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3(1 / 2)

加入书签

面泪水:“阿,阿父——”

“子瑜——”诸葛珪的喘气声又重又闷:“你带着阿亮,拿上我放在案上的印章,去不其县,找到曹使君,求他,借粮——”

……

诸葛珪为官清廉,在本地很有颇有名望,太守病死后,留在城中的百姓凡事多求于诸葛郡丞,他都没有不帮忙的,得知诸葛兄弟要前往东边借粮,百姓们拿出自家的牛车,又凑出口粮给兄弟二人。

天寒地冻,衰服沾上寒气后被冻得冰冷僵硬,贴在身上十分难受,三岁的诸葛亮冷得嘴唇发紫,但是没有任何抱怨,诸葛瑾心疼地将弟弟抱在怀里,将手搓热后捂住弟弟的耳朵。

牛车穿过山林,进入一片旷野,车上没有任何遮挡,呼啸而来的北风像刀一样刮在脸上,诸葛瑾被吹得睁不开眼。

迎面而来的风声中,似乎有马蹄声,这个时候,哪里还会有马队呢?诸葛瑾想,他应该是听错了。

直到声音在不远处停下,诸葛瑾抬起头,才发现,面前站了一整支骑兵。

诸葛瑾从前也见过郡中的部曲,但是眼前这支却完全不同。

这是一支男女混编的骑兵队。

士兵们看上去皆不过弱冠之龄,男子都没有畜须,女子和男子一样束发,所有人穿着样式统一、做工扎实的保暖衣物,所骑马匹皆是高大健壮的战马,被他们居高临下这么看着,就好像自己是不小心进入狼群的猎物。

诸葛瑾不由抱紧了弟弟,往后退了退。

为首的那人利落的翻身下马,诸葛瑾发现,他的右眼处有一道从额间至颊边的伤疤,乍一看,伤疤宛如人面上的第三只眼,让他瞬间想到了神话中,掌风雨,总五谷的三眼神。

“二位可是携泰山郡府衙之令而来?”

见诸葛瑾不答,对方主动上前递上一卷竹简。

诸葛瑾打开竹简,立刻鼻子一酸,落下泪来。

竹简上是父亲的字迹。

“我乃不其县令曹班,来此地迎接泰山郡丞家人。”

曹班的队伍带来了一架马车,有了厚重的帘账遮挡,车内非常的温暖,弟弟很快就睡着了。

诸葛瑾却因为强烈的未知而感到不安。

曹班,和他身边的一切,都太奇怪了。

为何灾年之下,唯独他的治下可以饱腹,还能有余力支援周边郡县?

为何迎接他和弟弟两个白身,需要他一县之长亲自出马?

还有这支骑兵部曲,如此精良的装备,曹使君拥有多少?十人?还是百人?

路上他因为好奇,想要掀开车帘去看,去被一个骑兵发现,阻止了。

“还未到。”这个骑兵表情冷冰冰的,看起来反而不如曹班好说话。

诸葛瑾就这么抱着弟弟,闻着车内的安神香,渐渐睡着了。

——直到淡淡的咸涩气息传入车内。

他是被海浪的声音吵醒的。

马车已经停了下来,弟弟也醒来了,正趴在车帘边,不知在看什么,两条腿在身后来回晃。

诸葛瑾拍拍弟弟,诸葛亮指着外面,兴奋道:“阿兄,大船!”

诸葛瑾从前去过海边,为了抵御风浪,海边的渔船是会比江船大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