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8 章 六十八章(1 / 2)

加入书签

看到《孙子算经》,唐朝之后的人心中一喜。

唐朝重视算科,唐高宗时,国子监开设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

不仅如此,唐高宗还命李淳风等人主持编撰注释《算经十书》,以供学子更好的学习算科。

而《孙子算经》在《算经十书》中排第三,可以说唐高宗之后,只要学算科,就没有不知道《孙子算经》的。

雉兔同笼之类的题谁还没做过呢?

考《孙子算经》,稳了稳了。

南北朝之前的人自然是不知道《孙子算经》的,而且南北朝之前的数科著作比较少,看到《孙子算经》时,不由眼前一亮。

这种以人名命名的书籍,无一不是著作,比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而且能被称“子()”,肯定是德高望重之人。

这本《孙子算经》一定是本堪比《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的巨作!

真想看看这本书。

众人一边想着,一边听题目,已知1兆等于……

原本看到x这些特殊符号,众人还心里咯噔了一下,以为会很复杂,没想到听起来竟如此简单。

x代表乘,=代表等于,至于1、2这些他们早就会了。

知道题目的意思后,答案不就呼之欲出了吗?

1兆是这个数,2兆很显然等于2x1万x1万x1亿。

这也太简单了!

无论看没看过《孙子算经》的数学家们都觉得这道题很简单,直到他们看到括号里面的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和四个选项——A.2x10^15B.8x10^15C.2x10^16D.8x10^16

众人齐齐沉默了。

上一秒还觉得很简单的题突然变得不简单了。

二乘以十的十五次方,八乘以十的十五次方……

这个次方代表什么?

汉武帝位面

昨晚看数学看到睡着的刘彻自打考试开始,就一直盯着天幕里的卷子,他的数学肯定没问题。

让他看看数学能考什么。

就这?

刘彻瞥了立在一旁的小黄门一眼,“把竹简给朕拿过来。?()『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能在近前伺候的人都是会读懂言外之意的,让拿竹简肯定不会只拿竹简。

很快小黄门捧着空白的竹简、笔墨砚等物回来,并且按照刘彻的书写习惯布置好。

刘彻拿起笔,自信的在竹简上画圈圈。

这一举动,引起了其他大臣的注意力。

天幕也不是第一次考试了,加上上面的内容他们也确实看不懂,众人对于考试内容也不如初次见的时惊讶和好奇了。

——反正会有刀笔吏记载和翻译,刀笔吏的手中有陛下给的翻译神器,等翻译再看便是,也不急在这一时。

倒是陛下,这是在做什么?

众人

() 伸长脖子往前看,想要努力看清刘彻到底在竹简上写什么。

刘彻的反常举动,连卫青和霍去病都忍不住好奇。

霍去病仗着得宠,直接凑到刘彻身边,看到满是圆圈的竹简,一脸疑惑:“陛下,你这是做什么?”

“你知道上面那道题如何解吗?”

“当然不知道,我连题目都看不懂。”

刘彻侧头看了他一眼,心情颇好道:“上面那道题是问……”

一边念题目,一边拿过一份空白竹简在上面写下题目,“拿去看吧。”

听完题目的霍去病表示自己已经会了,“我知道了,这道题很简单啊,既然一兆是1万x1万x1亿,那两兆不就是2万x2万x2亿吗?”

刘彻握笔的手一抖,一言难尽道:“去病,你数数这上面一共几个零。”

霍去病垂眸一看,四个一组,一共四组,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十六个啊。”

刘彻放下手中的笔,得意道:“你再仔细瞧瞧这道题该选什么。”

霍去病目光落在四个选项上,旋即瞪大了眼睛。

大臣们见状更好奇了,也顾不上尊卑有别,一个接一个地凑上前看那道刘彻亲手写的题目。

看完后又看看答案。

大臣们:“!!!”刚才冠军侯说十六个。

而题目里的选项,C和D都是十的十六次方。

“陛下会解此题?”霍去病震惊道。

刘彻唇角上扬,自信道:“当然,这题选的就是C。”

霍去病:“陛下真厉害,居然连这都会。”原来陛下不是在乱画圈圈啊。

“陛下才智过人……”大臣们也争先拍起马屁,并且请教刘彻是怎么这么快得出答案的,精通心算的桑弘羊都没那么快。

甚至还有大臣说陛下的数算比上面那些人还厉害,应该陛下上去考才是。

这话可说到刘彻心坎里去了,他也觉得!

……

16世纪指数符号雏形出现,一直到18世纪指数才被系统的使用,传入中国的时间约在19世纪末叶。

第一次看到科学记数法,所有朝代的人都愣了一下。

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垓,以此类推,还有秭、穰、沟、涧、正、载、极[1]。

两兆就是两兆,为何要写成2x10^15这么复杂?

康熙位面

“没想到这回的考试竟然是数学。”康熙语气有些可惜,两颗星难度,而且满分制度一百二十分,这要是及格,积分可不要太香。

他也会数学啊!

他的数学可是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白晋等人学的,那几个传教士还夸他聪明一点就透来着。

康熙皱了皱眉,他的数学也不比上面那些人差吧,怎么会没他呢?

不仅康熙这么想,数字团阿哥们也这么想,西方的数学也是他们在上书房要学

习的学科之一。

皇阿玛对此还颇为重视,偶尔也会考校一二,他们也不敢马虎,不管能不能学会,都是认真学了。

教他们数学的老师是西方的传教士,他们说西方的《几何原本》比古代的数学更简洁、更容易学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相对于《算经十书》,《几何原本》确实简单得多,而且更方便、更实用。

学会之后,再看古代的《算经十书》,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都能用《几何原本》上的内容解答出来。

要是他们上去考,肯定不比那些人差。

当初被康熙秀了一脸的满汉大臣们心里生出些许微妙来。

康熙三十一年,自觉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几何学者”的康熙一大早就在乾清宫召见满汉大臣,目的是“闲论乐律算数之学。”

李光地、张玉书、张英、陈廷敬等饱读诗书的汉臣都在其中。

这次会议,康熙提出了三个话题——乐律、天文以及河工与算法的关系,给大臣们上了一堂科学普及课,还用实验论证了自己的命题,秀了大臣们一脸。

连称“臣等学识疏浅,实不能详究其义”“皇上圣学渊深……发古人从来未发之奥,真天纵之圣,超越千古也。”[2]

现在再看,总觉得有些许微妙。

**

模拟考场

在座的都是数学界的大佬,纵观古代数学发展史,这些大佬摘到的金牌可以开一座博物馆。

十进位制记数法和零的采用源于春秋时代,早于第二发明者印度一千多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