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5 章 出巡前准备(1 / 2)

加入书签

稚唯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她果然是晚了一步。

夏子推已经秘密出发。

无奈之下,稚唯只能让韩林赶紧派商队可信的人手送信追过去,信中用叔侄俩才知道的密语将“秦始皇出巡时日提前,具体未知”的信息交代清楚。

为怕时间赶不及,稚唯还冒险放出几只鸽子,用简短的语言提了句“早前的安排需要提前”。

以小叔父的智谋,肯定能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稚唯在做这些的时候已经注意要动作隐秘,但不确保一定不会被人发现痕迹,于是接下来在家的时间,她便频繁得将商队成员派出去购买或收集东西,多是需要带在路上的日用品和药材。

除此之外,她还联系少府,看能不能分她一些杜仲胶存货。

跟着秦始皇北巡,有军队护着,出行安全问题不用操心,说得难听一点,如果真的出现要刺杀秦始皇的人,那肯定也是冲着秦始皇的车驾而去。

稚唯更操心出行工具和食品安全的问题。

火药虽然能够辅助开山修路,但目前水泥还没有搞出来,即使是秦始皇的驰道,也多半是夯土而成,走的车马多了,少不得会变得坎坎坷坷。

不管是后期修路还是提前清扫道路,都要耗费民力物力。

所以从发现杜仲胶的时候,稚唯就让少府试着看能不能用杜仲橡胶改良车轮,让马车在路上行进时变得不那么颠簸。

对于弹簧的样子她也进行了很详细的描述,但稚唯对这个更不抱希望,更不懂怎么具体应用在马车上。

好在,少府有公输子师徒帮忙,即使没有做出弹簧,能够减震的马车也成功被制作出来。

说起杜仲橡胶。

蒙恬之前派人在南方发现的杜仲树很多,预备之后还要往秦岭地段移栽,杜仲胶肯定不缺。

唯一麻烦的点在于,想要把杜仲胶变成拥有良好延展性和拉伸性的杜仲橡胶,需要在中间多进行一个步骤——碱液浸洗法。

用这个方法理论上可以制得含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杜仲橡胶,实际的话肯定会低一点。

而且少府的碱液的来源目前还是以草木灰为主,所以杜仲橡胶的含量还会更低。

另外,杜仲橡胶化学性质活泼,极易被氧化成为白色脆性体。

稚唯在秦朝肯定找不到什么防老剂,就只能让少府什么时候用杜仲橡胶什么时候再提取。

而且杜仲胶正负50℃的时候才会融化为膏状体,能被随意切割,施展出它的可塑性。

总之,杜仲胶好从杜仲树上提取,但杜仲橡胶不好制作。

碍于杜仲橡胶的存量和当前的工艺技术水平,每辆减震马车建造起来耗费的工时都不短,一时半会儿肯定不可能给所有人都换上新马车。

稚唯要走部分杜仲胶,对少府的影响并不大。

“只是阿唯要做什么呢?”公输子好奇地问。

稚唯笑道

:“和木塞结合一下,做密闭性更好的新塞子。”

出行在外,稚唯最担心的是食品安全。

在这个时代,水土不服严重的话,是真的会要人命的。

之前她每次远行,或者商队在外经商的时候,她都要求大家在出发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前,储存部分上一个暂留地的水,作为路上的饮用水来源,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连食物都一块准备着。

如此一来,饮水和食物慢慢得交替更换,让身体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可以减少水土不服的概率,减少疾病的发生。

但秦始皇出巡肯定是带着很庞大的一支队伍,不可能在沿途经过的每个县城、城镇都停留下来,这样的话,行路速度就太慢了。

更多时候队伍肯定是行走在县城之外,甚至是荒郊野外。

更何况这次是“北巡”。

众所周知,秦国、楚国原本的位置跟中原诸侯国相比,可谓是偏僻,不光多山地,人口相对也少。

秦始皇第一次出巡具有浓重的政治意义。

北巡的出发路线,是要先经过秦人祖先所居的雍岐故地,去巡行陇西郡,即甘肃东部;再往北地郡巡视,即宁夏一带。

返程时则是大致沿着祖先的东进路线,要先迂回到达鸡头山,这就又回到了甘肃;然后经过回中,抵达咸阳。

这一路上要经过好几个山头,妥妥的荒郊野岭。

最基础的粮食倒是好说,一定会携带够,但饮水多半是就地取用。

蔬菜、水果、肉食等等,那更不用提,除了秦始皇可以享用从都城咸阳远送而来的食材,稚唯等人肯定是当地有什么就吃什么。

再往下的宫人、仆役、隶臣妾什么的,能有一把粮食吃、填饱肚子就相当不错了。

这种安排说出去没谁会觉得不对,除了稚唯。

蔬菜水果从山林里获取,她还可以接受,但肉食……

她实在吃不了野味。

偶尔尝尝鲜,吃个野兔野鸡还可以,隔二差五吃,不行。

还有饮水。

饮水至关重要。

从野外汲来的水,煮沸后只能说是“能喝”,可是喝了之后会不会生病,那真的是看个人体质。

别看稚唯一直持续进行基础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倡导不喝生水、多洗手,可即便是“煮沸”,依旧有很多人做不到或者无法做到。

稚唯管不了他们,只能保证自己及身边的人不会在出巡路上因为水土不服而倒下。

她能想到的最朴实无华的办法,就是在出发前提前准备储水,在马车可以携带的重量范围之内,越多越好,不管是井水还是山泉水,只要是咸阳都城的水就行。

现在天气还不是很热,将这些水经过煮沸、晾凉,储存进消毒过后的木桶里,只要密封做得好,起码撑个二五天不是问题。

等到了路上,有遇到合适干净的水源,就继续这么办。

别看这二五天好像很短,但只

要有一个过渡的过程,机体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大多数时候是能够适应过来的。

稚唯不会工匠手艺,大父夏翁可以做,但家里处理不了杜仲橡胶,所以制作密闭性好的塞子这项工作,她还是要交托给少府。

当公输子问起她为什么要做新塞子的时候,她便如实相告。

稚唯:只要我这个甲方把要求描述得尽善尽美、极尽详细,那成品就不会出现问题!嗯!没错!就是这样!

不过这点小活还要劳动公输子就有点大材小用了。

公输子显然也觉得做这点小东西不足以施展他的才能。

在听了小女子一堆养生保健知识后,他就大手一挥,将任务派发了下去。

稚唯谢过公输子和少府后,道:“阿唯还有一件事情,想征询公输先生的意见。”

这次去北边巡视,秦始皇势必会花时间驻留在北地郡的乌氏、义渠之地,为北地边防敲打这些归顺的游牧民族。

稚唯打算到时候趁机把羊毛制品做出来。

不管是做羊毛纺织还是羊毛毡等等,都需要趁手的工具。

简而言之,稚唯身边需要有会工匠手艺的人。

其实最好的人选就是自家大父,祖孙俩配合默契,夏翁能够理解稚唯的创造性图纸,和不完美描述。

可稚唯不能带家人随行,那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少府这里来。

出巡队伍里原本就会安排各种匠人随行,以备不时之需。

可少府工匠服务于皇室,稚唯若是不提前打声招呼,到时候万一没人愿意帮她制作工具呢?

稚唯也没明说是要捣鼓羊毛,只含糊说自己之后可能需要工匠帮忙。

而公输子一想到小女官过往指点做出来的东西,自己都有点动心想跟着去了。

可是不行。

他还得研究攻打匈奴的武器器械,还得思考怎么才能使方士做出来的火药利用最大化,拥有更强的杀伤力……

哦对,这些活儿还都是需要保密的,不能透露给任何人,夏稚唯也不行。

公输子:烦死了。

他干脆道:“那就让弟子邓芒跟着你吧。”

稚唯茫然道:“啊?”

她就想借一个手艺尚可的匠人,没必要把公输家的弟子借她吧?

稚唯委婉道:“公输先生,我应该做不着什么很难的东西。”

“没事,”公输子随意道,“让邓芒多出去走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