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6 章 贾诩眼镜(1 / 2)

加入书签

第126章

确认荆州再也掀不起风浪后,燕绥就准备启程回豫州了。

当然,荆州的治理、官员的更替都还需要慢慢消化一段时间。田地分配的后续,也要持续派人观察,防止出现土地兼并的乱象。

现在田产的买卖和过户都要到县衙去备案。金额大的,还需要上面审批。每个人、每个家庭占用的田地总量也新设置了上限。举报、督查机制也建立起来了,而且等年后,审计署和检察署也该从豫州转战荆州了。

临走之前,提拔为荆州别驾、被委以重任的贾诩献上一策:“袁绍名声在外,却是虚有其表,不若挑拨其和韩馥的关系,免得来日多一个强敌。”

既然已成为豫、荆州的核心成员,上了燕绥这条大船,贾诩便要燕绥立于不败之地,这样自己的生活方能安稳和乐。

燕绥明白他的言下之意。

争天下的诸侯中,地盘最大、兵卒最多的不是袁绍,但尊为关东联军盟主的袁绍发展潜力很大、影响力也最深远。

贾诩虽然不像燕绥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却也断言袁绍必定不会为现在所困,必然能突破成为一方诸侯,成为豫州日后的劲敌。

“合该如此。”燕绥笃定说:“韩馥性格软弱多变,公孙瓒虽有军事才能却无治理之才,浑然不顾幽州百姓止战的意愿。袁绍吞并韩馥、击败公孙瓒都是早晚的事。”

贾诩笑道:“如今袁绍在河内的地盘不是他的而是河内郡太守王匡的,兵粮来自韩馥。不如使一道借刀杀人之计,除去这个潜在的威胁。”

其他诸侯,贾诩并不放在眼里。

燕绥迟疑道:“文和说的很有道理,但韩馥的性格……”

之前也和郭嘉讨论过,关键在于韩馥这个人吧,迟疑不定、还怕别人说忘恩负义的闲话,不然也不会一直给袁绍粮草了。毕竟,这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好处。

贾诩眸中精光一闪:“韩馥下不了手,我们可以啊。”

燕绥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对啊……阴谋诡计齐上呗。这方面,贾诩可是行家,众人自愧不如。

她欣然道:“南阳多名士,不如这件事情文和出手一下?”

贾诩微微欠身,谦虚说:“那诩便冒险一试。”

“反正,我们也不怕得罪袁绍和韩馥。”能除去袁绍最好,省下决战的人力物力,激进些也无妨。

贾诩微微一笑:“汝南郡也不乏勇士和名士。”

挑拨的最简便法子便是刺杀了,袁氏从汝南郡发家,选这个敏感地点的人是个不错的主意。

毕竟豫州刺史和冀州刺史无冤无仇,中间还隔着司隶州等大片的地盘,燕绥派人刺杀韩馥毫无道理……倒是现在源源不断地引进兵马的袁绍,急需一个地多粮广的地方作为自己发家地。

燕绥暗道:这次有贾诩横插一刀,历史上韩馥被袁绍一通威逼利诱,就把肥肉冀州拱手让给他的事情,应当不会再发生了

比起袁绍,她宁愿自己敌人是韩馥。

若是日后自己大兵压境,袁绍肯定会负隅顽抗,但若是韩馥依旧当着冀州刺史,稍加利诱,胆小怕事的他必然果断投降,乃是她最喜欢的对手。

“这段时间太辛苦文和了,”燕绥给了贾诩一点特别的奖励,笑着从系统中摸出来早就准备好的养生物品:“试试这个艾灸足贴,专门祛湿调理的,我试过了,让人感觉很放松。”

贾诩饶有兴趣地拿过来:“莫非是云游时候的特产?”

“是啊,”燕绥知道贾诩指的是什么,坦然承认说:“是蓬莱特产。”

这只是前菜,她给贾诩准备了另外一件重要的礼物。燕绥从系统包裹中摸出来了一个绿色的小盒子,给贾诩递了过去。

“多谢主公,不过这是?”贾诩打开一看,里面赫然是两片连在一起的琉璃片。这是这造型十分奇怪,两侧各有一只黑色的脚,也不知道是用材料做的,虽然像铁丝,但拿在手里特别轻。

“这是近视眼镜,我选了一个差不多的度数。”燕绥做了个示范,示意贾诩把眼镜戴在鼻梁上。

贾诩将信将疑地戴上了眼睛,头晕了一下后,眼前的世界顿时清晰了!

“这是什么器物?”饶是见过不少大世面的贾诩也狠狠惊喜到了:“感觉以前看不清的东西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了。”

燕绥轻轻笑了:“文和有没有发现,文官往往没有武将那么好的视力?”

“确实,我记得在董贼营中时,吕布远远就能看到的人和字,我就看不清楚。”贾诩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鼻梁上的眼睛,有些不舍得摘下来了。

“用功苦读,尤其是在灯下苦读很伤眼睛,这个就是用来矫正视力的一种工具。”燕绥关切地看着贾诩:“你戴着不头晕吧?要不走几步看看,有没有舒服的地方。”

贾诩依言走了几步,感觉越发良好,连忙拱手和燕绥道谢:“真是太感谢主公了,我这看不清东西的老毛病了,没想到还能有恢复视力的一天。”

“举手之劳罢了。”燕绥笑道:“看文和学识渊博,就知道年轻时候是下了苦功夫的。”

“那时候家里不富裕,不舍得油灯,时常借着林家的一点灯光看书,”贾诩感慨说:“还是现在的少年郎幸福,书可以借阅,晚上有路灯,纸笔还便宜。”

“荆州学堂还都没办起来呢,”燕绥想到这个问题,微微叹了口气:“先解决温饱,来年秋收后再大力推行学堂吧。”

“主公考量周到,着农事和医药,安定民心是当务之急。”贾诩颔首:“能有口饭吃,生病有医匠瞧,百姓就安定了。”

燕绥抿了抿唇:“百姓的愿望真的很朴素。”

贾诩心道:所以这治理天下,重在权臣制衡和恩威并施管理臣子。这一点,主公真是太精通制衡之道了,而且挖掘人才无数,手下从不缺文臣谋士。这给了自己偌大的权力后,亦派过来了一个制衡的能臣——程昱。

其实燕绥远没有贾诩想得那么深沉,她只是依照在现代社会运行的规则在设置臣子的岗位罢了。

离开了颍川郡这么久,燕绥有些归心似箭了。

此时,安顿好父亲后事,家里的顶梁柱孙策依照父亲老部下程普、黄盖等人的建议,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阳城。

孙策身上有燕绥的“人才全家引进函”,在入城时出示证件后,到衙门办理了身份确认后,他们立即被一个陌生的部门给接到了阳城新城区的一座大房子面前。

“人才招待处?”孙策一头雾水:“衙门现在有这个部?”

从来没有听说过啊!

他倒不是怀疑胥伇的身份,毕竟他们都穿着官服,每个人身上还挂着证件牌。只是阳城这太让人太意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