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9 章 清明(二)(1 / 2)

加入书签

99:

燕京数月不雨,天气变得极端炎热,浮金河桥下的茶棚里生意好极了,那些没钱往茶楼上去躲阴凉的力巴多数蜷在这茶棚里面,就地坐着,借着河面上时不时的几缕清风驱散炎热,他们平日里是连这一口散茶都不舍得喝的,可如今却顾不上那许多,只管端来一碗就往喉咙里灌。

“这么热的天,你们这些卖力气的,听说不少都中了暑气,还有死在货船上的?”一位穿着一身棉布襕衫,袖子口缝着补丁的老先生看旁边柱子旁一个年轻人打着赤膊,坐在地上,便问了声。

“是,这天气太热,又不下雨,我们这些人天天地在太阳地里,最近越发受不住了!”那年轻男人猛灌了一碗凉茶下肚,方才驱散了些喉头那股焦躁的热气。

“去年冬天冷得冻死人,今年到了这夏天,又开始热死人了,”另一桌有人接过话去,“真不知道老天爷怎么这样狠心!听说,不只是咱们崇宁府,还有临近的大樊、胧江两省都在闹干旱,如今被拦在城外头的那些流民几乎都是那两个省来的,上头说赈灾,银子就都拨到省上去,却也没个说法给这些逃难过来的流民,听说成日地在外头晒,不知道晒死多少人……”

“都晓得上次朝廷是如何处置流民的,虽说护龙寺出了意外,佛塔倒了,死了不少人,可那些人在护龙寺里做工那也是实打实地有饭吃,有工钱拿啊,所以这回才有这么多流民往燕京跑,哪知道来了这么些天也没个说法,也就是斩了几个大樊还有胧江的官儿而已。”

“他们也不想一想,”

一位老者摇头叹息道,“如今哪里能一样呢?先头安置那帮从江州过来的流民的,是陆公的孙儿小陆大人,这小陆大人是真心实意地要帮他们活下去,哪知道一座佛塔倒了,压死了那么些人,连小陆大人都险些死在密光州那鬼门关,都知道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又有这前车之鉴,还有几个官老爷肯在这上面瞎卖力气?”

“咱们跟外面那些流民又有什么两样呢?”一个粗布烂衫的年轻人手中握着一把蒲扇,望向城门方向,竟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茶棚里静了一瞬,一时间谁都不敢多说话了。

先前因为一则天灾不断,乃皇帝不仁的流言,东厂到处抓人,市井里多少被抓进诏狱的人到如今也没一个活着出来的。

先前的流言因为东厂的残酷手段而早被镇压干净,如今又有一则秘闻传开,但这市井之间说不准哪里便有东厂的探子,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虽心知肚明,却也噤若寒蝉。

郑鹜从贺大学士府中出来,便坐轿去了宫中求见皇帝,却从刘吉口中得知皇帝昨夜发了热症,此时刘太后正在万极殿中探望。

他只得回了内阁小楼。

“贺学士还是悲痛?”

蒋牧在值房中坐,端了一碗凉茶在手中,问道。

郑鹜点头,叹了口气:“贺皇后正值青春年华,又是他的独女,这么忽然就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怎么能想得

开呢?何况,皇后腹中还有个胎儿跟着她一起去了……”

皇后贺氏是数日前忽然薨逝的,宫中太医说她身子早有不适,却讳疾忌医,因而拖得急症发作,一丝预兆也没有,就那么去了。

她咽气之后,太医方才发现她已有了一个月的身孕。

好好的皇家血脉,也这么稀里糊涂地没了。

蒋牧沉吟:“皇后的丧仪是不能大办的,这个节骨眼上,也不知道大樊和胧江那帮人究竟是如何办事的,户部又不是没有拨银子过去,怎么还是有这么多的流民跑到皇城根儿下来……”

“来的何止是流民。”

郑鹜神情沉沉。

眼下这值房当中只有他们两个在,王固和胡伯良他们都在前厅里做事,蒋牧听见他这话,端茶碗的手一顿,抬头:“您也听说了?”

“郑阁老,依我看这传言未必就是从流民里传出来的,他们都是从大樊和胧江两省过来的,跟东南那是八竿子打不着,”蒋牧拧着眉头,“此事明眼人瞧了都会明白里面定有蹊跷,说句大不敬的话,当年若真有个什么,何至于如今才传出一些没影儿的事?”

“你说得没错。”

郑鹜颔首,随即对上他的目光:“可谁都知道这里面的蹊跷又有什么用呢?水有源头,木有根须,而从人的嘴里说出来的话,却是找不到真正的源头的,所谓源头,不过是又一个郭汝之而已。”

蒋牧听见这个名字,不由一顿。

先头那则将天灾与皇帝德行联系起来的流言,使得市井流血不止,诏狱里夜夜哭嚎。

郭汝之,是冯玉典的门生,在崇宁府衙为官,是十年前有名的探花郎,因为其才情与容貌而得到冯玉典女儿的青睐,然而两人婚后却并不美满,没几年,冯玉典便亲自劝说一人既然相看两厌,不如趁早和离。

但哪怕郭汝之不再是冯玉典的女婿,这么些年冯玉典待他也依旧亲厚。

东厂追查流言源头,不知怎么最终查到了郭汝之的头上,若非郑鹜反应迅速,先一步提点过郭汝之,只怕这事最终要落到冯玉典的身上。

“郭汝之念秉仪这位老岳父的情,也记他这位座师的恩,他将一切都揽到自个儿身上,才不至于让着火烧到秉仪身上……”

蒋牧叹着气:“他死了,秉仪心里怎么会不难过呢?我昨日去看他,他还在床上病着,一天到晚进了好几碗药,他那个女儿自和离后就在家里做回了姑娘,可我看她对汝之也不是全然无情,就在秉仪床前,那双眼都肿成核桃了。”

“秉仪这个时候退一步,是他脑子不糊涂,皇上已经对他很是不满,他此时若不退,死的就不是一个郭汝之那么简单了。”

郑鹜说道:“陛下还肯听你我说话,谁也不敢轻易动咱们,所以如今,他们都盯着秉仪。”

“我只怕此事还没完,若先太子之死真的有隐情……”

“子放,慎言。”

郑鹜猛地打断他,一双幽深的眸子抬起来,盯住他:“你

最好也提醒一下冯秉仪,他曾是东宫詹事,你我记得,皇上也记得。”

“皇上如今不肯见我,我就是想下棋,也没那个资格。”

槅门外烈日炎炎,强烈的光线透过缝隙照进来,照在郑鹜的脸上:“但我们都得警醒些,至少别让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哪盘棋局里的一颗棋子。”

炽盛的日光仿佛要烤干这片土地上所有的水分,连树荫中的蝉鸣也显得那么焦渴,陈平用竹片剔出淡绿的药膏来,小心翼翼地涂在陈宗贤一边脸颊上。

自陈宗贤伤了脸以后,每到夏天他就疼得难受,今年眼睛这样炎热,他这半张脸就更不好过了,哪怕陈平手中这药是底下人送来最好的药,也不过只能稍作缓解而已。

“冯玉典……”

满窗明光,照得室内亮堂堂,但陈宗贤却坐在一片背光的浓影里,自听见陈平禀报的话,他便一直纹丝不动,这时他忽然出声了,陈平捏着竹片的手一顿,他看见一层薄薄药膏底下,陈宗贤那褶皱的、凹凸不平的脸皮轻轻地抽动着,忽然间,搭在扶手上的手忽然紧紧一攥:“他这回还真是出人意料!”

陈平放下竹片:“老爷,陈平愚钝,不知您的意思是?”

“外头那些风言风语,你以为是谁做的?”

“您是说冯阁老?”陈平有些不敢置信,“这怎么可能呢?他是疯了吗?此事可与先前那流言不同,事关先太子,若弄不好,再有几个郭汝之只怕也不能保得住他的阁老之位……”

陈宗贤面沉如水:“不是他还能是谁?难道你还给第一个人透过口风不成?”

陈平心中一跳,立即跪下去:“老爷!陈平不敢!”

“起来。”

陈宗贤稍稍压了压胸中的怒火:“我并不是在怀疑你。”

陈平松了口气,站起身。

陈宗贤深吸一口气:“咱们这位皇上最在乎人言,所以我才想以流言杀冯玉典,可郑鹜的反应太快了,用一个郭汝之就平了所有的风波,郑鹜不是莲湖洞胜似莲湖洞,他与那个蒋牧走得近,那胡伯良又是个墙头草,王固一个人在里面可谓势单力薄,他们是不会放过庆元盐政这块肥肉的,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莲湖洞总是不死心,总想要插手庆元盐政,总想破开汀州这个铁桶,毁我白苹根基……”

“皇上太听先帝的话了,先帝生前指名郑鹜与蒋牧一人辅佐他,郑鹜心思深,手段也高明,那个蒋牧看似和气,实则滴水不漏,哪怕皇上如今对王固颇为看重,他对上郑鹜与蒋牧一人,那也是不够看的,”陈宗贤脸上的烫伤火辣辣地疼,牵连着他脸部的肌肉微微的抖动,“可我得让皇上知道,从始至终与他在一条船上的,就只有我,除了我,谁都不值得他信任,因为我的把柄,就是他的把柄,他也许对我有杀心,但我得让他看到我的价值,我得让他需要我。”

“皇上就是太安逸了,他以为坐上这皇位就可以高枕无忧。”

陈宗贤忽然低低地笑了一声:“事到如今,我妻女俱失,已经没有什

么好失去的了,也没有任何退路了,那就拿命搏,我赤着脚,可皇上还穿着鞋呢,他什么都有了,我不信他不怕失去……”

陈平眉心拧成川字:“可是老爷,先太子之死有隐情的消息是我透出风去给冯府的,透口风的也不是旁人,是他冯阁老自己信任的下属,他应该察觉不到什么才是,但如今冯阁老却将此事堂而皇之地传扬开来……他到底为的什么?”

陈平原以为,冯玉典作为从前的东宫詹事,心中不可能放得下先太子当年之恩义,他也许会暗自查证,但为明哲保身,他也绝不敢贸然传扬出去才是。

此事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冯玉典都没道理会做这样的事,除非他失心疯,不要命了。

陈宗贤不惜挖出这桩秘闻,便是为了将当今皇上跟他绑死在一条船上,他算得很清楚,他要透出风去给冯玉典,引诱他去探究这桩尘封的旧事,只要冯玉典有了追查的举动,此事便会立即传到东厂的耳里。

东厂,就是陛下的耳目。

届时,他不信冯玉典还能有命活,至于这桩关于先太子的秘闻,则会因为冯玉典的死而再度石沉大海。

再不会有人察觉。

可冯玉典还没查,就先将此事给传扬了出去。

“我不管他为的什么!”

陈宗贤忽然一挥衣袖,桌边的茶碗“砰”的一声摔落在地,他转过脸,只见帘子外面一片明晃晃的日光,却更衬他一双眼底阴云密布:“你只管引刘吉往冯玉典的那个下属身上查就是,这回的源头,不能再是什么郭汝之了,他冯玉典如此迫不及待地找死,我得成全他!”

陈平低首,不敢多言。

室内静了好一会儿,陈宗贤胸中的焦躁更甚,太阳穴突突地跳着,他忽然想起汀州,便立即问:“汀州有消息了吗?陆雨梧死了没有?”

陈平摇头,又说:“从东南送消息过来,哪怕八百里加急,也还要几日。”

汀州又在下雨了。

州同窦暄横死鹤居楼,州署里诸般事宜一下全部都压在了陆雨梧的肩上,州署内外他都脱不开身,昨夜没合眼,今日又忙碌到黄昏。

他才下令当街处决那些潜入城中,趁乱杀人的江州反贼,吕世铎便亲自来了这州署后衙,见陆雨梧起身从书案后出来作揖,吕世铎连忙俯身回礼,道:“小陆大人快不要如此,吕某羞愧,羞愧……”

陆雨梧直起身,他眼里血丝如絮,眼睑底下也是一片淡淡的青灰:“吕大人这是做什么?”

吕世铎却倏地撩起衣摆跪下去。

“吕大人,您是上官……”

陆雨梧拧眉。

“是,吕某不是跪你小陆大人,而是跪陆公,”吕世铎抬起头来,他的目光落在陆雨梧腰侧那枚玉璜上,“我上任庆元巡盐御史的文书上,有陆公亲自盖的一方印,那印有‘昆吾’一字,听说是陆公的别号。”

陆雨梧闻言一怔,他不由伸手去触摸腰间的玉璜,那底下是有朱砂印痕的,也有祖父曾亲自

刻上去的“昆吾”。

门外烟雨沙沙,陆雨梧伸手扶起他:“我祖父字闻道,从来没有什么别号。”

吕世铎愣住了:“这……”

若昆吾不是陆公的别号,那么他落在文书上的这两字,又是何意?他有点糊涂了,但此时在这位小陆大人面前,他也来不及细想更多,脸上仍旧羞惭:“万幸你还活着,否则我哪天死了,到黄泉之下也不能安生。”

“吕大人何必如此?我即便是死了,那也是生死有命,与您无关。”

陆雨梧言辞清淡。

吕世铎闻言,脸色涨红,外面雨声淅淅沥沥,他静了好一会儿,才苦笑一声:“吕某实在惭愧,我出身白苹洲,从前做县令的时候也没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我,陆公将我提到如今这个位置上,从前那些在京做官的同乡都爱与我走动了,我原先攀不上的关系都主动来攀附我,不怕你笑话,就连我家中的糟糠之妻,也有人琢磨着想替我换了,换个京城里的高门大户,朝廷重臣家的闺秀……那个时候我才明白这官场的水有多深,我做县令的时候是看不到水底下的,我只能看到最上面的波涛,不知道底下的暗流才是最汹涌的,因为他们从来不屑我这样连几两银子的孝敬都拿不出来的小鱼小虾。”

“只有我长成了一条大鱼,才有资格,有力气往水底下游,钻到那暗流里去,但钻到那底下,怎么游,游到哪儿去,都不是我自己可以做主的了,我只能被暗流裹挟,控制,”吕世铎神情复杂,“若我这条鱼不够听话,那么我便是现成的鱼肉,自有更大,牙齿更锋利的鱼来分食了我,好喂饱他们自己的肚子。”

“吕大人是想说,”

陆雨梧轻抬眼帘,“你这条鱼身不由己?”

“我……”

“什么是身不由己,什么又是随波逐流,我相信吕大人心中自有决断,”陆雨梧神情沉静,“这些话您不必多说,我亦不必多听,我送您策论,也并不是真的想凭它唤醒您所谓的本心,人心本就善变,我不至于天真到那个地步。”

吕世铎当然知道这位小陆大人并不天真,他想起自己看了很久的那篇策论,想起那笔凌厉若刀的字,心中只感到,所谓字如其人,应该便是如此了。

那策论,非是唤醒他什么本心的东西,而是一种警示。

昨夜谭骏执意逼他夜审花懋,逼他抉择的那个时候,他就已经什么都明白过来了,远在燕京的陈公想要这位出身桂平莲湖洞的小陆大人死,也想掏空整个花家,用一个杀陆雨梧的罪名来困死花家便是一个最好的手段。

所有敬重陆证的人,所有拥护修内令的人,都会恨花懋,恨汀州花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