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7 章 前去远平(二更)(1 / 2)

加入书签

本来还有点羞耻。

但是喊出口之后,狄昭昭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了。

小孩本身就是被爹爹带大的,很是沾染了几分咸鱼没心没肺,没脸没皮的快乐自由心。

喊过祖父后,小孩一点也不怕丢脸了,又破罐子破摔的继续扯着嗓子喊:

“明哥哥!明哥哥!!快来救我,救救我!救我啊——”

狄先裕都被这石破天惊的小嗓音给惊到了,这种不要脸的干嚎,难道不是他的专属吗?

就因为这样愣了一会儿。

再扑上去捂嘴也晚了。

狄家在府城买的这个宅院也不算大,小昭昭扯着嗓子一喊,狄松实和狄明都听见了。

两人快步赶过来后。

咸鱼被训了个臊眉耷眼,讲道理这种事,咸鱼长十张嘴,也是讲不过狄松实的。

狄昭昭被解救出来,得意洋洋地打了一个翻身仗。

他超级得意地从爹爹身边哒哒哒走过。

收获一个鬼脸。

狄昭昭气鼓鼓的还了一个鬼脸,然后不幸被祖父逮住。

最后,小昭昭和爹爹排排站,可怜巴巴的被祖父教训。

目睹这一切发生的狄明:“……”

果然他才是这次回乡,唯一靠得住的人。

***

最后,狄先裕还是没有跟去远平府。

一来是本人坚定拒绝,一口咬定自己没教,去了也没用。

二来是不可能把狄明一人留在府城,总要有个大人留下来照看。

成功留下后,狄先裕感慨的望天,果然这次回乡,两个小孩还是要靠他!

去往远平府的马车上。

狄昭昭想到爹爹的担忧,有点心虚的对对手,最近他好像是一直偷偷学学习包里的内容来着。

莫名有种上课开小差的心虚感觉。

心虚的小孩,还是分出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准备好好念念书。

在马车上,看书是不能看的,狄昭昭就找祖父一起讨论学问。

车厢内。

祖父一一出题校考,听完孙儿的想法后,又说说自己的想法。

祖孙俩有来有回,也算是相宜。

狄昭昭是很快乐的。

因为他发现,和祖父讨论学问,会有好多师父和明哥哥没有的新观点和新体验。

狄松实倒是若有所思。

他发现孙儿言谈间成熟不少,即使平日里看着还是肆意快活,活泼可爱,但想法和观点都有明显的变化。

或许在吴正岩和荀刚这些初次看到狄昭昭文章的人眼里,他文风犀利,犹如一杆意气风发的寒铁利枪,直刺而来。

无惧无畏。

但此前见过狄昭昭更青嫩,更锐利,犹如撼山掀海般大气魄的文辞,狄松实明显感觉到,这杆寒铁利枪,变得厚重了一些。

也许刺出去,看起来没

有从前惊人气魄。

但藏在这份厚重之下的威力,显然更为扎实骇人。

他揉揉孙儿的脑袋,心中有些感慨。

“咱们进入远平地界了。”

马车外传来一道声音。

狄昭昭好奇地掀开车帘往外看,外头还是荒郊野岭,但依稀能看见远处村落的炊烟,也能看到远处成片的粮田。

狄松实有些触景生情地给孙儿讲道:“此地在两朝前,还不叫远平。”

狄昭昭小耳朵一竖,果然好奇的歪过脑袋来问:“那原来叫什么?”

“原来这一块被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衢乡、泉乐、台亭,乃是民风彪悍的难治之地。”狄松实诉说着远平这个名字的由来,“那时,中原大地遭遇天灾,四处崩乱,外有强敌,可谓四面楚歌。”

狄松实说着历史记载的史实,说着当年百姓凄苦:“……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有海外倭寇乱我中华时,衢乡冒出一个英雄人物,匡氏夫人,年已四十八,主动请缨挂帅出征。”

“她领着三地召集的义军,顺虎腾江而下,又在佛山北上,辗转到沿海地区后,浴血奋战杀敌无数,使倭寇闻风丧胆……”

狄昭昭听着,忽然问:“远平,是希望远方平定的意思吗?”

“嗯,”狄松实看着马车外的炊烟和粮田,感慨的说:“那时留在此地的老弱妇孺,无不期盼远方平定,家中儿郎能安全归来,乱世过去,三地人口十不存一,只得迁移合并成一地治理,取名远平。”

狄昭昭再看远处的风景,同样的炊烟、同样的粮田,却感觉完全不同了。

只觉得眼前的一切来之不易,似乎都浸染了悲壮的鲜血,涤荡过大无畏的壮志豪情。

祖父点到即止,又缓和小孩的情绪,笑说:“你那小友人云翎冉不是同你说,她长大也想去北燕边城杀敌吗?也是自匡氏夫人后,后头的朝代都留存了女将。”

狄昭昭果然一下从之前的情绪里抽离出来,感慨道:“真厉害啊!而且她都年纪这么大了,竟然还……”

感慨着,感……小孩疑惑地揉揉眼睛,再往外看。

低头摇摇脑袋,再抬头往外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