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6(1 / 2)

加入书签

什么时候能出兵,说他已经和彭放沙盘、实地大小规模演练了不下百次,北、东两路攻董卓的计谋也有十余条可供挑选。

“预估最低战损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间。”符柯回答。

姐妹对视一眼,还是太高了。

对于她们这样小基数的兵力来说,折损三分之一,几乎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次发兵讨董了,战机一旦延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的部署都要重排。

虽然姐姐在凉州田庄和并州保留了部分实力,但曹班这边因为分兵辽东,同时考虑到讨董后的据点建设,几乎出动了全部的有生力量。

即使是预知一部分历史,她们每走一步,也伴随着巨大的沉默成本。

室内光线渐渐暗了下来,姐姐将案上的铜灯台,挪到面前,拿起桌上的剪子,剪短灯芯,小小的火苗重新在她的双眸里跳动起来。

“你说历史上孙坚打进了洛阳,他是怎么做到的?”

妹妹盯着烛芯道:“董卓的两个手下不和,互相传递假情报,给了孙坚机会。”

姐姐好奇道:“哪两个聪明蛋?”

“胡轸,还有一个是……”妹妹抬眼,看了看段宁身后的吕布。

吕布还在想着段宁问出话他怎么听不太懂,被曹班幽幽地扫了一眼,一脸莫名其妙。

段宁见妹妹不说话,也抬起头:“还有一个是谁啊?”

曹班轻咳一声:“还有一个忘了。”

“忘了?”段宁挑眉,显然是不相信,但也没深究,“那情况有可能再现吗?”

一般来说,历史事件再现都是姐妹要重点考虑的情况,姐妹来到这里二十年,蝴蝶翅膀是有的,历史的必然也是有的。

曹班摇头:“几乎不可能。”

这么一想,那个聪明蛋不仅给了孙坚攻入洛阳的机会,最后还亲手杀了董卓,或许当初不招进来,反而比较方便呢,呵呵……

所以也不能指望孙坚从南路攻入洛阳逼董卓回援。

“啊——那这样的话,还是要打嘛,又要打仗了真真呜——”姐姐抓了抓头发,双手扑过木案,拉住了曹班的手,“求安慰。”

身后传来一阵异响,段宁和曹班十指相扣,回头见吕布张着嘴,跌坐在地上,发冠都歪了。

曹班呵呵一笑,紧扣十指,对姐姐道:“我还有个主意。”

姐姐温柔地弯了弯眉眼:“宝贝你说。”

“我们打的是董卓不是洛阳,既然想让董卓分心,我们就搬走他最在意的东西。”

-------------------------------------

姐妹连夜将计划敲定后,第二日便收到了袁绍的战前会议通知。

果不其然,袁绍计划走北路攻小平津。

小平津属于河内郡管辖,河内郡太守高睢是个骑墙派,袁绍在酸枣拉起讨董大旗的时候他没来,后面见董卓的军队不敢渡河到北面来,觉得董卓不足为惧,就加入了袁绍的讨董阵营,才将前线往西推进到了渡口边。

袁绍把段宁和曹班都叫来,却不与她二人商议,而是直接拍板——以段宁手下猛将吕布领五千人为先锋,段宁率一万人为右翼,曹班和辛评各领一千五百人为后军,余下二万五千人随袁绍坐镇中军。

这个安排显然是针对曹班,后军是负责后勤保障的,古代条件有限,要看守辎重粮草,对军队的机动性要求就没那么高。

曹班在泰山郡是统率过万人之军的,只给她一千五百人看个粮草,还派一个没有打过仗的“监军”盯着,不就是怕曹班找机会起事夺回自己的部曲吗?

曹班一手撑着脑袋挡住视线,一手在案下翻一本写满了墨子的小册子——这是戏志才今早塞给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