒粮。

看来朕当赏他才是。”

群臣笑着点头称是,只有胤禩藏于衣袖的手攥成一团,他哪里不如太子?皇阿玛废了太子也不正眼看他?

【在玉米红薯马铃薯及南瓜中,南瓜往往是被忽略的那个。

事实上南瓜在救荒能力上,不低于红薯】

房进利落地把PPT翻个页,面无表情地继续讲述:

【西瓜在欧洲人眼里是移动水源,南瓜就是移动主食,南瓜果实硬度大,皮厚,给人饱腹感强,在移动过程中损耗低,并且耐贮藏,是非常适合行商探险的食物。

欧洲大批移民美洲时,全靠南瓜活过冬季,为了纪念南瓜,欧洲人把南瓜放入感恩节必吃菜单中,以示纪念。

到近代,我们也是把南瓜作为救荒食物,50年代甚至提出‘多种南瓜好度荒’,□□时期,瓜菜就是唯一的救命粮】

朱棣神情严肃地问农官:“此物宋有乎?”

农官躬身答道:“回陛下,此物宋不曾见,元亦不曾出现,当是后世物种。”

朱棣负手踱步,大明要打鞑子就要解决军粮问题,若有南瓜做军粮...他皱了皱眉,转身下令:“着全州县寻南瓜,有线索者有赏。”

农官赶忙应下:“是”

【更佳的是南瓜不与主要作物争田争地,只要小小一角落,就能自行生长,然后结屋主个金灿灿的大南瓜。

成熟的南瓜或者嫩南瓜,摘下后炒着吃、蒸着吃,或者做成南瓜酱,都是极好的。

肚里有虫,把熟透的南瓜肉切碎,晒干后磨成粉能治绦虫病。

小儿咽喉痛,把南瓜子晒干(不可用水擦干),用冰糖煎服即可。

甚至连南瓜蒂头烧成灰,也有化痰功效,可谓是全身是宝】

天幕再次强调:【总之它甘和温平,能补中益气,味道好吃,极适合老人小孩,以及体弱者食用,用谚语讲就是:冬至吃南瓜,长命百岁!】

长命百岁?

四个字引动历代天下人心,长命、百岁,谁不喜欢?

只要能沾上这四字,就能受到世人追捧,一时间都在问:南瓜在哪里?如何得到南瓜?

有需求就能激发无限的动力,一条条疑问化为弹幕:南瓜何时入华夏?

历代人以为神迹不会回答时,天幕竟揭晓了答案:

【南瓜是明正德年间葡萄牙人带来的,它出以文字出现时,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

目’上,书中称:南瓜,出自南番,因此被世人称为南瓜,也叫番南瓜】()

房进语气带出几分笑意:【咱们老祖宗给外来物取名,非常简单粗暴,辣椒外来的,其味麻辣舌头与花椒类似,于是取名叫番椒。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西红柿外来的,其状显茄科,于是取名叫番茄。

....

而对于自家培育出的蔬菜粮种,态度就是:一定要根据它的特点取个好听的!

什么九里香、六十日、冷水红、乌丝糥、晚青等等,一看就知本土物】

王祯抬头细观南瓜模样:“倒与阴瓜有几分相似。”

阴瓜乃宜阴之地种的瓜,秋日熟透后色如黄金,皮厚耐藏,到春日时仍能吃到新鲜瓜肉。

不过...他心中有些疑惑,阴瓜与南瓜相似,为何后人不提?

难道阴瓜没有传至后世?

【无论是南瓜、玉米,还是红薯或者马铃薯,它们原产地都来自美洲,经大航海传至华夏,活人无数。

这些农作物适应华夏绝大部分地区,无论是绵山连亘的云贵高原,还是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江南,或是戈壁黄沙漫天的西北地区,它们都能扎根生长。

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种植相对不费劲,且果实加工方便、可食性强,又耐贮藏数月不腐,非常适合糠菜半年粮华夏民众。

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作粮食,又可做蔬菜】

天幕贴出的下乡农村照片,犹如水入油锅,全天下都沸腾起来:你说这是农村?

红墙青瓦,墙上挂着黄灿灿的玉米串,门上还有一串串的红辣椒,院子干干净净的,中间开了块菜地,有丝瓜有包菜...

小童指着天幕大喊:“快看,他们还种花,院子里还有花。”

老者看着看着眼泪落了下来:“多好的院子啊,要是俺能住上一日俺死了也愿意。”

后世的农人过得真是好日子,那房子都赶得上隐居老爷住的屋子,看着就让人喜欢。

苏轼拉了拉弟弟衣角,悄声跟他咬耳朵:“弟啊,你说哥被贬后能住得起这样的房子吗?”

有花有酒春常在,有此屋相伴他定不寂寞。

苏辙脸色复杂:“得看哥被贬到哪。”

若是黄州还好,要是儋州等地...哥,弟弟会努力捞你的。

【它们能炒、蒸、煮、烤、炸,全面适应华夏烹饪方式,极大地改善明清饮食结构】

天幕感叹:【蔬菜跟粮食不同,粮食主填腹,蔬菜生滋味。

米面粮食可以远处得到,而蔬菜大多在左右产出。

民众生存需求限制了蔬菜种植规模,偏偏华夏夏季气候炎热多雨,对蔬菜栽培极不为利,常常园枯无所获,所以古人夏季能吃的蔬菜少之又少。

汉朝时可食蔬菜仅21种,夏季能栽培的蔬菜仅4类。

就这21种还得包含张骞凿空西域引回的物种】

刘邦咂咂嘴,有些遗憾不能尝到张骞严选,今

() 权贵者多用肉食果子,至于葵、韭、霍、薤、葱辛五菜,多用于调味辅佐肉食。()

那些黄瓜、南瓜、西瓜...尝不到啊尝不到,他咽下口中酒,吩咐左右:“给乃公切块东陵瓜,吃不到后世瓜尝尝甜瓜解解馋也不错。”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最全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到北魏时期能栽培的蔬菜有30余种,其中夏季蔬菜占7种。

南宋时期总栽培蔬菜达40余种,夏季蔬菜达8种,元代时夏季蔬菜增加到14种,到明朝中期栽培的蔬菜总有57种,夏季栽培蔬菜达17种。

根据清朝吴其濬所著的‘植物名图考’,清嘉庆时蔬菜种类有176类,这些蔬菜中大多为明清引进的美洲作物】

程咬金瞪大了眼,176?翻了近两倍!那夏天能吃的菜有多少?

众人还未来得及惊讶出声,天幕就刷刷刷地列出一排引进蔬菜:

除张骞严选外,西汉时期:原产地为印度及泰国的‘茄子’传入;

东汉时期:原产中亚(或地中海)的‘豌豆’传入;

魏晋时期:原产于地中海的‘茴香’被引进(魏朝时期);

唐朝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莴苣’被引进;

原产地波斯(伊朗)的‘菠菜’被引进;

原产印度的‘刀豆’被引进;

宋朝时期:原产地印度的‘丝瓜’被引进;

原产地伊朗的‘胡萝卜’被引进;

元朝时期:原产地中亚的‘洋葱’被引进;

徐霞客坐在路边石头上,看到黄瓜二字一愣,下意识地看了看手上啃了一半的清脆黄瓜:“原来黄瓜不是华夏本土瓜种?是张骞千里迢迢从西域带回的瓜种。”

他对天下山川知之甚多,至于手中解渴填肚之物...‘咔嚓’徐霞客把手中剩下的黄瓜塞进嘴里,吃得咔嚓咔嚓响,对于农作物历史他不太了解。

不过听神娓娓道来,倒觉得不错。

他在惊讶口腹之物,书童亦是惊奇不已:“少爷,少爷你听,你最爱的丝瓜在宋朝才有,幸好少爷生在大明,否则吃不到丝瓜怎么办?”

徐霞客好笑地看了他一眼,没计较他的出言不逊,而是决定以后畅游天下山川时,他要把游玩过程及山川历史记下,说不定他能名留青史呢!

下定决心后,他好奇大明又有几个新鲜菜,定睛一看,惊讶道:“这么多?”

明朝时期:原产地地中海北岩的‘甘蓝’被引进;

原产地美洲的‘辣椒’被引进;

原产地北美洲的‘西红柿’被引进;

原产地南美洲的‘花生’被引进;

原产地地中海沿岸的‘荷兰豆’被引进;

原产地欧洲的‘西洋菜’被引进;

清朝时期:原产地北美洲的‘西葫芦’被引进;

原产地地中海沿岸的‘西芹’传入;

原产地美洲的‘菜豆’(四季豆)被引进;

民国时期:原产地地中海沿岸的

() 花椰菜传入;

【我们现在所食大部分蔬菜(),都是外来蔬菜本土化?()『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而华夏本土蔬菜如蓼、襄荷、牛蒡、荠等,在外来蔬菜冲击下,大多重归野生状态。

当然也有把药用植物或者其他植物作为蔬菜的。

如:茼蒿原本为药用,自元起成为春季蔬菜之一。

又如张骞给马儿严选的牧草苜蓿,也成为夏季蔬菜】

李世民迟疑:茼蒿也是外来蔬菜吗?

唐初名臣面面相觑:平时谁会注意这个?

半晌后李靖慢慢道:“反正路边挺多,臣没吃过。”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臣也没吃过。

只有魏征神色怔怔,不知在想些什么。

李世民见他脸色有异,好奇地问道:“魏爱卿身体有不适?”

魏征回过神道:“陛下,臣在遗憾不能尝西芹滋味。”

讲唐结束后陛下送臣一罐醋芹,让臣极为满足,今听到西芹二字,恨不能用醋佐之,尝其滋味。

一番话引得君臣大笑,李世民指着他哭笑不得:“魏玄成啊魏玄成,你就这么喜吃醋芹?”

不等魏征回话,他直接道:“朕再赐玄成两罐醋芹,听说尊夫人不许你吃醋芹,爱卿可得悄悄地把它藏好了,免得被发现没得吃。”

说罢又对房玄龄等人道:“朕赐玄成醋芹,众爱卿可别怨朕偏心呐。”

长孙无忌笑圆了一张脸,掩嘴连道:“陛下尽管赐,就算陛下赐臣等醋芹,臣也只能邀魏玄成一品,免得他半夜做梦尝醋芹。”

他的俏皮话让君臣笑得更大声,只有魏征老神在在称谢:“谢陛下满足臣子口腹之欲。”

【华夏从世界手中得到蔬菜比较多,但西方从咱们手中拿去的更多。

比如成套的农业体系。

在18世纪以前英国农业连套种是什么都不明白,到清康熙年间才开始尝试农作物套种提高产量,并把套种方式称为诺福克轮种制。

与此同时农业中的施肥、排水、轮种等耕作技术全部被‘发明’出来,短短时间内英国作物轮作、土地轮换制、农具的改进、造田等种植方式瞬间成熟。

怎么成熟的?

我们也不知道,但通过记载能查到咱们的脱粒设备等器具,被荷兰人全部引进,然后迅速传遍欧洲】

不等历代有所反应,天幕又再次重提老话;

【除农业技术外,流向各国的华夏矿物、植物标本更多如繁星。

从康熙三十年起,到民国七年,华夏的植物、农作物无法量计】

房进不想多说,鼠标微动直接放出一张表格,秦始皇见到一列列数据,看得眉头紧凑:

法国传教士瓦逊,采小红萝卜、白菜和葛的种子;

法国赖神甫采标本两万,含四千种类,其中1500个新种;

英国驻外官员杰马斯,采500种显花植物,32种蕨类,10种石松和木贼植物;

() 法国传教士葛雷采油桐和梧桐等植物种子;

俄国马克西姆维冀采800种植物标本,约40个新种;

...

朱元璋&朱棣&康熙&乾隆皱眉:怎么全是明清两朝发生的事?

那些红毛鞑子何时偷走的?朕怎么不知道?

玄烨脸色凝重,他让南怀仁教他算术、三角函数及代数等数学,是为了了解西方学问,没想到西方人敢在他眼皮下偷盗大清物种?

【这些无数量计的植物标本中,有水稻、果树、小米、高粱,甚至抗病的栗、野生银杏等等都被西方收入囊中。

基本上华夏所有植物基因都被人掌握,这些植物基用于学术研究还好,怕的是西方某些有心者,想要大豆再现!

根据华夏植物特性制定相关病毒,让我们粮食感染减产,最终受制西方成为傀儡】

大豆?

朱元璋眼皮一跳,大豆专家被杀之印象深刻,如果后世粮食都像大豆那样受制于人...嘶,他猛地倒吸口冷气,那样国还是国吗?

民间

真是坏啊!世上怎么有那么多坏种呢?

老百姓议论纷纷,有人迟疑:“可是我们也拿了别人种子啊。”

周围人讥笑:“能一样吗?俺去你菜园子扯两把菜成不?”

那人点头:“你要去扯就是,不用跟俺说。”

周围人继续问:“那俺把菜园全都搬走了呢?”

那人急了:“你敢?”

提问的人摊手:“你看,你都急了后人难道不急?”

人家偷走菜园子不算,还想在你家地里放毒,搁你你恨不恨?

那人咬牙:“老子跟他拼了!”

房进恨恨道:【鸦片战争早已结束,但农作物战争一直在持续,明清时期植物、农作物不断往外流,而今天国与国之间的交手更是激烈!

可恨的是对外有虎视眈眈的资本国,内里也有为小利无道德大义之人!

今年就逮到出卖杂交亲本稻种的间谍,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要毁了咱们的粮食依仗。

我看是袁爷爷把他们喂得太饱了,忘了生存本是件残酷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