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5(1 / 2)

加入书签

等人绑了个结实,陈颂向他们走来,“别这么瞪我,小爷我只为财,不伤人性命。”

于海冷笑:“堂堂朝廷士兵,却作山匪勾当,也不怕朝廷问责。”

“什么话啊,你不说我不说,朝廷哪里会知道。”陈颂说话的功夫,倏地抽出匕首,比在于海颈间,“我也不亏了你,每斗高于市场价三文钱收购你们的粮,诸位若应了,可平平安安出去,随后朝廷的嘉赏也会如约而至。”

于海心里算着帐,纵使每斗粮高于市场价三文钱,也弥补不了路上花费。简而言之,这笔小亏。

但亏没有大小之说,亏就是亏了。

于海黑脸道:“我若不嘶……”他话没说完,颈间就见了血。

陈颂剑眉压眼,威严迫人:“今日诸位若是不应,只能请诸位赴死,届时我等搜出诸位身上信物,照样调动粮食。”

此言一出,众人面如土色,齐齐望向于海,“行头,行头……”

然而于海一时也无破解之法。

良久,他闭上眼,“……就依小将军所言。”

且等着,等他们回了中州,寻上靠山,定要狠狠掺这群人一本,不叫他们丢官罢职不罢休。

是日晌午,大量粮食进城。官府加设粥棚。

是日下午,官府贴榜收购蝗虫,活捉十只蝗虫一文钱。一次焚烧大量蝗虫者,赏一两银。

榜文一出,死气沉沉的隆西焕发出一丝生机。

第123章

荒凉的土地上踏上一只小脚丫,五岁的孩童撅着屁股在地里扣挖,少顷摸出一个蝗虫,小心装进特瓦罐里,忍不住对旁边妇人露出一个笑,“阿娘,我抓了十个蝗虫了,可以换一文钱。”

妇人爱怜的揉揉儿子的小脑袋,夸奖他,她今日也捉了二十只,算一算,他们母子能换三文钱了。

忽然,妇人身前投下一片阴影,稚童也吓坏了,瑟瑟发抖的挡在母亲身前,却被母亲搂住,妇人忍痛将今日寻的蝗虫交出去。

“干什么!”一声厉喝传来,两个手绑蓝带的男人大步而来,妇人身前的男人骂了一句粗话,匆匆跑了。

蓝带男人安抚妇人,“莫怕,现在太平盛世,没有那种吃人的事。”

妇人感激不已,带着儿子快步走出一里地,又忍不住回望,自然是什么也瞧不见了,但心头却莫名踏实。

她抬头看了一眼天,没有飞蝗过境,而是一片朗朗青天,这日子还是有奔头的。

日头升到最高,一群汉子扛着大布袋在刺史府跟前一搁,扯开袋子,竟然都是烧焦的蝗虫尸体,书吏进府请示,随后一名中年男子而出,看过之后,问领头汉子:“铜板还是碎银?”

几个汉子异口同声,“铜板。”这样他们才好分钱。

一只蝗虫任人捏揉搓扁,一群蝗虫却能遮天蔽日。

同理,一个人会被肆意欺负,十个人也被欺负,但一百个人,一千个人呢。

若非蝗灾时期的蝗虫有毒,人不能食,否则吃也能给蝗虫吃到怕。

然,人不能食,鸡鸭却可。

鸭子体内某种酶,可分解群蝗的苯乙腈,大自然之神奇,万物相生相克不外如是。

哪怕到了现代,蝗虫初期也多是生物治蝗。只蝗虫成势,就挡不住了。

如今隆西和青州经过一次飞蝗过境,孟跃现下要掐死蝗虫卷土重来的势头,将危害控制到最小。

十个蝗虫一文钱,既给灾民活命的机会,又令其劳,不致生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