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汉吴联盟(2 / 2)
「可孙权尚且在荆州取过襄阳,但他在合肥哪次不是徒劳无功?哪里能说动孙权攻淮南呢?」
诸葛亮扫视一圈堂内众人,轻轻叹道:「事到如今,有一事本相要与诸位分说。」
「去年秋季,本相回返成都之时,曾与陛下深谈汉吴联盟之事。如今魏国势大,两国若再不能摒弃前嫌合力抗北,恐怕形势将难以为继。」
「陛下亦有感于局势。本相与陛下商定,若孙权畏惧魏国丶或因其女的姻亲等等,迟迟不愿出兵,则可以允许蒋公琰给孙权提出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什麽条件?」杨仪性子最急,脱口而出问道。
诸葛亮缓缓说道:「大汉可以支持孙权称帝。」
一时间,堂中众人尽皆无言,而且众人面目之上尽皆露出愤恨之色。
其中性格最为激烈的当属魏延丶杨仪二人。
魏延原地站立握紧双拳,一双虎目盯向地面,其间愤恨仿佛要将孙权生撕了一般。
而杨仪也皱紧眉头,两颊的肌肉咬的紧紧的,努力克制住闭口不言。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这些属下的各色神态,都被诸葛亮看在了眼里。诸葛亮本人虽然云淡风轻,可他脑海里却也喟叹了起来。
魏国乃是大汉之敌,战场上搏命厮杀就是。
而孙权虽名为盟友,可这个盟友的『盟』字,却比纸糊的好不了多少,更让人嫌隙和愤恨。
先帝创业艰难,漂泊半生才立下帝业。
从北向南流离不断,若将这些年的帐目一笔笔的累积计算,恐怕对吴国的仇恨,甚至比对曹魏还要高一些!
关羽丶张飞二将自不必说,先帝刘备本人在夷陵战后屯于白帝,最后身死。
夷陵一战将汉军精锐尽数折损,今日在场的所有人,他们的故旧亲朋丶同僚好友,又有多少死在夷陵了呢?
不好算,也没法算。
如今却要支持孙权称帝了??
从情感上讲,在场的所有人丶包括诸葛亮本人在内,都对孙权此人的印象极差。
可从理智上讲,连结孙权东西同攻,却成了大汉延续下去丶唯一可以依靠的机会。
情感和理智的相互博弈,这才是让人最难接受的地方。
过了许久,诸葛亮长叹一声,说道:「这是本相的想法,也是陛下的旨意。此事本相已与蒋公琰说过了。」
「孙权割据近三十载,若他还有一丝雄心壮志,此事就不应该拒绝,他荆丶扬丶交三州的臣属也不会允许他拒绝。」
杨仪拱手说道:「朝廷大政国策,非属下等人所能议论的。既然丞相心意已决,我等就在白水等待蒋公琰佳讯。」
其馀众人语气不同,可说下来大体也都是这个意思。
理想在现实面前还是不得不让步。
有能让步的馀地,这就已经是一件幸事了。
诸葛亮道:「如今魏军在关外二十里处驻扎,本相估计他们最晚二月下旬就会撤回。」
「等魏贼撤军之后,大军再回白水营中,将此番出兵时遇到的调度丶演练之事再解决一番。」
「若孙权相应,明年秋冬丶最晚后年,大汉再与吴国同时出兵!」
「谨遵丞相之令。」众人齐齐拜道。
……
与诸葛亮此时所料不差,丞相府参军蒋琬蒋公琰已经到达了武昌。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陇右之时,蒋琬就留在后方作为使者,成为了汉吴之间沟通的桥梁。
其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蒋琬一人担下了朝廷与吴的交往之事,一年往返成都与武昌两次。
如此频繁的公干出使,连武昌城外驿馆的负责吏员都认识这位来自西边的蒋参军了。
不过蒋琬此次来到武昌,却未在第一时间得到孙权召见,而是在城外驿馆中住了三天。
「伟则兄,」下午时分,蒋琬朝着前来问候的胡综微微行礼:「我来武昌已经三日,不知何时能得吴王接见?」
胡综略带歉意的笑道:「公琰莫要担心,我家吴王这两日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不能吹风丶不能见光,因而只在宫中休养。」
「并非有心怠慢阁下。若公琰心头不快,我在这里给公琰赔个不是。」
说罢,胡综微微弯腰拱手致意。
蒋琬叹道:「伟则兄,吴王的身体何时才能好转起来?」(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