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 章 · 第 21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21章·第21章

忙碌了这些时日,大伙儿才意识到,糕肆还没取名呢!

“娘子,打块儿什么样的招牌?”焦尾问。

祝明璃看着这间小小的铺面,店头虽窄,却挤满了独特设计的家具,显得格外温馨。

她心里有了主意。

三日后。

天还未亮,长兴坊一家小糕肆后院已经热闹了起来。

婢子们熟练地将烤好的面包从窑里面托出来,转身放在垫着油纸的木盘上。面包窑砌了五个,一批进炉,能出来几十份面包。

她们很早就开始准备了,惹得阿青和她阿翁也跟着起床。就算不起来也是没法睡的,因为满院都是绵软甜香,根本躲不过。

看着成堆的面包,阿青犹豫地和爷爷对视一眼:面、蛋、奶都不便宜,做这么多,能卖得完吗?

眼见着一个小丫鬟费劲儿地推着木车过来,阿青连忙上前帮忙。

这是昨日才到的推车,样式古怪,四个轮,左边打了木把手方便推拉,齐腰部位打了个木板,前方盖布,下面放炭火炉。

对了,这个木车更是费钱。也不知祝家娘子舍下大价钱,能不能回本。

这个木推车是祝明璃按照现代小吃摊推车画的图纸,形是到位了,但十分笨重。尤其是装上炭火炉和炊具后,得三个小丫鬟一起推才能推动。

阿青热心,见她们费劲儿,便跟着出一把力,一直送她们到坊门口。

此时暮鼓还未响,坊门口的食摊已陆续到位,各自忙着摆放家伙什。

几个婢子都是第一次出来做买卖,说不紧张是假的。但娘子说,她们不用叫卖,也不用日后一直这么做。只用把名声打出去,后面就可以在店里等客上门了。

这个“岗”活儿重,月钱是最高,是她们主动请缨来的。

把炭火炉拿下来,再把炊具摆好,将早早准备好的肉饼和蛋拿出来,往铁板上一放。

滋啦一声响,脂肪香气飘散开来。

阿青常年生活在市井中,一点儿也没有丫鬟们的紧张,十分自在地在一旁瞧热闹。

“好香,闻起来不像羊肉,是豚肉吗?”

为首的是那个有强迫症的婢子,不爱说话,闻言只是点了点头。

阿青有些尴尬,摸摸鼻子:“要我帮忙吗?”

旁边的小丫鬟接话:“不用啦,我们都有分工的,妙娘负责煎肉,我负责待客收银,黑丫负责组装。”

阿青再次碰壁,退到一旁。

长安城渐渐苏醒,很快,街上便出现稀稀疏疏的人流,不一会儿,坊门前已汇聚了一大堆车马。

今日是参朝日,做官的一个比一起起得早。上衙可以迟到早退,上朝可不敢,仪容服制还有要求,不敢有差池。

起得太早,梳洗打扮,胃口还没醒,勉强塞点饼就得出门。

到了坊门口,天色透亮,稍微清醒了点,胃口也醒了,便琢磨着买

作流畅极了,赏心悦目。

小丫鬟用油纸将其包好,递给年轻官员。

此时纸贵,讲究人才会用油纸包食物。官员更满意了,手指捏着汉堡,发现这饼极其柔软,和蒸饼一般,但表面却呈金黄色。

出了坊,边骑马边吃就有失容止了。官员便牵着马靠边,迫不及待咬下。

舌头还没反应过来,肉汁已绽开,然后才是奶香、肉香、芝士香在嘴里化开。樾彁肉饼软嫩丰润,一点儿也不油腻,口口爆汁。

等他咽下了才反应过来,没有羊膻,没有鸡柴……难不成是豚肉?豚肉何时能这般好吃?

来不及想太多,他三下五除二把汉堡啃完,由于面包足够柔软,咽下去竟然一点也不噎人。

一大早能被富足脂肪填饱肚子,很容易产生幸福感。

年轻官员满意地擦擦嘴角,等到了长安街才回过味儿来:哪怕是上等猪肉,羊肉也比它贵三倍,羊肉笼饼才卖17文,这个豚肉堡居然要65文!

真是无奸不商啊……他砸砸嘴里汉堡的余味,不对,肉蛋饼这般美味,除了豚肉,必定还有许多珍贵食材,我怎能如此揣测人家?太不堪了。

明日我要买两份向店家以表歉意。

人们都是从众的,年轻官员作为第一个上前,且吃得如此狂放不羁(本人觉得在街边吃得很优雅矜持),定然十分美味。

上朝日,一旦没饱腹,上午必定头晕眼花。

于是大家一拥而上,纷纷购买。才开始负责组装的婢子还能忙得过来,后来数钱手忙脚乱,只得让阿青帮忙收银。

祝明璃在开坊后很快就到了长兴坊,没想到来的时候,竟已经卖空了。

长兴坊大,离皇城近,富贵人家不少。除了上朝上衙的官儿,平日里也有仆役出来替主子买早食,见到新鲜的,自然会买一个回去讨喜。

祝明璃来的时候,摊车旁边还剩几个人围着。她换了装束,看上去像个秀才娘子,走过去也不乍眼。

“郎君恕罪,今早买卖确实兴旺,一片也没了。”

“您明日请早,明日我们还来。”

还未走近,就听到小婢子在连连请罪。买客听了嘴上嘟囔一句抱怨,渐渐散开。

祝明璃快步走过去,见其他两个婢子已将炊具收拾好,正在往车厢里搬。阿青在一旁整理铜板,满脸是汗。

收钱看似轻松,实则是个累活儿,又要数又要整理,数量上来了,钱盒还很沉。

她提气用力,准备往推车下面搬,下一刻,手上重量轻了不少。

阿青心跳漏了半拍,虽是光天化日,坊里街角也有武侯铺,没有贼人敢作乱,但万一呢?

她抱紧钱盒抬头,对上祝明璃的脸,顿时松了口气,但很快又成了另一种紧张:“娘子,您怎么来了?”

听到阿青的声音,小婢子们连忙转头:“娘子!”

她们在小作坊里和祝明璃相处时日很长,早就不惧怕她了。祝明璃要帮

今早朝会才说了秋收的事(),?瑞?繰?[()]?『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收成不好,今年也没缓过劲儿。

上午圣上因为这事儿忧愁不快,大伙儿还歌功颂德哄了好一会儿。

现在终于可以松弛下来,吃点东西垫肚子,却见大理寺卿捏着个饼子,一脸深沉模样。

旁边尚书见了,在心里暗骂:呸,老狐狸,装什么悲悯百姓食不下咽的模样。

他讥笑一声道:“此膳乃陛下圣恩所赐,意在优贤养士,诸公箸下之食,皆化为明日匡扶社稷之力。若腹中饥馁,又怎能为圣上解忧呢?”别装了,好好啃饼,别浪费圣上的粮米。

大理寺卿听到声音,转头来看,只觉得莫名其妙。也不知谁又惹恼了胡尚书,让此獠叽里咕噜说一大堆。

他移开目光,继续琢磨着:明日非参朝日,也不用早起,就让仆役去街边买回府,买俩,老妻一个他一个,正好。

结果第二日,仆役去的时候,已经被抢光了。

官大的可以优哉游哉上衙,官小的怎么也得在上峰来之前赶到。于是之前那位年轻官员便早早买了汉堡,带着到衙门吃。

人人都带早食,就你的特殊,还吃得嘴角留汁的,少不得问两句哪买的。

清早嘛,人还没清醒,公务先放一边,先就早食长篇大论一番。

怎样的口感,如何的美味,以及肉量足,一直到午食都不会饿……闲话说得口干舌燥,直到上峰进衙,才作鸟兽散开。

大理寺卿见怪不怪,全当没看见。

第三日,大理寺卿特意吩咐仆役早点去买,却不想隔壁坊的同僚在昨日《论饼》后,特意来长兴坊买了汉堡,明明婢子们多准备了些,却还是卖空了。

第四日,不用等到敲鼓开坊,天一亮就让仆役去买,总能买到吧。

却不想,昨日年轻官员与其隔壁房的同僚都买了汉堡,在衙门里一同品鉴,把大伙儿狠狠馋了一把。他们住得离长兴坊远,便让这个年轻官员帮买捎带。

所以那位年轻官员一人竟买了足足十份。

吃不到的东西是最勾人的,连续三日的期盼都落了空,大理寺卿烦得没胃口,胡乱喝了几口粥,气呼呼地上衙。

然后就见到衙里的后生们几乎人手一个!

大伙儿聚一块,一边啃汉堡一边磨嘴皮子,同僚情升温不少。

大理寺卿当场脸就黑了,吓得这群人汉堡差点掉地,连忙乖觉回自己房舍,不敢再“聚众论饼”。

早食没吃饱,上午就饿了,中午公厨菜色不合口味,大理寺卿干脆出衙觅食。

在长安为官多年,哪里的食肆味道不错,适合午食溜出来吃,大理寺卿都一清二楚。

用完午食,驭着马,慢悠悠折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