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3章 波谲云诡!(2 / 2)

加入书签

阮川桥眼神微微发亮。

帝后双方的矛盾激化,必然会对西北战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彦博在西北的一举一动,背后或许都有朝堂势力的影子。

朝廷急于宣扬文彦博在西北的功绩,很可能是高太后和执政大臣们试图转移民众注意力,稳固自身统治的手段。

想到这里,阮川桥迅速提笔,将自己的分析和推测写进密信。他深知,这些情报对于西北而言至关重要,或许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走向。

写完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密信折迭好,放入暗格中的加密竹筒内。

阮川桥将加密竹筒绑到信鸽腿上,望着信鸽消失在夜色里,紧绷的神经却丝毫未放松。

程颐归京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先生在西北打开新局面的绝佳契机。

阮川桥迅速转身,从暗室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名册,上面详细记录着苏学会在汴京的秘密会员信息。

他目光如电,快速筛选出数十机敏且善于言辞的成员,随后提笔写下指令,盖上苏学会特有的印章,将信件装入蜡丸之中。

第二日清晨,阮川桥乔装成普通商贩,怀揣蜡丸,混入早市的人群之中。

他辗转来到一处隐蔽的接头地点,将蜡丸交到早已等候在此的联络人手中,低声叮嘱道:「务必将消息传达给相关人员,让他们即刻行动,全力协助程颐,同时注意隐蔽,不可暴露身份。」

此后,苏学会的秘密会员们开始在汴京的大街小巷活跃起来。

他们有的扮作太学生,混入程颐的讲学课堂,积极宣扬程颐的主张,为其摇旗呐喊;

有的凭藉三寸不烂之舌,在街头巷尾传播不利于后党的言论,煽动民众情绪。

一时间,洛党,或者说帝党的气势竟然盖过后党,而汴京的舆论风向悄然发生变化,后党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与此同时,阮川桥密切关注着朝堂的动向。

他通过安插在各个部门的眼线,收集到了大量关于后党和洛党斗争的情报。

阮川桥通过眼线传来的情报,得知皇宫之中,气氛压抑得近乎窒息,一场宫廷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高太后与皇帝赵煦双方之间已经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那日,赵煦为了程颐之事,径直闯入慈寿宫。

他目光如炬,直视高太后,言辞激烈:「皇祖母,程颐乃饱学之士,所言皆为社稷民生。

可如今御史台却对其大肆打压,这分明是有人在背后操纵,意图蒙蔽圣听!」

高太后原本和蔼的面容瞬间阴沉,重重地拍了下扶手,怒道:「程颐妖言惑众,扰乱朝堂,动摇国本,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煦儿,你身为皇帝,却偏听偏信,成何体统!」

据说那天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激烈的争吵声在宫殿内久久回荡,让宫人不敢细听,一个个面无人色退出许远。

自那次争吵后,高太后迅速采取行动。

她以侍奉皇帝不周为由,将赵煦身边的亲信太监丶宫女尽数换掉,安排自己的心腹入驻福宁宫,对赵煦的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视。

福宁宫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赵煦犹如被困牢笼的猛虎,虽心有不甘,却一时无法挣脱。

与此同时,高太后的亲生儿子,赵煦的皇叔开始以给母亲请安的名义频繁出入慈寿宫,每次前来,他都会与高太后密谈许久。

一时间,宫中流言四起,纷纷传言高太后对赵煦彻底失望,打算废掉他,扶持自己的亲儿子登基称帝。

消息传到宫外,引起轩然大波。

后党成员们听闻此消息,有的暗自欣喜,认为这是巩固自身权力的绝佳机会;

有的则忧心忡忡,担心此举会引发宫廷政变,导致天下大乱。

而洛党成员们则心急如焚,他们四处奔走,试图联络各方势力,为赵煦争取支持。

阮川桥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扭转西北战局的关键契机。

他立即着手收集更多关于宫廷政变的情报,同时向苏允传递消息,建议他抓住这个时机,在西北发动大规模攻势,牵制文彦博的兵力,打乱朝廷的部署。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情报,阮川桥冒险潜入皇宫附近,与安插在宫中的眼线接头。

深夜,月黑风高,阮川桥身着黑衣,如鬼魅般穿梭在小巷之中。

在一处隐蔽的角落,他与眼线碰面,详细询问了宫中的最新情况。

眼线神色慌张,将所知的一切和盘托出:「高太后已经与几位重臣秘密商议,关于废帝之事应该是无稽之谈。

不过据说雍王赵颢丶曹王赵頵在与高太后密探的时候是提出这个的。

高太后也在试探但听说吕相公范相公等人对此的反应,听说吕相公与范相公对此反应十分激烈,应该是将其驳回去了……」

阮川桥眉头紧皱,摩挲着下巴陷入沉思。

虽说废帝计划暂时受阻,但高太后的试探以及雍王丶曹王的参与,无疑让局势变得更为复杂。

后党内部对废帝一事意见不一,这既是危机,更是苏允在西北扭转战局的重大契机。

「务必紧盯高太后与几位重臣的一举一动,一有新消息,立刻来报。」

阮川桥压低声音,向眼线吩咐道。

待眼线离去,他迅速融入黑暗,返回秘密据点。

一进暗室,阮川桥便快步走到书桌前,铺开纸张,将从眼线处获得的情报详细记录下来,并附上自己的分析:

「高太后虽暂未敲定废帝计划,但已有此心思。

后党内部出现分歧,吕大防丶范纯仁等重臣反对废帝。

而雍王丶曹王极力推动,各方矛盾一触即发。」

随后,他将信件仔细折迭,放入加密竹筒,招来信鸽,将情报送往西北。

处理完这些,阮川桥并未松懈。

他清楚,宫廷局势瞬息万变,稍有差池,便可能满盘皆输。

为进一步扰乱后党部署,他再次翻开苏学会秘密会员名册,挑选出数名擅长伪装与侦查的成员,向他们下达新指令。

一.密切关注后党重要官员府邸,搜集他们私下往来的证据;

二.散布假消息,激化后党内部矛盾,制造吕大防丶范纯仁等重臣与雍王丶曹王之间的猜忌。

几日后,汴京街头巷尾突然流传起一则消息:吕大防丶范纯仁收受洛党贿赂,暗中支持皇帝亲政。

后党官员听闻,顿时人心惶惶,雍王丶曹王藉机在高太后面前参了吕丶范二人一本,指责他们心怀不轨。

高太后心生疑虑,对吕大防丶范纯仁的信任大打折扣,后党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与此同时,阮川桥通过眼线得知,文彦博在西北听闻汴京局势后,变得犹豫不决,行动开始放缓。

阮川桥意识到,时机已经成熟,他立即再次修书苏允:「汴京朝堂纷争愈演愈烈,文彦博军心已乱,正是发动大规模攻势的绝佳时机!」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