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2 章 地理历史农业10(1 / 2)

加入书签

刘彻把目光转向目瞪口呆的张骞:“爱卿,感觉如何啊?”

怔怔回过神的张骞迎上陛下戏谑的目光,脸色微红,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

自己数十年的楚苦不仅陛下看得见,那点微末之功竟被后世如此看重,以至于屡屡提及。

一瞬间他有些后悔没多带伴手礼回汉,当初他仔细些,说不定还能把更多作物传于后世。

他举止笨拙地作揖,再次表明决心:“臣愿为陛下、为大汉更行西域。”

刘彻起身走下御阶,亲身扶起来:“朕等卿消息。”

【讲真,仅从地位上看,后世农民还比不上战国秦汉时代,这时期的百姓至少能实打实地感受到皇帝与民同乐。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对全国民众赐爵一级,或是赐黔首里六石,二羊。

西汉更是大把撒爵位,今老刘家登基,大赐天下,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明当爹了赐天下父亲爵一等。

天象有祥瑞,赐长安民、酒等等,总之打的就是一个恩泽天下。

而后世百姓能直接沾点皇恩的,是宋朝‘扫阁’。

宋朝皇子变皇帝后,他旧居里的家具器物皆由京师百姓搬走,名为‘扫阁’。

后世帝王不再直接与民同乐,原因之一是因庄园经济的出现】

李治不服气:“朕降生了耶耶宴请五品以上朝廷官员,皆赐帛布,并赐天下同生者粟米,怎么不算泽被天下?”

“就是”武皇后同仇敌忾:“太宗十七年得贞石表祥,还赐天下酺(宴席喝酒)三日,这不是与民同乐是什么?”

同是龙凤猪,后人你不能只夸龙猪啊。

听到天幕赞叹司马迁很是认同,但把汉与秦列则皱起了眉头:“天下之心未定,民众痍伤未愈,秦始皇便兴功利,轻百姓,错矣!”

秦朝兵役太重,既削田地粮食,又让农人无法安心耕种,长此以往黔首怎么受得了?

有秦作前例,高祖吸秦教训立轻徭薄赋国策,才安定天下有兴汉之盛。

他眉头微微抽动,提笔在史书上写下:(刘邦)王迹之兴起于闾巷...乃天命所归,非大圣者能受帝命也。

借用后世的话讲:大汉永远的神!

【小农经济符合封建王朝需要,但经济抗风险差、对土地依赖性强,需要国家在背后支撑,它与皇帝的关系应该最为紧密。

但两者地位也是相差最大的阶层,每到荒年朝廷不作为,自耕农只能破产卖身为奴,从此脱离朝廷联系。

皇帝想要与民同乐,翻开户口册一看:朕的子民呢?

你们跑哪去了?】

秦汉

秦汉百姓非常自豪地挺胸:没错,俺们收到过陛下赐酒肉。

去岁俺婆姨生病,俺把爵位卖给贵人才把婆姨救回来,陛下是俺家恩人。

呀!你们没被赐过酒肉?也没得过

爵位呀?

其他朝代百姓怒吼:滚啊!他们想为奴为婢吗?

能当人谁愿意当狗?世道不允许啊!

【战国秦汉时期,皇帝能对接大多自耕农,即:皇帝与农人之间有沟通渠道,他们的命令能直接传达到基层。

但中间有庄园经济、宗族阻拦时,皇帝赐天下的举动自然消失,因为百姓沾不到皇恩。

甚至到了后世皇权直接不下乡,权不想吗?

想象不到啊!】

秦始皇点头:大秦举民五十以上,有修行率众者,每乡置一人为三老,掌地方教化,调节乡里黔首矛盾。

刘邦唔了一声,他汉家敬老爱老,在秦乡三老之上又设县三老,免傜役,给钱粮,彰显大汉尊老之意。

要是县令、丞、尉遇上难事,也能上门相教,请三老化解地方争纷。

刘秀揉揉脸:朕将县三老变为郡三老,三老人选为当地德高望重者。

好吧,主要是当地豪强大族。

【庄园经济则相反,庄园中有依附的农民为其耕种,建有部曲武装军事力量,有各类工匠为其服务,在地方上形成一个个经济独立运转的庄园。

这类庄园体量大抗风险能力强,以土地兼并为基础,天然蚕食朝廷赋税。

等到当地方势力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能与皇权掰掰手腕。

光武帝诏州郡检核田数、户口以增中央收入,但各方豪强地主拒查,也无人敢查,当地官员只能以度田为名,把农民的庐屋田地全划给朝廷或是豪强。

几番操作下天下良田美业、山林湖泽大多入了豪强地主口袋,庄园实力再次增长】

西汉

刘邦挑眉:乃公费力把开国诸侯给砍了,结果出现庄园经济?

刘恒皱眉:朕辛辛苦苦把刘氏封地给锤成几块,怎么又出现庄园经济?

刘启沉脸:朕冒着江山易主的风险,把七王打尽,庄园经济又是哪冒出来的?

刘彻拍桌:大汉迁徙天下富者守陵规矩呢?

刘氏子孙忘了吗?

东汉

刘秀沉沉叹气,他也想如武帝那般,手握宪章目巡天地,强硬地把各方豪强削至谷底。

但豪强势已成,他能怎么办?

当年哀帝即位,师丹见豪富吏民訾柴数巨万,而贫弱愈困,便想行限田之策,限制关内侯、吏民名下田地不能超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不得超二百人,贾人不得蓄田,不得为吏,此限田法好吗?

好,但豪强大臣愿吗?

不愿!

加上汉哀自破规矩大肆赏田臣子,师丹救汉之策失亡,最后王莽篡位。

他烦躁地揉了揉眉心:要怎么削豪强羽翼?

三国

太原王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等大家族:$%^$&%^&%&....后人你是何意?

曹操身旁的荀彧气急:吾等

为豪强,但却是汉臣,忠于汉室,你为何要污蔑他们名誉?

儒家伸手:朋友,我理解你!

天幕感叹:【王莽曾想解决土地兼并,推‘五均六莞’政策,限制商人剥削农人,但积病难除反让自己翻了车。

土地兼并自古以来的大难题】

房进没有深讲庄园经济,把话题重回农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