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0 章 七十章(1 / 2)

加入书签

看热闹的刘邦一个鲤鱼打挺坐直了身体,不可置信地问坐在左右两侧的属下,“祂刚才站在那个谁的身后就是想说要写过程?”

居然都不用提问就能得到暗示!靠!!

凭什么??

当皇帝的政治嗅觉都不会差,尤其是有作为的明君们,众人都嗅到了这场考试的不平凡。

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无比惋惜道:“可惜刘焯病逝于大业年间。”要是和王孝通一样活到贞观朝该有多好。

那样他就可以有刘焯、王孝通、李淳风三个人了。

“天妒英才啊!”

正抚长须的房玄龄闻言手一顿,差点撸下来几根胡须,他十八岁就举进士,授羽骑尉,当过十几年的隋臣,同朝为官,他自然是认识刘焯的。

况且刘焯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师从大儒刘智海,聘冀州博士,与刘炫并称“二刘”,编《皇极历》著《稽极》[1],虽路子走偏了些,但也是一代大家。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刘焯享年六十七!!!

是六十七,不是二十七,更不是十七,天妒哪门子英才??

房玄龄无语地看了李世民一眼,陛下你至于吗?

武周位面

武曌略一思量,抬眼看向武三思,“你方才说认得那位大师?”

这回的考生中最显眼的莫过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女子,对方的穿着显然是清朝女子,她当时还好奇的多看了两眼。

之前化学考试,清朝那乌泱泱的一群人给她的印象太深刻了,而且那么多人一个及格的都没有。

就这,还是最后一个朝代呢。

后来她回想了一下,发现清朝男子及格的不少,只是女子不及格罢了。

看得出来清朝对女人很防备了。

清朝这么防备女人,还出了一个数学家,还那般年轻,不用想也知道对方的实力。

于是她记住了对方的名字——王贞仪。

除了王贞仪以外,最显眼的就是和尚了,清朝的男子还有一撮小辫子,和尚可是全秃,混在一众有头发的人群中很难不被注意到。

武三思看到对方的时候惊呼了一声“一行”,很明显是认识的。

武曌目光如炬,气势逼人,冷声道:“为何不答?”

武三思:“……”我能说他是被我缠怕了,才去剃度的吗?

顶着武曌压迫的目光,武三思恭敬地道:“启禀圣上,一行是郯国公张公瑾的后人,本名张遂,以学识渊博闻名长安,且精通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

臣闻其大名后,慕其学行,想与其结交。”然后对方就跑去剃度了。

武曌挑了挑眉,张公瑾的后人?张氏家族在高宗时就已衰微,她掌权后,张氏家族就被排挤出圈了,也难怪她没听过张遂这个名字。

还不如是个普通人呢,武曌暗道。

张公瑾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

一,李唐江山的忠实拥戴者,他的后人估计也和李勣之孙李敬业差不多。

想到这里,武曌又问:“你和他交情如何?”

武三思苦笑:“一行说他是出家人……”

那就是不怎么样嘛。

“呵,”武曌冷哼一声,果然差不多,不是想反她,就是不想搭理姓武的。

“他可是天幕上的人?”

武三思摇头,“臣上次见他时,他还只不曾及冠。”上面那个一行看起来都三十几许了。

很明显是将来的一行。

武曌:不早说。

**

模拟考场

祖冲之心跳加速,试探道:“一定要写过程吗?”

顾青岚:“不写也没关系,就是没有过程分而已。”

祖冲之:“!!!”

众人:“!!!”

怎么会有过程分这种东西?

众人低头看了眼卷子上的空白处,原来不是白空那么多的。

可是就算写过程,也写不满啊。

有人心中一动,心说要是有不同解法,是不是能加分?

写!

众人埋头苦干。

有理数、整式加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几何求积,这些都不是事,对于这些他们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不知道那些特殊符号代表什么,但有读题啊!

x是乘以,X是假设,n是……

只要能读懂题目,求答案还不是手到擒来。

四十分钟后,大部分人都做到了第三页。

看到选择题时候,眉头一皱。

倒不是不会,就是选择题好麻烦啊!

每页都是五道选择题和两道大题。选择题一道题三分,大题7-8分,一页三十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