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4(2 / 2)
药箱锁好,游徼帮他放到了木柜顶上:“你可别听他瞎说,那地就是我家的,这么多年水车分了水,我大哥也没说啥不是?”
乡办院用不起烛火,诸葛亮必须在天黑前完成当天的工作记录,从前无论是在泰山郡郡守府,或是在交州和长安的学院里,诸葛亮都是用纸书信,来了乡办院,条件有限,还是乡里人主动帮他打了木尺牍。
他一边记,游徼一边帮他研墨,虽然诸葛亮不是泰山郡人,但他来了不到一个月,就学会了这里的乡话,还给乡里申请到了去岁冬季的赈济粮,为人热心,谁家有了事他都会去帮忙,乡里也渐渐接纳了他。
“他腿伤得挺重,我让他去县医所,他不去。”诸葛亮道。
“哼,那点点伤,算得了什么,费得着跑趟县里,换我我也不去。”
“嗯,所以这路还是得早点修。”
“唔……”游徼没想到诸葛亮想的是这个,一时语塞。
修路可是全乡的好事,他当然是拍手赞成的,只是他听说,修路需要县里向郡里申请,具体怎么申请他也不清楚,可一旦通过了,郡里的大人物们会派人来帮忙,隔壁坡牛乡本来到县里要四日路程的,去岁就是修了路,从此去县城只需要两日,比他们还快了!
“修路好啊!只要你开口,需要我们做什么,乡里面,还有三老那边我帮你说!全部配合你!”游徼拍着胸脯保证,诸葛亮点头微笑道,“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嘿嘿……那……除此之外,就没了?”
“没了。”
游徼有些心虚地点点头。
诸葛亮笔走游龙,游徼不识字,但见诸葛亮写得多了,每段开头的“一二三”总是认得的。
对方不说,游徼也不好再问什么,诸葛亮写完“一二三”的文书,又换了一版尺牍,开始写“ *** :”的文书,游徼在一旁端倪,便岔开话题道:“又给扬州写信吗?”
那几个字游徼不认得,但他知道是人名。
“不是扬州。”诸葛亮道,“是长安。”
“长安也有你的笔友?”游徼诧异道,那可是天子所在!
“笔友?”诸葛亮一顿。
游徼得意道:“是啊,书信相见,以笔会友,不是'笔友'吗?”
“这个词贴切。”诸葛亮道,“嗯,可以这么说吧。”
杨布在长安当记者,新政的消息最为灵通,他想写信给她问问,顺便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与对方一起探讨。
-------------------------------------
莱芜县西北,泰山郡与齐王国交界的山坡上,一名商贩装扮的青年人和自己两个小弟对视一眼,对面前收拾药箱的女郎道:“多谢女郎相助,我观女郎身负奇才,能行医治病,又能察天下大势,不知是否有意……”
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