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8 章 采花案(1 / 2)

加入书签

国子监。

张建白和齐峥正在一座八角凉亭,一起看新一期的《小草寻亲记》

本来是打算一起找相似的点(),没想到看了没一会儿L?()?[()]『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过去。他们虽然都是京城中有些家世的孩子,吃穿用度都不差,但还真没玩过这么野,这么稀奇的。

爬树摘果,上山捉兔,林里挖笋,陷阱抓鸡,溪中叉鱼……

小昭昭的童年,当真精彩丰富,每天都有新乐子。

狄昭昭其实并不太会写话本,但是新颖的题材,充沛的内核,投射到字里行间,就足够有趣了。而且其中还有难得且不枯燥的学问,在这个娱乐很少的年代,不少人乐意花点钱买一本回去看看。

凉亭中,传来书翻页的沙沙声。

张建白和齐峥看着看着,那种熟悉的感觉又浮现出来,与他们曾经读过的狄昭昭诗文,颇有几分相似。

倒也不是记仇,对正是争强好胜、意气风发年纪的少年人来说,当初毕堂考,有人空降,在他们头顶拿了第一,结果面都没露就跑了,怎么能不记忆犹新?

还是个看起来比他们小一截的可爱小孩,说着无害的话,甚至亮着眼睛喊人哥哥。

堪称求学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你说,糖葫芦仙人会不会就是狄昭昭?”齐峥翻看完这一期的话本,抬头问张建白。

张建白道:“很像,鲜少有以幼童为中心展开的话本,许多话本即使偶尔写到孩童也都透着股成熟气,看着就知道是成人写的。糖葫芦仙人笔触给人感觉不一样。”

他手点出一处小草溪水中叉鱼的剧情,说:“他流传出的诗里,也写过这个用树枝在溪水中叉鱼,给人一种自由快活的感觉。”

国子监许多学子肯定猜不到,他们眼里傲气的齐家公子,还有自持刻苦的张建白,竟然还会这样记住一个人。

但此刻,两个少年郎却是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分析着糖葫芦仙人到底是不是狄昭昭这个问题。

越分析越觉得像,等看到最后,正被抢杀路人的土匪勾起愤怒,再一次看到那句“聪明的你,快来帮小草出出主意吧!”,拳头瞬间就捏紧了!

可恶!

果然和那个扮可爱、拿了第一就跑的狄昭昭一样可恶!!

当张建白和齐峥到狄府时,看到一个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少年,瞧着有些眼熟,一看就知道也是个正在进学念书的官家子弟。

看到他手上也拿着一本《小草寻亲记》,张建白问:“你来狄府所为何事?”

这名少年姓王,乃原大理寺王寺丞,如今刑部左侍郎之子,王元琮。

——在王寺丞的不懈努力下,从小对狄昭昭咬牙切齿、记忆深刻的少年。

偏这家伙像个滑不溜的泥鳅,每次他有点成就,理直气壮地想来见见传说中的狄昭昭,人都不在!

想起来王元琮就气,所以这次准备出其不意,直接上门。

() 事实上,不仅是他们,不少对格物一道有兴趣且有一定条件的人,甚至是已经在某方面做出成就的大家,都专门跑来京城。

格物一词,可不是狄昭昭提出来的,世界运行的规律和道理,也不是他独有的。

有引雷塔在先,在众目睽睽下吸引雷电,后又有《小草寻亲记》,震撼了整个圈子的同时,也吸引着全天下数不清兴趣在此的人。

将《小草寻亲记》第一篇有关雷电的小实验一一尝试过之后,或惊奇、或恍然大悟、或灵感爆发,不少人按捺不住激动,跑到京城来,试图找糖葫芦仙人和垂钓仙人探讨。

在这个以文识人,以文会友的时代,甚至不少对格物感兴趣,有天赋的人,隔空单方面将糖葫芦仙人引为知己,信件从五湖四海纷沓而来。

大部分喜格物的人想的是,糖葫芦仙人这篇故事,显然不是孤篇,后续还有不少内容,哪个沉迷此道的人不感兴趣、不心痒痒呢?

中原大地上的人自古不少,即使喜欢格物的人只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都依旧有不少人。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压根找不着人,不管他们在京城如何举办诗会、茶会,讨论小草,讨论格物,无论声势如何浩大,糖葫芦仙人竟然都能忍住不露面?!

杀到狄府的张建白三人,也傻眼了,到处都是小草和天雷的讨论,掀起的热度都还没过去,狄昭昭人呢?人去哪儿L了?

***

余唐府。

官道宽畅,无山多水,热闹繁华。

从被压得平整的宽大官道驶入城中,就能感受到其中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商铺五花八门,摊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余唐府地理位置很特殊,四通八达,不仅陆路位置好,没有连绵山脉阻挡,连水路也能通向许多地方。

故而此地汇聚了许多南来北往的商贾,商业非常发达,不仅路修得宽,连街道也非常宽敞,连带着连府衙都显得非常大气。

萧徽等一干人进了城,也不急着找客栈,直接杀向府衙。

马车停在府衙门口。

狄昭昭从车窗里探头出来,看着修建得威严大气的府衙,眼睛亮亮的。

“师父,咱们不先去放行李,也不提前通知,真就这么直接进去吗?”狄昭昭语气里有些莫名的兴奋。

萧徽率先一步跳下马车:“真都准备好了,那还有什么看头?”

狄昭昭也跟着下来,小声:“师父,你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没错,狄昭昭是蹭师父的车一起来的,他本想借口查案子离京,但是一来余唐府还没呈递卷宗请大理寺帮忙,案子传得开不过是采花大盗的作案方式奇特了些。

二来大理寺所有人都在忙狄松实上任后主推的“大案要案攻坚会”还有“各地犯罪人员十指指印册”

前头这个,其实是大理寺本该有的工作,前文有言,六个寺丞里有2个会负责京中现案,余下四个则是处理对下工作。

对各地提交的案件进行复核,尤其是秋后问斩的杀头大罪,就是其中一项工作。

除了复核,还有的就是处理各地悬而未破的疑难案件,但这一项工作,就没有复核展开得那么顺利了。

当地破不了,送到京城,只看卷宗就能破得了吗?除了犹如水鬼连环杀人案这种案件会派人前去督案,其余大多也就都不了了之了,成了旧案、悬案。

但是如今不同,有了天虹显微灯,更新后采集指印的方法,还有狄松实推广的《勘察手册》,更有能做放大之用的勘探神器!

证据,这全都是获取细微证据的利器。

卷宗的含金量瞬间就硬生生拔高了一大截。

狄松实自打感受过“命案必破”这个口号在京城对凶徒的震慑力,推行这个“大案要案攻坚会”的决心就越发坚定。

以大理寺之名,集结各地府衙、各领域有较高造诣的名捕,集中力量,攻破那些罪恶滔天的大案要案。

即使不能全破,也要让所有罪大恶极的逃犯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沉浸在担忧与恐惧中。

这亦是一种无形的震慑力。

让所有人知道,不会再有犯了事,改头换面往别处一藏,等风头过了就没事了这种好事了。

狄昭昭听了就觉得特别好。

那不就是和全天下优秀的捕头、各有长处的衙役一起,对着满桌满桌的卷宗,挑着抓坏人吗?

他当即表示他也要参加!

狄松实笑着说:“这才刚开始筹备,既然昭哥儿L想参加,那祖父要加把劲了,争取在昭哥儿L入仕前,能试行成功,形成规模和定数。”

狄昭昭点头,提前给自己报了名。

然后发现祖父好像更忙了,大理寺上下都特别忙,居然没有大人能陪他去抓采花大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