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91 章 问策(2 / 2)

加入书签

他脑海中莫名冒出一个念头。

这个莫名的念头很快被驱散。

毕竟此地并非李府,而是翰林院。因此,趁着空闲的时间考教过学生,李岱就说起了正事:“和议之事,已经有了定论。”

一如此前他们所想,当下大齐百废俱兴,能不掀起战火还是不掀起战火的好。

先帝之死说到底主犯是萧定邦,而此人如今身在何处,无人知晓。至于当初与之勾结的前任汗王已经身死,连王庭都被他的儿子们分裂成了三瓣,真要狡辩找借口的话,如今连个确凿的仇家都难以寻觅。

当然了,对大齐君臣而言,仇恨完全可以记在北虏这个整体上,即便没有先帝之死,上百年的交锋中,双方都是流血无尽。如今和议不过是暂时为国相忍而已。

大方向既然定了,接下来就是条约细则。永昌皇帝犯的糊涂当今天子不会再犯。

故而大齐这边提出的条件中明确要求废除永昌旧例,互市可以,按他们的规定来。诸如拿劣马换丝绸茶叶之事,不能再有。要换就必须拿出血统最为优良的战马来!

然而这一要求却被严词拒绝。

血统优良的战马对北虏而言乃是命根子,又岂会拿出来“资敌”?三王子元穆只能承诺数量极其有限的战马份额,至于血统,他倒是信誓旦旦必然都是上上之选,至于可信程度,就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

大齐上下自然并不满意。

毕竟元穆开口就要大齐拿出特殊资源来交换,无论是食盐还是茶叶都对草原甚为重要,既如此他们也要在特殊资源上设限。

双方就这么在朝堂上打了几天的口水仗,都想尽量为己方争取利益,不知道的还当是菜市场的小贩为了几根葱蒜而掰扯呢。

谢拾未曾上朝,不知其中详情,此时才听李岱一一说来,不禁凝神细细记在心中。

往日里闲少与他讨论朝中之事的李岱今日竟是破天荒向谢拾征询意见:“你那一纸殿试策论,虽说惊世骇俗,细细思来却是言之有物。强军、富民、重工、兴商之策且不提,文中曾泛泛提及经济制裁,似与通商互市有些关系……”李岱沉吟着开口,“互市之事,不知你有何看法?”

这些日子谢拾的表现令他意识到,他这个学生并不是那等只在做学问上有天赋的宗师种子。完全可以赋予其更多的重担。

故而李岱便琢磨起培养他来。今日一问,倒不曾指望谢拾突然提出什么了不得的建议,但凡他能有一二想法,就很好了。

不料谢拾却给他一个小小的惊喜。

“学生的确有几分浅见,只是对草原之事不甚了解,不知心中所想是否可行……”

确切的说,通过学海博览群书的谢拾对草原部落的生存状况再熟悉不过。他不熟悉的只是现实中一分为五的北虏部族而已。!

() 嬴天尘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