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8(1 / 2)
自家院子里摆上瓜果,邀请同窗,还有留京的前辈们一同赏月祈福。
“润陇,没想到你还邀请了杨状元。”一名同窗看向独自立在小溪边,垂头观鱼的杨布。
“别人举头望月,她低头看鱼,我从前只是听说她脾气古怪,还以为是有人嫉妒她的才华,今日得见才知其言不假。”
齐田精力旺盛,考学之余,自己动手拾掇院子,挖出一条水渠,有了小桥流水后还不满意,又请了工部熟识的匠人,帮她在院子里造了一座小亭。
她坐在亭子内,也看向溪边,咬了一口果子,笑道:“杨前辈是一位目标明确的学士,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心生仰慕,自然要邀请她。”
其他同窗见她们聊到杨布,纷纷都来了兴趣。
要说北学府一期生、二期生中,最为传奇的两个人,非杨布和诸葛亮莫属。
他们二人一入学,便包揽所有考试的头两名,却双双没能完成第一年的考试,成为了“复读生”,“考王”神话延续到第二年,才画上了句号。
“啊,能不能别提她了,在学府里被他俩的名字大山一样压着,你们还不嫌够吗?要不是他们这些“复读生”,我去年说不定就能录上了……”
一名复读参加今年第三届考试的二期生学士凑过来,抱怨道。
他的同窗立刻调侃他:“就算他们去年不考,以你的成绩,也不能留京的好吗。”
众人嬉笑着,马上有人接着道:“是啊,不过话又说回来,去年的统一考试也是奇了,状元杨布放着五部抛来的杨柳枝不接,去时文报当了一名记者,榜眼诸葛亮也是,长安那么多职位不选,非要去泰山郡,听说那里黄巾又闹起来了,可不太平呢。”
都知道统一考试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留京做官,可上一届头三名却全都没有留京当差,为此还有学士投稿到报社,就读书的尽头是不是做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業?i????????è?n?Ⅱ?????????????ò??
以往,按照时文报的风格,是不会参与这种有舆论争议的内容报道的,但他们招收了杨布,成为了当事人之一,难得也加入了讨论,长安百姓对此事的议论热情盛况空前,也将第三届统一考试的报名热度推向了又一个高点。
然而话题中心的主人公之一,杨布,却好像没有意识到别人对她选择的不理解,她自然而然地步入亭中,与各位同窗后辈们攀谈。
有学士见她风度翩翩,言行坦荡磊落,不免为刚才的行为感到惭愧,杨布不以为意,主动表示要以这次仲秋小聚和即将开始的武举选拔为题,写一篇时文报道。
齐田作为聚会发起人,自然愿意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好为以后在长安朝廷做官铺路,因此主动响应杨布的倡议,为杨布引荐这次参加聚会的各位三期生学士。
不管众人是以什么目的结识自己,杨布找单全收。
正如齐田对她评价的那样,她是一个目标很清晰的人。
别人不理解她的行为,只是因为,她正处在为了那个目标而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
小聚散伙后,杨布拒绝了齐田的护送,带着略有些发飘的步子,独自回到了自己租的小屋里。
她的小屋位于城东,这处地势稍高,她爬上屋顶,刚好能看见天空中莹莹满月,以及长安城中央,位于外廷中心的司隶校尉府。
※ 如?您?访?问?的????阯????佈????不?是?ī????u?w???n????0???????????????则?为????砦????点
她就这么撑着下巴,吹着夜风,让酒意和思绪慢慢发散。
城内打更的声音,将她惊醒,她吸了吸鼻子,灵活地翻身下地,推开房门。
小小的屋子里,墙上、房梁、地面,满布着蛛网一样的细线。
这些细线的交织点上,贴着一张纸,纸上用重墨写着地名,覆盖住下面记录事件的细密字迹。
豫州、司州、青州、兖州、凉州、并州、交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