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3 章 贺春年宴(2 / 2)

加入书签

他原本以为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或许会让纪云蘅在半途就因耐心耗尽而选择放弃。

可纪云蘅偏偏又是耐心极好的人,她努力适应京城的环境,在许君赫的引导下将那些人记在脑中,同时又觉得颇为新奇。

因为这里的每个人,似乎都认识她。

纪云蘅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严肃且郑重的场合,却没想到来到这里大家吃吃喝喝,相互玩乐,整个大殿中洋溢着轻松闲适的氛围。

不过很快这样的交际就结束了,皇帝圣驾亲临,行入大殿时所有闲话的人都停下来,起身拜礼。

皇帝看起来心情极好,笑着摆了摆手,坐上龙椅后赐众人入座。此时大殿安静下来,皇帝开口说了些佳节同庆的客套话,旋即下令年宴开始。

紧接着太监宫女便排着长队而入,先将桌上的茶点逐一撤去,而后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摆上来。宫廷乐师分坐两侧,拨弄琴弦,让悦耳的琴音在殿中回荡。其后便是朝臣们开始挨个送上贺礼,恭祝皇帝新春佳节。

纪云蘅坐的位置太靠前,几乎每个上来向皇帝贺新春的人她都能瞧个一清二楚,于是成功被五花八门的贺礼给吸引了目光。

这种场面许君赫见得太多,且每年都是这样的流程,于他来说颇为无趣。他见纪云蘅看得认真,便随手剥了虾仁送到她嘴边,小声道:“有喜欢的吗?我向皇爷爷讨来送你。”

虾仁轻轻碰了下她的唇,她便下意识张开了嘴,含糊道:“我只是看看。”

正在此时,皇帝忽而开口:“数年前,每逢年宴梦舟都要头一个向朕敬酒,匆匆二十年走过,已许久不曾喝过裴家人的酒了。今年为裴氏昭雪,朕不远万里跑去泠州,一来一回也费了不少精力,裴家两个小孩怎么不知出来向朕贺春。”

殿中霎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开始聚集。

纪云蘅抬眸,与斜对面的裴绍生对上了视线,两人似乎有一个非常短暂的眼神交流,又似乎没有。紧接着两人便同时起身,端起了酒杯走出坐席,站在大殿中央。

殿中乐声逐渐停息,只余下古琴发出悠扬缓慢的曲调。

裴绍生高举酒杯,说道:“皇恩浩荡,裴氏如今能够昭雪全凭皇上圣人圣心,明察秋毫,今日草民携妹妹代裴氏敬皇上一杯,吾皇万岁。”

纪云蘅有样学样,跟了句“吾皇万岁”就将酒杯举起来,与裴绍生一起将杯中的酒喝尽。

仍旧是她喝不惯的味道,入口辛辣,瞬间烧红了她的脖子耳朵。

皇帝笑眯眯地喝了酒,又道:“这些年你们这两个孩子吃了不少苦,今后就把京城当成家住下来,总不会叫你们无依无靠。裴绍生,当年你大伯爷入朝,头一

顶官帽是翰林院修撰,如今你可愿承接此任?()”

裴绍生听闻,慌忙跪下来,“皇上,翰林院修撰素来是科举选拔,草民恐怕愧不敢当。?()『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有何不可?”皇帝道:“朝中原本蛀虫密集,此番清理干净正是多个职位空悬之时。你那为清名赴死的风骨,在朕看来才是难能可贵,况且还是裴家子弟,朕觉得正合适,众爱卿以为如何?”

其后坐在旁处的大臣纷纷开口,意表赞同。

群臣揣度君心,知道皇帝在年宴上将裴绍生兄妹唤来此处,又单独点出,本就是为了正二人的身份,让朝中空悬多年的裴氏官帽后继有人。

裴绍生听得众声,便不再推拒,只磕头谢恩。

皇帝又将目光落在纪云蘅的身上,瞧着纪云蘅圆溜溜的黑眼眸,不由得声音都放柔了许多,笑问:“纪丫头,你呢,你想要什么?”

纪云蘅险些被那一杯酒打到,现在嗓子还是火辣辣的,反应有些迟钝。

皇帝又问道:“你这年岁,可想成婚?”

纪云蘅缓缓转动眼眸,一偏头,看向许君赫。

却见他笑眯眯地看着她,手支着下巴,好整以暇的模样。

纪云蘅徐徐跪下来,忽而道:“民女想进大理寺当职。”

皇帝笑出了声,“为何?”

纪云蘅道:“民女只想尽绵薄之力,让每一个案件都得到真相。”

纪云蘅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厉害的能耐,只是裴氏获罪后二十年,牵连了不少人深受其害,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个“冤”字。

她蹚过满是泥泞的路,自然也不想别人如此,哪怕只是打打下手也好,能尽一份力,于她就已满足。

皇帝倒是觉得纪云蘅的请求相当有意思,当即拍案道:“正好开春后良学也要接手大理寺少卿之职。既如此,那开春后你便随着他一同去大理寺当职吧。”

纪云蘅得了准许,当即掩不住脸上的喜色,与裴绍生一同再谢皇帝,这才起身各自归位。

纪云蘅慢步回到座位,刚走近就被许君赫伸手拉住了,引着她慢慢入座。

他又剥了个虾仁放在她碗中,凑近了低声询问,“一杯酒喝晕了?”

纪云蘅揉了揉肚子,感觉肠胃灼烧起来,嘟囔道:“难受。”

许君赫哄道:“吃点东西就好了。”

此时身后伺候的荀言上前来,想要动手剥虾却被许君赫挥手屏退。大殿中无数双眼睛明里暗里落在此处,将许君赫的动作看得清清楚楚。偏偏纪云蘅的注意力不在这里,她只饶有兴趣地盯着众臣继续献贺礼,时不时往嘴里塞一口菜,又在无意识间吃了一口又一口许君赫送到嘴边的东西,慢慢被投喂饱了,才微微摇头推拒他的手,说不吃了。

皇太孙岁及弱冠,此前从未听闻他倾心哪家的千金贵女,身边也未有过侍妾,却不想从泠州走了一趟回来,牵回个明眸皓齿的姑娘,众人心知肚明,这架势怕是立太孙妃也不远了。

将夜明珠戴在

() 头上,纪云蘅是满皇城的头一个。

思及纪云蘅的身份,众人也明了,倘若多年前裴氏不曾蒙冤,以裴寒松受宠和升官的趋势,拜相是迟早的事儿。他又与皇太子往来亲密,关系交好,他就这么一个的外孙女,合该早在幼年就与皇太孙相识,结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才是。

哪怕京城与泠州隔千里,翻过那么多年岁月,兜兜转转这么一大圈,两人的手还是牵在了一起,何尝不是天作之合。

“纪云蘅。”许君赫擦着手指,漫不经心地问:“方才皇上问你的话,为何不应?”

纪云蘅想了一下:“什么话?我都应了啊。”

“问你想不想成婚。”许君赫低着声音,慢慢补充道:“跟我。”

纪云蘅一下子收回视线,看向许君赫。她的脸颊染上绯色,沿着鼻梁到耳朵晕开一片,晶莹的眼睛映满了光,像是喝得醉了,神识朦胧。

她道:“当然啊。”

许君赫顿了一下,像是有些惊奇似的,又凑过去看她的眼睛,“你喝醉了吗?纪云蘅,是不是喝晕了?”

纪云蘅坐得端正,虽面上看起来呆呆板板,眼眸倒还算清晰,“没有。”

许君赫拉着她的手,道:“那你再说一遍。”

纪云蘅舔了舔唇,慢慢开口:“倘若成婚,自然是要跟良学的。”

许君赫眯着眼睛笑起来,压不住的春风得意。

随后她又问,“不过成婚后,我还能去大理寺吗?皇上才刚答应了我……”

许君赫轻哼一声,“谁还能拦着你不成?”

接着他又道:“再说了这婚事大办起来,须得很长时间准备,又不是说今日应许了,明日就成婚,难道你很着急吗?”

纪云蘅抠他的手掌心,说:“我才不急。”

许君赫道:“我也不急,来日方长,可慢慢计议。”

正逢殿中乐声又奏响,在众人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的热闹间,婉转唱腔徐徐响起: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