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1 / 2)
万之众不禁哗然,不久前企图包围奉高城的黄巾也才不足六千,短短两个月,居然发展得如此迅猛!
“兖州、青州、徐州太平道信徒众多,矩平之战宜早不宜迟,一切按计划进行。”曹班冷声道。
“是!”堂内众人齐声回答。
诸葛瑾这才明白,曹班并不是邀请他们商议如何攻打矩平,敌人的情况已经探明,曹班这边连月来加紧备战,没有一刻停歇,大战在即,还有什么犹豫的呢?他这是在向众人展示此战必攻,攻之必克的决心啊!
第95章
三日前,朝廷传来消息,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负责讨伐冀州黄巾。
冀州巨鹿是黄巾军首领张角的老家,巨鹿县到曹班所在的奉高县也就三百公里的距离,众人都认为,若是王师得胜,这边兖州和青州黄巾不绝,必然会挥师南下,到时候若曹班还未将泰山郡太守的位置坐实,就被动了。
再加上有解奉高之围的胜利在先,众人纷纷进言,劝曹班立刻出兵攻博县——事不宜迟啊!
曹班没有立刻下决定, 情况确实很急,不过她急的原因和手下们不一样。
张角不光是黄巾起义的首领, 他同时还是太平道的创世人,由他发动的起义不是单纯的农民起义,而是一支有《太平经》这样的信仰经典背书的宗教军队。
这样的武装力量,是很难一击即溃的。
历史上,北中郎将卢植幸不辱命,大败张角的军队,张角兄弟退守广宗、曲阳后,卢植围困广宗,灵帝却听信宦官谗言,认为卢植怠慢军事,直接将人押送回京师问罪,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植。
董卓吸取前辈教训,转攻曲阳,结果也是数月没攻下来,朝廷连换三将,张角都病死在广宗了,最后还是由成功击败颍川黄巾的左中郎将皇甫嵩出马,彻底击败了冀州的黄巾。
因此曹班担心的是,若不趁早解决泰山郡的黄巾,他们会与青州黄巾、徐州黄巾、冀州的黄巾残部串联,要知道冀州黄巾虽然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青徐黄巾可是一直活跃到了207年,而她的大本营不其县就在青州!
曹班先将世家的大族部曲在城外校场安顿好,这些残兵素质本就不错,又都是见过血的,上回吃了败仗,如今对武都尉的调教接受非常良好。
诸葛瑾再次在受邀参会,符柯、许褚、彭放等人均之列,但是世家大族中,只有琅琊王氏的王融列席。
诸葛瑾猜,这才是曹班谋臣武将的闭门会议。
果然,曹班表示,打肯定是要打的,但是如何打各位有什么想法?
作为武都尉的彭放首先发言,他的想法很简单,也是众人普遍看法——直接干!
“我们有人、有粮、有攻城器械,就算不攻,直接围也能把博县拿下!就以黄巾上次那种作战意志,恐怕我们攻城的消息一放出去,他们城内的人就会吓跑。”
他激动地比划一番,却见曹班没有对他的建议表态,就慢慢蔫了声,去看符柯。
诸葛瑾心道,这人也是傻,所有人都认为可以直接攻打,曹使君却召集众人商议,说明他心中定是不赞成这个方案的。
见大家都随着彭放看向自己,符柯也只能发言:“别看我啊,要我说的话,就先把世家的部曲们推上去,试试强度。”
唯一代表世家出席的王融,却是世家里唯一没兵的那个,本来还安静如鸡装壁花,被突然点到,世家尊严瞬间觉醒:“不行不行!一马当先的风头我们哪敢和曹使君争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