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9 章 捏人面(1 / 2)

加入书签

狄昭昭确定道:“所以真的是这名采花大盗自己宣扬出来的?”

他此前还一直以为是传言有误。

毕竟有哪个罪犯,会主动把自己做了多少案子抖露出来?

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是这样没错,那日有名姓冷的姑娘前来鸣冤,厉声状告一男子闯入她家中,武力胁迫奸污了她,还抢走了家中银两。”赵衙役回忆着说。

事情也正是由此开始。

冷姑娘二十有八,无父无母,家中仅有一双弟妹,父母早年遇劫匪出事后,就是她这个当大姐的接下父母留下的卖饼的朝食铺子,硬是撑起这个家。

“说起来她也是个泼辣娘子,一身揉面搓饼练出的好力气,连周遭爱占便宜的婆子,都在她那儿触霉头,是个吃不得亏的性子,也不知怎么会被骗了。”赵衙役说着说着就感慨起来。

狄昭昭无奈地看这个爱偏题的赵衙役,拉回主线道:“她来报官之后呢?衙门找到那个扮作女装接近骗人的采花大盗了吗?”

他摇头道:“您说这案子怎么查?我们倒是在冷姑娘提供的东西上,采到了那厮的指印,但是茫茫人海,压根找不到人,倒是画了一张画像……”

说到这里,他尴尬地停顿了一下。

“也不知道是画得不像,还是被激怒了,或者自信官府拿他没办法,我们布告栏旁边,第二天就被贴了染了花瓣色的香纸。”

像是回应,又像是嘲笑,嚣张地写着他采花数年,尝了几百良家女子的滋味,还没有人能抓到他。

每一处布告栏上都贴了,等天一亮,就被许多人看到了,人群瞬间就炸了锅。

竟然有采花大盗横行多年,采女无数,还嚣张地放话说官府肯定抓不到他,如此劲爆的消息,再配上余唐府四通八达的交通,很快就传遍四方。

这种带点颜色的消息,历来是最容易传播扩散的。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猜测,这几百个里,余唐府里的会有多少?

余唐待嫁年龄的女子饱受其害,被怀疑会不会是采花大盗得手的几百人之一。

而在官府角度看来,除了冷姑娘一人来报官,再无第二人,也就是没有第二起案件,完全有可能是那作恶的男子随口胡言,转移视线。如此一来,连评为疑难案件,送往京城都不行。

要是闹了个乌龙,那责任谁来担?

倒不如像是鱼石县此前的案子,个个父母都哭天抹泪地来讨公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仅骇人听闻,还难破,毕竟随机杀人案是圈子里公认最难破的案子,破不了不丢人,求援也求得心安理得。

就这么顺着冷姑娘提供的线索,追查了一些时日,“我们把饼铺周围的可疑男子,还有对冷姑娘表达过求取意愿的男子,全都排查了一遍。”

赵衙役这么说。

大家当然是希望凶手是大放厥词,转移视听,但是查过几遍,连个可疑人物都没发现。

如今连府衙中的衙役们,也都不得不开始相信,真有这么个采花大盗,玷污了几百良家女子的清白。

门外。

也有几个衙役在朝屋里张望,边低声说着话。

“我听说狄世子那双眼睛很敏锐,没有痕迹能躲得过他的眼睛,在云梦的时候,愣是用指印把当地所有可疑人一口气排除了,那可是吴县令搜集了整整两年的。”

“直接把南山杀穿了,还去远平来回捅了个对穿,就那个水鬼案,他都能用头骨,把人脸捏出来,可惜咱们没有采花大盗的头骨。”

新进衙门的还有点懵:“要是有头骨,那人不就死了?”

旁边老大哥一拍他的后脑勺:“你个瓜娃子,怎么这么较真,打个比方懂不懂?你别看他面嫩,厉害着呢!”

见狄昭昭从屋子里出来,他们瞬间噤了声。

“明天吧,我想见一见这位冷姑娘。”狄昭昭将卷宗还给赵衙役。

赵衙役跟着他往外走,应道:“我安排。”

当狄昭昭走出来,迎面就遇上来打探消息的郝知府。

少年郎面如冠玉,黑眸炯亮。

看着如青笋般生嫩,很好下口的样子。

却让郝知府碰了个软钉子,无论怎么委婉试探,暗暗询问,愣是半点消息都探不出来。

还用清澈纯粹的乌眸看着你,带点疑惑。

郝知府一口气不上不下噎住,心中不由暗骂,不愧是师徒俩,一个德行!!

一个滚刀肉,一个油盐不进,油盐不进不说,还好意思用这种无辜又清澈正直的眼神看他?

到底是谁在欺负人?

讲不讲理了?

狄昭昭是真不知道,郝知府却以为他是装作不知道,自觉连个小少年的话都套不出来,败走时有点胸闷怄气。

可恶!

送走了郝知府,狄昭昭也顾不上师父来余唐府到底是干什么了,他心里琢磨着这个采花大盗的行为、作案手法、性格倾向、心理特征等。

扮作女装接近受害者。

用武力迫使受害者不得反抗,进而发生关系。

在官府张贴告示后,又出来贴香纸大放厥词。

……

虽然才刚刚换到犯罪侧写的学习包,但是实际上,他参与的许多案子,都有用到这个技能,潜移默化已经学习了许多。

系统给的学习包,由浅入深,内容详实,系统化学习过后,狄昭昭自觉是进步不少的。

他像是做书中练习题一样,一点点琢磨着这个采花大盗的犯罪心态,而后再试着推测他的年龄、背景、外貌特征、性格特点……

狄昭昭觉得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

在没有见到凶手的情况下,就能隔空描绘出这个人。

仿佛在说:莫猖狂,我知道你是谁。

这样边想边往外走,准备去找他师父,而后狄昭昭的思绪,就被一阵嘈杂的声响打断。

朝声音的方向望过去,只见一名官吏,正绷着脸,帮着哭天喊地的一家人登记着案子,好像是被骗了钱,骗完人就消失无踪了。

那老汉老泪纵横,弯腰直拍着大腿悲嚎:“我哪里知道那个瘪犊子是骗子?他娘的真不是东西,丧良心的狗玩意!”

“给狗吃一口肉,狗都会感恩地摇尾巴。帮他一把,他还反过来骗我,猪狗不如的东西!”

这年头,骗子也是非常多的。

一般都是流窜作案,骗完了人,只要跑得够快,跑出几个地界,基本就安全了。

想要凭一点点模糊的消息,抓到远走高飞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希望最大的,就是在受骗当天,就直接来衙门报官的,如果有南山府那样的配置,抓到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如果有云梦那样的一套班子,抓到人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小。

如果只有远平府衙的水平,那基本只能靠瞎猫撞上死耗子了,或许受害人自己去追,因为能认出人,追到的可能性都更大一些。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被骗的人,都是过了好几天后,等不到人,或者迟迟没有消息,才开始心慌,甚至数天、数月后才会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这时候,骗子早就远走高飞,了无踪迹了。

在大多数时候,衙门只能根据受骗人所述的外貌,画上一幅画像,然后写上此人的行骗手段、行骗数额,广发出去,希望有别的衙门能碰巧运气好捉到此人。

对正想试试自己苦手的模拟画像的狄昭昭来说,这不正好撞上了吗?

狄昭昭走过去,看到了被骗的受害一家。

他仔细看了看,他们穿的是柔软舒适的棉布衣,女眷还带着首饰。

脸上有悲伤,但愤怒大过悲伤。

被骗的钱应当不至于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但是心疼肉痛是肯定了。

“被骗时间有多久了?骗了多少?”狄昭昭好奇地上前问,直接问出了此类案件的关键。

“嗯?”正写着的官吏不耐地抬头,看见狄昭昭,神色顿时一变,笑道:“是狄世子啊。”

他心中思绪回转,只听狄昭昭没追着问骗子怎么骗钱的,这家人被骗的过程,他就将狄昭昭是吹出来的徒有虚名这种可能排除了。

他答:“被骗了有六天了,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八十九两。”

“六天了,按照余唐的路水两道,应该是只能画像寻人了。”狄昭昭道。

这名文职官吏“嗯”了一声,点头说:“从设套的骗局看,很老练,应该不是刚入行的新手,多半是跑远了,我打算喊人来画个像,先在余唐贴两天,说不定有线索,不行再往外发。”

喊人来画个像。

就凭这六个字,就知道这个画像的,也在衙门里地位不高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