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64 章 诗万卷,酒千觞(十)(1 / 2)

加入书签

自是。

卫瑾瑜里想。

只是——这是他与谢琅之间的私密之事,谢瑛何知晓。

卫瑾瑜玲珑心思,立刻反应过来,那夜大慈恩寺,谢琅将这对金环戴到他手上时,称是花重金从寺庙求来,多半是骗他的鬼话。

果,谢瑛目光柔和望着少年臂间,道:“这对金环,是家母命人打制,是对同环,由家父带到上京,原本是送给你与唯慎的新年礼物。”

“后来听闻你们和离,这环便没送去,由唯慎自己留了下来。”

“唯慎会轻易把这样贵重的东西交给旁人,方殿中,我看到卫大人腕上的金环,便知你与唯慎的关系,应当与传言大同罢?”

卫瑾瑜知何回答这个问题。

一则,他和谢琅的关系从未摆明面上,他们之间的纠葛的确有些复杂。

二则,他跟谢家人熟。

即谢瑛戳破此事,他也无断定,谢家对谢琅到底是什态度。

自,他有些意外,这对金环,竟是这样的来历,与他素未谋面的定渊王妃,竟会特意给他这个卫氏之人准备礼物。

“大公子有话妨直言。”

卫瑾瑜道。

谢瑛点头:“我时间多,便话与卫大人说了。”

“自入上京,我所听所闻,皆是舍弟性情恣雎,以致误入歧途,引兵谋逆,置谢氏名声于尘泥之言。但我自己的弟弟,我最是了解,唯慎虽性烈火,却绝非鲁莽冲动之人,更会无缘无故作犯上作乱之事,故而,我想知道,唯慎究竟为何谋逆?”

“我想,卫大人应该可以告诉我答案。”

谢瑛几乎是以笃定而恳切的语气道。

卫瑾瑜反问:“果他真有得已而为之的理由,谢家会宽容他?”

谢瑛以微微诧异的目光打量少年片刻,坦诚道:“我无立刻回答你,但果唯慎真蒙受白之冤,谢家会坐视理。”

卫瑾瑜:“果他的冤屈,永远无洗清,抑或说——陛下允许他洗清呢?”

谢瑛以愈发诧异和意外的眼神看着卫瑾瑜。

显是判断这短短一句话中所蕴含的巨大信息。

卫瑾瑜毫意外谢瑛的反应。

毕竟,谢琅被逼到今日这一步,可以说与世家无关,与他本人上京期间的性格行事作风也无关,而是因为上一世的谋逆弑君之举。

皇帝打定意铲除谢琅这个上辈子夺了他皇位的乱臣贼子,谢家果忠,永远可能与谢琅站到一边,更可能为谢琅持公道,即知道谢琅真的蒙受了冤屈。

君叫臣死,臣得死。

历朝历,所有忠臣良将,都逃过这句教条的束缚。

上一世,谢家被诬谋逆,身为威震一方的寒门军侯,坐拥大渊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谢兰峰没有反抗,也没有辩解,便解甲卸刀,随锦衣卫赴上京受审。北郡谢氏,是没有奋力一抗的能力,但因为一个忠字,谢兰峰选择了所有忠臣良将都会选的

那条路,以谢氏阖族之血,为那个忠字正名。

卫瑾瑜虽身世家,却是野草一般野蛮生长。

他受这教条束缚。

他更会让谢琅卸刀,解甲,重蹈上一世谢氏的覆辙。

他会让任何人伤害谢琅,包括谢家。

他生性凉□□惯了用最坏的可能去看待一切事情,对世上一切感情都没有太多期待,包括亲情。

殿中静默,卫瑾瑜平静站着,与谢瑛对视。

谢瑛于一霎之间,窥见了少年眸中隐藏的某种平静而疯狂的力量,也窥见了某种对抗与敌意。

谢瑛几乎立刻明白了这敌意的来源。

郑重道:“无论有何内情,都请你告知于我,可好?”

**

谢瑛从千秋殿来已是半个时辰之后,面色肉眼可见的凝重。

左右内侍看到却没有什意外。

酒器失窃,裴氏大公子裴北辰直接命玄虎卫封锁整座大殿,寻找偷窃者,少官员都被锁殿中,当成疑犯接受审查。

谢家大公子谢瑛也被拘殿中。

少内侍都亲眼瞧见,谢瑛身边的那名副将夏青,被玄虎卫当众盘问搜身,长达一刻之久,显是被当成了重点嫌犯。

夏青堪受辱,甚至与玄虎卫当场起了冲突。

明眼人都明白,今日被搜身的虽是夏青,真正受辱的却是谢家长子谢瑛。

谢家大公子的脸色何能好。

而即脸色好,谢瑛锦袍玉带,翩翩公子,风采过人,也令许多宫人芳暗动,凡是经过的宫女,都偷偷抬眼,眼波流动,想目睹一下谢家大公子的容仪。

谢瑛是乘坐兵部安排的马车前来赴宴,入皆有兵部卫士随行,名为保护,为监视。夏青已从谢瑛同寻常的神色间,猜谢琅之事恐怕另有内情,所以一宫门,他趁着未登车之际低声询问:“大公子——”

“去开车门,直接回行辕。”

“从此刻起,再打听任何事。”

谢瑛沉着吩咐,语气罕见严肃。

夏青一愣,也敢再问,正色应是,大步到马车边,推开车门,让到一侧,请谢瑛登车。

刚回到行辕,驿吏便来报:“兵部苏尚书过来拜访大公子。”

谢瑛含笑道:“快请。”

苏文卿自是为今日宫中发生的事而来。

“都怪文卿先一步,让大哥遭受这等无妄之灾。”

谢瑛道无妨。

“听闻丢失的是一件御用酒器,定南侯尽职尽责办案,符合规章,倒也无可厚非。这种事,便是你,也好直接当面袒护我的。毕竟我们谢氏今的名声好。”

“再说,你应该也知晓,这定南侯与我之间,是有些私怨的。”

苏文卿点头。

“当年青羊谷之战,裴氏兵马明明驻扎附近,裴氏却拒发兵,导致大哥身陷重围,孤身奋战,以致失了一臂……”

谢瑛神色倒很淡,道:“都是些陈

年旧事了,提也罢。”

“恰好你过来了,文卿,倒是有桩事,拜托你。”

苏文卿了。

“大哥是指北境军下一批军粮的事。”

谢瑛点头。

“唯慎做下这等糊涂事,谢家百莫辩,我虽进京献俘,向陛下表明谢氏忠,却未必能消解朝廷对谢氏的怀疑。粮草之事,关乎前线大军粮,刻容缓,我此次进京也为了此事,还望你能从中转圜一二。”

苏文卿说一定,又闲话几句,留下一些日常用品,便起身告辞。

等人远了,夏青皱眉道:“大公子,末将瞧着这苏公子倒更像是来打探消息。他贵为兵部尚书,深受陛下与韩莳芳信任,又能自由进行辕,若真有帮忙,怎会连帮忙给二爷传个消息都做到。”

“文卿,是有些古怪。”

“那大公子您怎还把军粮之事托付于他?”

谢瑛:“只有这样,他能信谢家上京别无倚仗,我们能顺利离开上京。”

行辕外,杨瑞恭立马车边等着,推开车门,请苏文卿上车。

试探问:“大人当真帮谢家筹备粮草?”

苏文卿淡淡抚平袖,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谢瑛既求到了我面前,顺水推舟的人情,为何做。”

杨瑞目光一闪:“大人今日过来,是为了查证谢大公子被困千秋殿之事?今可是查明了?”

苏文卿道:“是我疑太过了。”

“其他人也罢了,今日负责捉贼的却是裴北辰。谢瑛若真有异常举动,可能逃过裴北辰的眼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