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5(2 / 2)

加入书签

孟跃从青壮从挑选一部分人,予蓝带,每日十文工钱,巡视各地,解朝廷人手短缺之境,又安灾地之乱。

每逢灾祸,老弱幼首当其冲,此举分化青壮,最大限度保全弱者。

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小鸡小鸭送入隆西和青州。等鸡鸭长肥,正好宰了煲汤,给灾民们添荤腥。

孟跃一条一条明令颁布下去,如臂挥使,未有阻隔。

又数日,隆部来使,竟是达木的儿子,代表隆部向隆西送来大量金银,解灾地短缺,修双方友好。

隆西青州两地的消息传回京都,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更多的还是不敢置信。

户部只拨了两成银,远解不了灾地之困。

但现下不是思索此事时候,金銮殿上,奉宁帝高坐上首,俯视众人,“如今隆西和青州灾情减缓,灾民得以安置,朕也松了口气。”

众臣齐声礼道:“陛下爱民如子,天佑瑞朝,百姓之福,瑞朝之福。”

奉宁帝神情温和:“朕既然坐了这个位置,总要担其事。”他略过此事,又谈其他。

百官摸不着头脑,直到快散朝时,奉宁帝忽而道,“朕记得三日前工部以修路名义向户部要钱,户部给批了。”

轻飘飘的一段话,工部尚书头皮一紧,户部尚书当即冷汗下来了,张着嘴欲言又止,“……陛下,此事…此事工部提前半年就申请了…”

奉宁帝点点头,大步离去,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同时松了口气。

司农卿瞥他们一眼,越人远去。想当年户部尚书也是才华横溢之人,然而几十年官场浸淫,富贵荣华迷了眼,早不见当年初心。

只是不想户部尚书蠢钝若此,竟敢在当下这个口子生事,明摆着挑衅陛下。

司农卿微微蹙眉,有些想不通。

那厢户部尚书回了府衙,当即将一干手下提溜出来,破口大骂:“谁给工部拨的钱,谁!”

众人面面相觑,户部侍郎小声提醒,“事关银钱,不论大小,都需尚书您拍板。”

换言之,这事真是户部尚书自己的锅。

这也是户部尚书不明白的地方,他根本没有批那个狗屁的文书。

户部尚书内心惴惴,他在公案后落座,仔细回忆今日朝堂上天子的神情。

似乎,好像,陛下并不如何生气。

想想也对,他批的那个修路文书,所修路段并不长,用不了多少银钱。根本不能与救灾相比。

户部尚书渐渐平复了心绪,这才发现额头泛凉,原是出了一脑门汗,他从袖中掏出方帕擦了擦。

“无事了无事了,小事一桩,莫吓自己。”

是夜,户部尚书仍有些忐忑,然而一日两日三日过去,转眼到了月底,天子也没再提及此事。

户部尚书彻底略过这茬。

空气里传来热意,日头悬在高空,红彤彤的像个红灯笼。

孟跃被这日光激的眯眼,缓了一会儿才适应,陈颂兴冲冲跑来,叽里呱啦与孟跃说着外面的事。

末了,他又道:“郎将,咱们的鸡鸭养的好肥了。”

这话夸张,瑞朝的土鸡土鸭不像后世白羽肉鸡,月余出栏,当下一个月的喂养,只是将鸡鸭养大一部分罢了。

孟跃分派人照顾着,又寻了有经验的老者指点,省的闹鸡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