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0 章 祝福2(1 / 2)

加入书签

中国人素来不习惯悲剧的结尾,就像《窦娥冤》那样惨烈的戏文(),最后总要陪一窦天章为女申冤、好窦娥赖父昭雪?()?[()]『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好比慈悲者见不得尘世苦楚,或是苦命人历经无数苦厄,所以总不愿话本里的人物一样不见天日。

可是水镜上祥林嫂的故事却是一个彻头彻尾赤裸裸的悲剧,无所避忌地在他们心上划下一道大口子,只言片语便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如在目前。

李家宅院里,沉浸在故事中的李清照尚不及反应,和自家小姐一起看水镜的侍女梅香已经下意识捂住嘴巴:

“天呐……祥林嫂的婆婆竟把她卖给别人!”

北宋风气开放,虽然少见什么寡妇守节的陋习,相反和离、再嫁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婆家总是做不到这一步的,祥林嫂的婆婆却做出这等事,着实让她大为意外。

“真是个见钱眼开的老妇!”

小丫鬟愤愤不平,从自己的思绪里抽离出来的李清照收回目光,伸手将人拉住,眉心微蹙,忧心忡忡道:

“便是再嫁,祥林嫂的丈夫和孩子竟又是没了。几遭苦痛,于一女子而言可谓灭顶之灾。”

微微一叹,这样悲惨的故事,她有些不忍听下去了。

唐朝。

上官婉儿面露戚色,她生于清要门庭,家变时虽经历潦倒、一识冷暖,但末了又入了武皇的眼,常在帝侧,也曾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入眼丹墀琼林殿,哪里想世间会有这般凄惨的女子?

“幼时孤苦,长成后命途又几经变易,实在令人唏嘘。”

她眼睫轻垂,同样一声叹息。

另一边。

李白放下酒杯,对身边的杜甫说道:“此人之运命,比之子美你诗文中那位石壕村的老妇,竟更令人不忍卒读。”

“是啊!”杜甫闻言目露感怀,“黎庶多悲,鲁迅于话本杂说中亦能见天地众生,倒是超迈我等良多。”

“哀民生之多艰。”

李白吟诵起屈子的诗句,潇洒的仙人一瞬间染上尘世之悲:“时移世易,民生哀苦却是一般无一。”

作为最顶尖的一批文人,他们当然不会天真地以为鲁迅只是单纯杜撰了这样一个故事。祥林嫂或是虚幻之人,但她一身所照见,必是当世种种。想到这里,李杜一人的心也微沉了几分。

乡野里,先前还兴致勃勃的农人村妇面面相觑,有的甚至抹起了眼泪。那种被文士看见写进书中的欣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叹息难过,为这狠心人写的狠心的故事。

可有的人又难免心有戚戚,故事里的祥林嫂虽然苦命了些,但那些个波折,有些却又是实打实在他们面前发生过的,如今看过来,倒像是照镜子似的。

他们或惊或痛,末了,不知是谁干笑着说了一句:“那什么迅哥儿,怎么把这也写成话本子。”

却引起更深远的沉默。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心里应该只有一个印象——惨。祥林嫂的一生

() 太惨了,而这样悲惨的故事,就发生在鲁镇这个普通小镇里。】()

水镜上出现了一段课文,恰是那篇《祝福》的开头,不少文士定睛去看。

?春山有信的作品《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鲁迅的语言他们早感受过的,古今交融,众人也看得惯。只见文章开头正是一段旧历年底的描写,读到这里的苏轼等人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题中的‘祝福’,指的是新年的祭祀之仪。”

明朝。

先前便对这题目有些生疑的施耐庵施耐庵同样明悟般点点头:“浙东旧俗有近年关祈神赐福之仪,送灶日即始筹备,除日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祝福。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鲁迅如此信手拈来,莫非是浙东人士?”

他生出些漫无边际的猜想,转而忆起书中所写之事,到底还是叹了口气:“祝福之夜人人欢欣,独祥林嫂凄然而逝,悲意更深一层。”

唐朝。

白行简自《水浒传》后,对后世话本一直持学习的态度,是以看得尤为认真,一边默念一边认可般点头:“起首便能渲染一段情境,笔法老练至极。”

“晚云闪光、爆竹声声、家家祝福,倒是写得热闹。”白居易也来鉴赏一回。

对座的元稹默契地接过好友的话接着道:“然云是灰白、天色阴暗、雪花团团,镇中一团糟乱,热闹之景中又见沉郁萧瑟,竟让人生出压抑阴冷之感来,非是纯然岁关盛景。”

话毕,就见对坐的白居易向他举杯遥遥相敬,显然对这段补充相当满意。

“祝福之景既见热闹忙碌,又见隆冬衰堕阴冷,如此暗沉死寂之地,引人想见的自然不会是好的故事。”

仿佛受到启发似的,白行简念念有词的沉吟良久,忽然抬头道,“用楚姑娘的话说,水镜上这一段文字,是否就是后世所言的‘环境描写’?”

嗯......

乍闻此言的元白一人对视一眼,回想起上一节课对“风雪”与“火”的阐述,再对比水镜上的文段,似乎......确是如此?

白居易忽然笑了起来,提起酒壶亲自为好友斟上一杯,慢条斯理道:“看来微之已经深谙后世‘阅读理解’之道。”

刚刚那一段“热闹之中又见沉郁萧瑟”的解析,说得多好啊!

发誓从好友眼中看出一丝揶揄之色的元稹在心里呵呵:这可是你先开的头!

至于挑起这场“不甚友好”的话题的白行简却是丝毫没有注意到兄长与友人的眉眼官司,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此法可学,无论是作书还是评书。

【我们先来聚焦祥林嫂这个人物】

楚棠将与她相关的信息从文本中提取出来,做成了一个个人档案,又将相关的人物外貌、神态、语言描写标在一旁,设置滚动播放。

【关于祥林嫂,我们很容易想起“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个经典论断。春日之时,丈夫死亡;孟春之时,被卖改嫁;暮春之时,痛失爱子;迎春之时,冻馁而亡。春天本该是万象更新给人以希望的季

() 节,但祥林嫂在其时经历的却只有绝望。】

“无春之人”的阐释令众人倏然心惊,但更裸露的剖析还在后面。

【不过再看一层。】

【祥林嫂是等郎媳,自幼来到祥林家,所以她失去了作为女儿的身份;丈夫祥林包括后来的贺老六去世,她又失去了作为妻子的身份;最后儿子阿毛被狼吃掉,她也失去了作为母亲的身份。

作为女性的女儿、妻子、母亲这些身份她全部没有,只是一个赤裸孤苦的人。在传统社会里,这三个“失去”足以成为任何一个女性的灭顶之灾。】

话音落,众人纷纷沉默下来,不少女子眼中隐然可见悲色。共情一个人,尤其是浓墨重彩的话本中人本便更为轻易,更何况非女、非妻、非母这样一个令她们惶恐无措的事实,

北宋。

侍女梅香红着眼反复哀叹祥林嫂的悲惨,石桌前的李清照没有说话,她忽然想起在水镜中知道的自己,山河破碎,双亲逝去,丈夫身死,再嫁非良,一生无子,晚年的她何尝不是失去了这些身份?

只是她的悲苦写满了时事与运命的无常,祥林嫂却在无偿之外,尽是蛮横的剥夺。

搭在桌上的手指猛然收紧,少女的语气添了沉痛:“祥林嫂的苦,俱是人为。”

清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