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1 / 2)

加入书签

,他该怎么处置此事?”

扶苏脸色骤变。

“以德治国,他就会从轻处置;亲亲相隐,他就该隐瞒此事,且君王不能因他隐瞒而治罪。”

李斯当场就跪下了:“臣有罪!”

秦法有“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

嬴云曼只得看向祖龙,李斯躺枪是她没想到的,当然李斯请罪时她就知道是亲亲相隐的问题。

她放缓语气:

“秦法受亲亲相隐的影响不深。只是不准子女臣妾告发家庭内部的案件,但这同样会导致家族高层对家族底层的盘剥。”

嬴政也没想到让秦二教训扶苏,结果教育到自己头上。

李斯治法有错,他作为君王难道就没问题?

“律法有误就予以修正。”

李斯赶紧拜谢陛下不追究的恩德。

嬴云曼这才继续之前的话题:“既然君王不能治罪,若百姓因官员亲属贪酷被迫造反,那儒家又会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扶苏茫然。

他从未想过这种问题,只知道“仁”“孝”是明君之道。

上为明君,下则自清。

但真遇上百姓被贪官逼反该如何处置,儒家就跟无法抵御匈奴南下一样,拿不出任何像样的章程。

等不到扶苏的回答,嬴云曼也不想再浪费时间:

“儒家会告诉君王,这都是因为作为源头的君王不够仁德,臣民才没有被仁德感化。所以官逼民反是君王的错,君王应该下罪己诏,并且变得更加仁德,以便臣子更加无所忌惮地欺压百姓。”

嬴阳滋都快不认识“仁德”这个词了。

但她听懂了,大秦若是以儒治国,那就是官员贪腐百姓造反,然后儒家还要指责君王不够仁德!

何其荒谬!

而李斯冷汗直冒。

公主这段话化用的正是他老师荀子的《君道》: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这原本是老师用来劝导君王仁德的话语,被公主这样反推,就变成了儒家愚君的铁证!

扶苏颓然下拜:“扶苏受教。”

原来他真的是被儒家愚弄的蠢货。

三公九卿中也不乏对儒学有好感的官员,此刻也全部心底发寒。

秦二还真是将荀子的性恶论贯彻到底:不管你说得多么好听,她都以最大的恶意进行反推,一旦推导成立,那就是欺天之罪!

嬴政不喜儒学,也认为扶苏是被愚弄,但即便是他也没想到儒家敢愚君至此!

若非天幕指明秦二能剔除儒家愚君的糟粕,这时候咸阳的儒生就该全都被活埋进土里。

【最大赢家不是墨家和法家吗?小学生总共就三本书:墨家《数学》,法家《法律》,其他各家加起来才凑出的《语文》。】

张行目瞪口呆。

啊?

墨家早就式微,把所有弟子召集起来也才几百人。

结果秦二将墨家与法家并列?

只是为何名为“数学”?

墨家弟子们无法像张行一样纯粹地秉持“兼爱非攻”——若是能做到,他们就不用跟着张行修学,也能当巨子了。

在看到秦二将墨家列为显学后,已经有不少墨家弟子在心中认可秦二治墨这种说法!

张行思考“数学”无果,见弟子们的神态就非常忧心。

当初秦国也重用秦墨,可当大秦一统,就将墨家弃若敝履。

秦二再启墨家,或许也只是为她的征伐做准备。

………

章台宫还沉浸在秦二“愚君论”带来的影响中,无人在意这三本书。

但诸子百家大都无法理解。

儒家刚被迎头泼冷水又转头被秦二拉一把,倒是谦逊不少,即便不满墨家也能接受占据《语文》大半壁江山的结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