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7 章 前去远平(二更)(2 / 2)

加入书签

狄松实问道:“怎么了?”

狄昭昭惊讶地指着窗外的粮田:“祖父,这是粮食吗?怎么稀稀疏疏的?”

狄松实朝外头看了一眼,他虽一直在大理寺,但是民生也不是一无所知的,他道:“为何说它稀疏?这便是农家日夜辛劳种出的稻苗。”

狄昭昭小脸一皱:“可是、可是和爹爹给我讲的不一样啊!”

小孩记性特别好,虽然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他还是记得,那日泰和宫宴上,他问爹爹,人为什么会穷苦?为什么会吃不饱?为什么穷苦会让人变坏?

然后就看到了爹爹脑袋上出现的丰收之景。

即使不是一个时期的,但两者的差距也太大了,即使没有种过田的昭昭,也觉得眼前的田地,绝对不可

能长成爹爹想的那种风吹金浪的效果。

即使金黄了,穗粒饱满了,那也不是金浪,而是金秃头扫帚。

“你爹爹还给你讲过这个?”狄松实来了兴趣。

狄昭昭抿嘴。

那是他从爹爹的头上咻的长出的小蘑菇碎画里看到的,但是前头也有“迟迟做不出的飞天大圆锤”“地动山摇大灰鸡”,所以……

小孩有点犹豫的说:“可能爹爹也只是想一想?”

毕竟爹爹真没跟他提过一点这个。

狄松实这次反倒不觉得是神话和想象了,因为他曾经听大郎提起过,二郎想要在京郊的庄园里,用无瑕琉璃盖个屋子试着种菜。

当时大郎还很郑重的对他说:“父亲,即使无瑕琉璃盖房听起来穷奢极侈,但我观二弟神情期待,目中炯亮有神,不似玩笑,若日后二郎真向您提起,可万万莫要训斥于他,先听听他的想法。”

在彻底放弃约束咸鱼学业之前,狄松实确实是一位严父来着,至少在学业、品格两方面教子甚严。

狄家的日子也确实过得相对清简,狄松实也不是耽于享乐之人。

当时听到,狄松实当真惊得眼球一颤。

琉璃盖房,这与阿房宫有何异?

只是无瑕琉璃一直没出,狄松实也就暂时把这事放下了。

但这会儿听了狄昭昭的话,这些细碎的记忆,都一一涌现。

那阵子,得了封赏的二郎确实很兴奋。

好像孙儿还提起过一两句,说日后冬日也有新鲜好吃的菜。

狄松实感慨:“你爹喜欢捣鼓、琢磨的,还真是广泛又奇特。”

狄昭昭想想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厉害爹爹,也很是赞同的点点头:“是啊,先是光,然后有力,还有电,还有话本,还有印画的……爹爹真的好厉害、好聪明啊!”

小孩的语气里满满都是崇拜。

爷孙俩又一次达成了共识。

只是小孩即使知道粮食更好,但想了想金浪后,还是忍不住开始想各种好吃的。

而狄松实脑海里却在想,二郎竟然对农田也有研究?还已经打算开始种东西了。

真的永远出人意料。

***

“直接去最近一名死亡的死者家里。”在远平府下了马车后,狄松实直接做了决定。其实他年纪比较大了,一路舟车劳顿,身体也很疲惫。

只是有些案子太过沉重,犹如一块块巨石压在胸口,反而让精神不觉得劳累了。

狄松实神情自若,对此半分不显,还关切的摸摸孙儿的额头:“昭哥儿累不累?”

其实天气有些燥热,肯定没有家里舒服,但狄昭昭摇摇头:“我不怕累。”他反而有点担心的看祖父,“祖父你要是累了不要强撑啊,我和仲捕头肯定会把坏人找出来的。”

尽管吃穿用度很好,但自小爱跑爱摔,到处疯玩,还总被爹爹逗的小昭昭,并不娇气,反而还算能吃苦。

毕竟咸鱼时而不靠谱,而被他带大的昭昭,就时不时就要因为不靠谱而渴一下,热一下,馋一下……尤其是两个人偷偷行动的时候。

心大的父子俩也都没觉得有啥,傻乐呵得就这么长大了。

狄松实听了心暖,却不露分毫疲惫,只笑说:“祖父也好着呢,你从哪里看出祖父强撑了?()”

这明显是套话。

他确实也佯装的很好,让人看不出疲惫来。

但狄昭昭下意识就觉得不太对,他嘀咕:“祖父你就是不懂照顾自己,之前还熬夜不睡觉看案子,抄书。?()?[()]『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小昭昭想,要是祖父的爹娘还在,肯定也会被说的!要是曾祖父曾祖母凶一点,说不定还要吃竹笋炒肉呢!

“小小年纪,还挺会操心。”狄松实伸手揉散了小孩皱起来的眉心,给他讲起了案子。

只能说幸好他不知道,小昭昭脑子里在想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所以还能心平气和、语气不疾不徐地给小孩讲勘察的细节和要注意的点。

狄昭昭慢慢被吸引走了注意力。

很快,一行人到了最后一名死者的家里。

这是一间处于阴角的小房子,没有院子,只有一个狭小的单间,拐角处外搭着一个小灶台,上头盖着一个棚子。

狄昭昭换好鞋,戴好手套,做好勘验手册里更新的新规,规避着围线,小心的走进现场。

准确的说,也不能叫做现场。

因为根据屋子里的痕迹看,现场并不在这间屋子里。不过最后一名死者生活的屋子,还是极为有价值的。

最起码,痕迹很新鲜。

远平府的衙役已经把这个屋子,初步勘察过一遍,见到仲岳还好,毕竟是老熟人。但看到狄松实和狄昭昭,就忍不住忐忑了,生怕自己哪里没学好,勘察没做好,到时候吃了挂落。

云梦县的案子,还有两个通过颅骨复原的面貌,都已经在远平府相关圈子里传开了。但凡懂一点行的人,听说狄昭昭做了什么,都只能望洋兴叹。

而眼前这间屋子,勘察起来,显然比前头听闻的那些简单得多。

几名远平的衙役和捕头,都忍不住好奇地观察着狄昭昭的动作。!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