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一百五十二章(1 / 2)
上海对于肖姗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上一世她很喜欢上海的街道风情,还在静安寺买了一栋老洋房。
红砖小楼是民国时期建造的,经过重新装修之后,住起来特别舒服,而且带着小院子,她不常住上海,专门请了人照顾一院子的花花草草。
上海和鹿城不一样,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四季不太分明,所以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院子里都是非常漂亮了。
现在想起来,还很怀念在窗前听雨打芭蕉的声音。
那房子住起来真的是太舒服了。
肖姗带着几个员工找了一家旅社安顿下来,工作步骤和上一次去临海是一样的,先找合适的门头房做展厅。
上海的门头房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贵的,他们挑选的地段好,一个月要四百块了。
当然,和未来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相比,那就是白用了。
四个销售员工里面,有个叫钱玉宁的年纪最大,销售业绩也最好,肖姗看她办事儿比较稳重可靠,就让她来当这个小组长,负责展厅的简单装修。
她自己则利用这个时间,在附近找一找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肖姗倒没有执念一定要买原来那一间,那个虽然很漂亮,但面积有点小了,她买的晚了,不但价格特别高,而且没得挑。
现在挂出来要卖的房子虽然不多,但买的人更少,所以还是有选择的余地的。
肖姗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找到了一栋特别心仪的房子,是一栋两层外观粉刷成白色的小楼,建筑面积约有三百平,二楼有露台,楼下有院子,院子不算小,至少有一百多平了。
而且最大的优点,就是原来的房主一直住在这里,所以房子保持的很好,能看的出来,很多地方都是重新翻修过了。
如果想立即住进去都是可以的。
负责买房子的不是中介,现在房产中介还特别少,而是这家的邻居,这邻居也挺有意思,弄了一张很大的木牌挂在门口,上面的毛笔字写得特别公正:此房出售,买房请找隔壁黄先生。
黄先生看起来已经六十多岁了,说是房主的表舅,房主一家上个月刚刚全家移民美国了,卖房子的事情,就全部委托他了。
肖姗已经把周围的环境都看过了,房子里面也很满意,黄先生要价六十五万,肖姗还价五十六万,最后五十八万成交。
这样的房子她看过三四个了,因为房子比较老,要价一般都是不高的,一平方米也就两千左右,还不如新房子卖的贵,这个房子面积不小,按照现在的条件,地段一般,交通不算很方便,所以肖姗给这个价,算是十分公道了。
黄先生也没想到那么快能成交了,拉着肖姗去他家起草了一式两份的协议,并约定明天办理过户和现金交割。
第二天,肖姗开车早早和黄先生去了银行,先转出十万作为订金,然后去房产局过户,所有的手续办完,再次去了银行,再次从自己的户头上转出四十九万。
黄先生收到钱,把大门钥匙还有房间钥匙全部交给她。
肖姗很高兴,经黄先生介绍,请了两名保姆彻底打扫卫生,然后开车去了旅社,把自己的行李全部都拿过来了。
现在是三月份,在鹿城还是倒春寒,一早一晚温度还很低,必须穿厚外套,但上海已经很暖和了。
晚上,肖姗穿着白衬衫坐在窗前,端着一杯新泡的茶,心情特别好。
听黄先生讲,这房子是很有来历的,民国的时候住的是政府要员的家眷,屋子里摆着的家具都是一水儿红木雕花家具,能值不少钱,被单独卖掉了,所以现在屋子里才空荡荡的。
但肖姗觉得这样挺好的,她本人是不太喜欢老家具的,一两件还可以,满屋子老家具,那就有点太压迫人了。
老家具虽然是物件儿,但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一些气场,这种气场不属于现在的主人,而是属于以前的时光,那样的话,置身于其中,会特别不舒服的。
今天时间实在来不及了,她只来得及去店里选购了一张床和一套桌椅,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
剩下的东西可以慢慢置办。
和肖姗的好心情不一样,包括钱玉宁在内的销售员都特别着急,因为展厅已经装修的差不多了,招牌也挂上了,有很多人好奇进来看,问东问西,但就是不买。
到现在还没卖出一辆汽车。
钱玉宁自觉特别愧疚,已经准备要做出自我检讨了,肖姗摆摆手,说道,“大家不要灰心啊,咱们不是专门去看上海的汽车厂了,人家规模大,生产的汽车也不错,咱们初来乍到,不被认可也是很正常的。”
上海人可是出了名的很精明。
她继续说道,“但不管有没有业绩,咱们还是要正常工作,玉宁,展厅留两个人,咱们开始出去跑业务了。”
肖姗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个人消费群体,而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私人企业。
鹿城一个地级市经济都很活跃,上海更是如此,私营企业是非常多的,比如毫不起眼的小食品厂,电器厂还有五金厂,看起来规模不大,但吃了时代的红利,利润是非常不错的,但大众汽车最便宜的也要十几万,桑塔纳更是要二十几万,一般人是不舍的买的。
但他们鹿城汽车厂生产的猎豹,外观很登样,开着感觉也不错,比面包车上档次多了,但价格却只有三万五。
肖姗带着两个员工,一天时间就顺利卖出三辆车。
当然了,这个业绩和在临海的时候不能比,但每个市场都有每个市场的特点,上海是市场大,但市场不容易打开,一旦打开路子,后面的销售根本不用担心。
这么跑了半个月,卖出去三十部汽车,展厅的销售也终于不是零了,卖出去了七部,其中有一辆是黄新生买的。
老先生虽然六十多了,但是有驾照的,他原来在文化局工作,局里有一辆小面包,很多时候同事出门办事儿,都是他开着的。
肖姗原来的房主,既黄先生的表外甥,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整天呆在屋子里画画,很少出门,但他却有一辆从长辈那里传下来的老爷车,这汽车主要是黄老先生开的,现在没有汽车用了,老先生觉得十分不方便,听说肖姗是汽车厂的,问了好多关于汽车的问题,最终花三万三买了一辆汽车。
黄先生开着新汽车觉得不错,还介绍了几个顾客。
把附近的小厂子跑遍了,肖姗开始找大一些的单位来合作了,这些规模比较大的私企,肯定也是吃了时代的红利,现金流通都很好,不缺钱,咬咬牙买一辆高档汽车的钱总是有的,但一个大企业,一辆车怎么可能够用呢?
和这个企业的合作谈起来没那么顺利,但只要有合作,一般都是至少订购五辆车,又是半个月下来,肖姗和手下的四个员工已经卖掉了两百多辆汽车。
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小地方的产品也是有很大市场的,只不过需要的是滴水穿石的功夫。
肖姗每天一大早出门,早饭都是随便在小摊子上解决的,午饭和晚饭都是和员工们随便找个小馆子解决的,下班的时间很晚,往往都是披星戴月回去的。
不过,四个年轻的姑娘累了一天但还很有精神,一路上叽叽喳喳,哪天卖的汽车多了,还会高兴的唱起来,肖姗开车拉着她们,虽然忙了一天有些累,但心情是很好的。
她买的洋房面积实在太大,一个人有点浪费了,而且租来的展厅后面没有院子,也就没有员工宿舍,所以现在四个销售员也都是住在洋房的,在二楼。
姑娘们最大的钱玉宁也不过二十四五岁,她们都还没有成家,无忧无虑,回去后打闹一阵很快就能睡着了,肖姗却不行,明明身体很累了,她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离家时间越长,越是难以入睡。
自从生了儿子腾腾,她还从来没有跟儿子分开那么久,婚后也没有跟赵明山分开那么久,白天满脑子都是工作,一躺到床上,就想起了关于腾腾的一切。
当然她也会想赵明山,但想的更多的还是儿子。
每隔上一天,她就会找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一开始腾腾大概觉得新鲜,在电话里里特别高兴,小嘴儿说个不停,说自己都吃了什么,都谁来家里了,谁陪他玩儿了,恨不得把所有自己的事情都告诉妈妈,但没打几次,小家伙的话明显少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问她什么时候回家,再后来,只要一接到她的电话,腾腾就边哭便嚷嚷,说他想妈妈了,让她赶紧回家。
肖姗挂了电话也哭了一场,从那以后,她就狠着心,尽量不往家里打电话了。
但最多能坚持五六天,她还是忍不住打回去,一打回去腾腾还是哭。
好在这么煎熬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
上海办事处现在的销售情况比较稳定了,钱玉宁带着几名员工轮流在大街上分发印好的传单,展厅现在业绩慢慢起来了,每天都能卖几部车,再加上谈成的企业客户,月底的业绩应该很能看了。
肖姗临走,做了最后一件事,那就是从上海当地又招聘了五个员工,现在的展厅设在了黄浦区,但她觉得,静安区那边也应该设置一个。
如此一来,两个展厅的影响力会更大一些,业绩肯定也会更好。
她把设置新展厅的工作交给了钱玉宁,坐了最早一班的飞机飞回鹿城。
早已经归心似箭了。
肖姗拉着行李箱从机舱楼里走出来,一眼就看到了等候在出口的赵明山和儿子腾腾。
腾腾骑在爸爸的肩膀上,看到她就咧嘴笑了,笑得特别开心,大声喊道,“妈妈,妈妈!”
肖姗飞奔过去,把儿子抱在怀里,小家伙紧紧搂着她的脖子,用小奶音说道,“妈妈,腾腾可想你了!”
肖姗的眼眶一瞬间就湿了,她亲了一下儿子的小脸蛋,低声说道,“妈妈也想你,妈妈特别想你!”
赵明山觉得妻子变了,满新满眼只有儿子了,他一直站在旁边呢,别说拥抱亲吻了,连个眼神都没多给他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