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0 章 七十章(2 / 2)

加入书签

选择题多,分却不多,还需要算,和大题也没什么差别。

花的时间比大题还多,收益却不如大题,还不得不写,皱眉JPG。

众人一边心里嘀咕,一边看题。

这一看,几个人做题最快的瞪圆了眼睛。

啊这!

——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有如下俯视图所示的几何体,后人称之为“三角垛”。其最上层有1个球……则第三十六层球的个数为()

A.561B.595C.630D.666[2]

怎么又是《九章算术》?前面不是已经有了刘徽和李淳风注的吗,现在怎么又来一个《详解九章算法》?

来来去去就在《九章算术》里打转?

杨辉本人看得瞳孔地震,这个杨辉说的是他没错吧?应该没有人和他同名同姓……吧?

杨辉将题目听了两遍,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垛积术”确实是他研究的,还是从沈括的“隙积术”中得到的启发。

这不是送分题嘛!!

压下心中的激动,杨辉在括

号里填下D。

激动还没过去,杨辉又看到了一题——

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第n行的所有数字之和为2^n-1,若除去所有为1的项,依次构成数列2,3,3……,则此数列的前34项和为()

A.959B.964C.1003D.1004[3]

杨辉: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

说他的!

这是对他的肯定!

杨辉嘴角抑制不住向上扬,兴奋值已经涨到了临界值。

汉武帝位面

霍去病下意识地看向刘彻,看不懂完全看不懂,为什么上面那些人越写越兴奋?

他们写的卷子很简单吗?

“陛下,那本数学书可否借去病看看?”或许数学才是最简单的,他们做前面的题都没那么激动,做到后面时眼睛都冒光了。

应该是后面的题比前面简单吧,霍去病心想。

却没注意到刘彻脸色一僵。

瞥了眼霍去病,刘彻嘴角抽了抽,“好好看你的地理去,数学只有一本,等齐了再给你。”

他错了,他就不该质疑神女,昨晚他看的数学书,只能让他看得懂第一页,一元一次方程后面完全看不懂。

尤其是第三页,宛如天书,想看懂,怕是要买下后面那几本数学书。

费用不菲,他还是有点舍不得的。

先看看桑弘羊和落下闳能不能及格好了。

要是都能及格就好了,哪怕是压线及格,两颗星难度的七十二分,也差不多够他买下系统商城里的书了。

而且义妁那里还有生物讲义呢……

桑弘羊和落下闳可要争点气啊,刘彻眼含期待,抬头望天,结果就看到桑弘羊停笔不动。

“桑弘羊在做什么?人家都写到第三页了,他怎么还在写第二页?”刘彻眉头紧皱,“他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

被问话的臣子:“……”可是他才刚停下来思考啊,陛下你是一点都不看他前面算了多少是吧。

看到桑弘羊的算法,他们才知道原来可以这么解,其他朝代的虽然解得快,但……看不懂啊!

还是桑弘羊的算法更适合他们大汉。

陛下你摸摸自己的良心,都不会感觉到痛吗?

……

模拟考场

写完数列后,杨辉高涨的心情还没有散,直到翻到第四页。

杨辉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抛物线???

继杨辉失去笑意后,考场上陆陆续续上演笑容消失术。

王贞仪拿笔的手顿了顿,脑中有什么东西飞快闪过。

这似乎是西方那边的学说。

古代的数学发展主要集中在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函数是清末数学家李善兰与伟烈亚力合作翻译《代数学》时,使用“函数”这一术语来描述包含变量的表达式,自从函数的概念正式传入国内[4]。

在1859年之前,国内并没有函数这一说法。

看到函数的数学家们齐齐一愣,坐标轴,抛物线?

左为负,右为正……

看了几道选择题后,王贞仪灵光乍现,抽出一张白纸,学着卷子上描绘的图,在纸上画出坐标轴和抛物线。

徐光启看到抛物线方程式时,眼睛里映出惊人的光,心怦怦乱跳,久久无法平静。

抛物线不就是把东西抛出去的轨迹吗?

若能知道东西的降落地点,嘶——

徐光启一下子想到了战场上用的红衣大炮,若是在瞄准的时候算出降落地点,再发射,岂不是可以百发百中?

想到这里,徐光启的血液都沸腾了,抛物线,他一定要学会!!

北宋时火药已经逐渐成熟,能想到将抛物线用在战场上不止徐光启一个,一时间,草稿翻动的沙沙声在考场中萦绕不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