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1 / 2)

加入书签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弱弱道:“……朕觉得大唐还是可以救一下。”要不始皇你再努力一下?

至少别改掉大唐的国号啊!

“唉,”李世民长叹一声,看过《隋唐五代史》的他自然知道晚唐内忧外患,自懿宗起,龙椅上的皇帝就已经不是大唐的皇帝了,而是节度使和宦官手里的玩物。

奸臣当道,忠臣寒骨,节度使做大,君王无能、天灾不断……重重原因最终导致了大唐灭亡。

安史之乱后尚可扭转大唐衰败的局势,甚至在唐懿宗之前都能一救,晚唐已是回天无力,可作为打下大唐半壁江山,又将其一步步扩大的人,他实在不愿看到大唐亡国。

明知没有不灭的王朝,他还是希望大唐可以延续得长一些,若是不行,体体面面地交接政权也是好的,而不是几度沦为臣子手中的玩物。

杜如晦见李世民如此,劝道: “陛下何故叹气,之前我等不是研究过如何破局吗?只要限制节度使做大,将兵权、财政权分开……"

谁知李世民摇了摇头,“克明,没有不灭的王朝,即使没有节度使做大,没有宦官作乱,也会有别的原因,人心是最无法掌控的,一开始节度使不是帮助大唐打下了周边异族和守住了江山吗?

后来不也拥兵自重,滋生野心?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用得好就是利剑,用不好就会反噬。可惜不是每一代君王都能励精图治,都能用好手中的权力。"

李世民向来积极向上,爱挑战,难得见有这么消极认命的时候,杜如晦不免有些担心: “陛下……"

“朕没事,”李世民摆了摆手, “朕只是心疼大唐毁在那帮不肖子孙的手里。”杜如晦刚要松口气,就听到李世民说: “朕觉得天幕说得对。”杜如晦: “??”什么?其他大臣: "???"

李世民:“虽然父母都聪慧不一定能生下同样聪慧的孩子,两个笨蛋也能生出聪慧的孩子,但父母都聪慧,至少会为孩子铺路。"

贞观群臣:所以呢?

李世民:“朕突然觉得开女科势在必行!”就中晚唐那些混账玩意,他宁愿多几个武氏。

【作为皇帝称号的开创者,秦始皇在地府见到了后世许多皇帝,对于皇帝那点事,他吃瓜

都吃了两千年,对于每个朝代的亡国之君他还是知道一二的。

毕竟地府每隔上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围殴亡国之君。这似乎也是从他开始的,他到地府的死后大秦的几位国君还没有去投胎,一听他带来统一六国的好消息,一个个的乐得手舞足蹈。

然而还没到三年,胡亥来了。

大秦亡了。

胡亥被他和大秦历代国君暴揍。

就是可惜他们还没揍够,胡亥就去投胎了,地府的轮回道堵塞,但畜生道不堵,那些生前无恶不作、为非作歹的人死后功德值都是负分,是要投入畜生道洗清罪孽,才能再回轮回道投胎成人。

胡亥负的分可多了,刚到地府没多久就被鬼差拉走了。

不光胡亥,后面来的每个昏君暴君都是这种待遇。

他之所以记得唐哀帝李祝还是因为大唐太特殊了,虽然亡国之君不一定要背帝国亡国的锅,毕竟前面的帝王都把家产败光了,他们上位也无济于事,就像子婴,大秦是胡亥败的,但却是子婴承担了亡国之君的名头。

冤有头,债有主,他们当然是要找胡亥而不是子婴。其他朝代也是,一般都是找往前几代的皇帝算账,或者后面几代一起算账。

但大唐不一样,挨打最多的居然是第七位皇帝——李隆基,大唐二十一个皇帝,居然从第七个开始就不行,而且不行还能撑这么多年,有点离谱。

更离谱的李隆基居然还是把大唐带到盛唐的皇帝,功绩不小,虽然过大于功,但终究还是有功的,所以在地府待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那段时间,地府可热闹了,李隆基天天挨揍,成天鬼哭狼嚎。他天天听着李世民他们骂李隆基,对大唐的亡国的原因也算门清。

李隆基待了好些年才去投胎。当然投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胎,不然怎么可能只用几年就能投胎。安史之乱死伤惨重,李隆基那些功劳可抵消不了。

听鬼差说,李隆基投胎成因为安史之乱饱受苦难的平民百姓,还是十世,偿还罪孽才能正常轮回。】

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忽然有些坐立难安,甚至觉得脖颈阴嗖嗖的。古人迷信,皇帝也不例外。

甚至皇帝比普通人还要迷信,因为他们拥有的太多,也就更害怕失去。

历朝历代对于巫

蛊之术都是避之不及,李隆基的第一任皇后王氏也是因为巫蛊之术废掉的。他前半生虽然对鬼神之说嗤之以鼻,但对于在宫中行巫蛊之术的皇后还是毫不手软的废掉了。五十岁后李隆基开始迷信长生之术,对鬼神也多了敬畏之心。

如今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不禁嘀咕道:这世上当真有鬼神不成?地府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地府真的存在,他死后难道真的要被清算?

李隆基眉头紧蹙,心里极为烦躁。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闻言眼睛都亮了,大声喝彩道: “干得漂亮!这地府要是真的就好了,朕也想亲手揍一揍那李隆基。”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贞观群臣: ".…

李世民平复心中的激动后,对大臣们道: “朕觉得这地府之说有几分意思。”

萧瑀信佛,对佛法深有研究,闻言不由道: “陛下,臣觉得天幕说的倒是有几分佛法的意思,善行有善果报,恶行有恶果报,业力流转——"

萧璃一提起佛法就爱长篇大论,李世民连忙打断他, "是不是佛法暂且不论,朕觉得这个地府之说可以在民间流传,众卿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 “臣觉得可行,若是能天下百姓都相信此话,那民风必能清正。”

大秦

子婴?秦始皇愣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反应过来,史书上记载胡亥杀了所有的公子公主,若是胡亥死,要另立新王,那他弟弟成蠕的儿子确实正好合适。

一旁的公子公主们也想到了这一茬,不由悲从心来,对胡亥更厌恶了。

秦始皇狐疑道: “莫非地府当真存在?”

纵观之前的书,后世人似乎格外重视人命,对此他曾嗤之以鼻,认为是妇人之仁,可若是地府真的存在,他们重视功德,倒也说得过去。

若是真有这么一个死后清算生前的地府,那人们行事是不是会收敛一些?秦始皇垂眸,心中若有所思。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挑眉: “按照天幕这么说,投畜生道不需要排队,投坏胎排的队伍补偿,好胎队伍很长?书中的秦始皇都排了两千多年的队了。"

“那朕投的胎也是好胎了?”刘彻颔首笑道: “确实有几分意思

,这种说法朕还是第一次听呢。"

大臣们闻言眉眼一动,那他们呢?天幕这回说的帝王将相错位时空有他们吗?他们也想投好胎,呸,他们也想名留青史。

【尽管秦始皇对大唐亡国的原因门清,但这个时间点实在太晚了,要是早来十年尚能一救,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黄巢起义给了唐王朝最后一击,但它还奄奄一息,尚存最后一丝气息,是朱温彻底让大唐断了气。

大唐这口气已经断了。

要给续回去,难如登天。

秦始皇正在思考如何脱身呢,内侍禀报朱全忠也就是朱温来了,这厮自从归唐后就改名朱全忠,但一点也不忠心。

靠着背叛黄巢起家,后又挟唐昭宗,进爵梁王,杀死大批宦官,尽揽重权。杀了唐昭宗后,又对唐皇室进行大清洗,只留了一个胆小懦弱,年纪又小的李祝,也就是唐哀宗,其余皇室中人全杀了。

另外还杀了所有忠于唐昭宗大臣。

什么都没有的开局让他怎么翻盘??

秦始皇有些后悔了,不应该上来就挑战地狱级难度的。

正想着,朱温进来了,质问他为什么要换掉身边的内侍,以及为什么要出宫,想做什么。秦始皇冷眼看了五大三粗的朱温一眼,多久没人敢和他这么说话了?

朱温被看得有些不适,怒道:你瞅啥?还真当你是皇帝老子呢?

在朱温眼中,李祝还是那个被他吓破胆,不敢立年号,沿用唐昭宗年号的傀儡皇帝。见区区一个傀儡皇帝都敢这么看他,朱温当然不高兴。

小兔崽子,看我怎么对付你。让你饿几顿,看你还敢瞪我不。朱温正想着,忽然胸前一阵刺痛,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刺穿他的胸膛。

这种感觉并不陌生,朱温低头一看,一柄剑穿过他的胸膛,李积握着剑柄,冷眼看着他,仿佛在看一个废物。

朱温一开口殷红的鲜血便从嘴角涌了出来:你……你敢杀我。秦始皇:你也配质问朕。

话落,拔剑而出,反手抹了朱温的脖子。

在地府被笑了几百年的王负剑,他的剑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至少后面来的人再也不敢提这三个字了。】

唐太宗时期

《隋唐五代史》里并没有记

载这些,只记载了朱温蚕食大唐的疆域,没想到背后竟还有这样的事。

李世民气得心哽,呼吸有些难受,连忙从袖口中掏出保心丸倒出一颗吞服。大臣见状,忧心忡忡:“陛下,可要传太医?”

天幕不提大唐其乐融融,一提大唐就忍不住上火。看看,才多久,就开始吃保心丸了,要不还是宣太医在旁边候着吧,这也太危险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