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4(1 / 2)

加入书签

人, 后果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 城西伤寒病区收容病人开始, 完全无人探望。

起初,频繁便血的病患既痛苦又绝望, 无论是汤药还是米汤入口很快就拉出去, 人的脸色变黄、脸庞变消瘦, 撑不了多久就会死去。

每个时辰都有人死去。

对病患来说,没什么比亲眼看到同病相怜的人死去更可怕的事情。

整个城西伤寒病区都充斥着死亡的气息,每位病人都恐惧而绝望,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第二天?第三天?

W?a?n?g?址?f?a?B?u?y?e?í?f?ǔ???€?n????〇???????????ō??

城中医师们也非常焦灼,病人不断增加, 药材却所剩无几。

就在病人们等死的时候,医师们陷入绝境的时候,太医们来到这里, 带来了全新的防治方案,和一车又一车的药材,以及补液盐的配方。

算不幸中的万幸,因为李知州调度有方, 病患一日两餐、补液盐和汤药都没断过,还有专门处理排泄物的杂役。

太医与滑州医师们一起守在这里,眼看着死亡人数下降,危重病人数量减少,得到有效救治的病患们症状减轻,虽然还是腹痛厉害,但便血数量和次数也减少了,治愈的希望就这样降临。

滑州城内外连续大雨,城内的部分医师也开始便血,还有一些染上风寒起了高热咳嗽不止。

病人们眼看着医师越来越少,查诊的次数随之减少,再次陷入绝望。

绝望时,人性的阴暗面就会抬头,有病人互相咒骂甚至动手,也有人试图逃离这里……

幸好随行的捧日军出手,严惩了带头闹事的几人,这里很快又恢复原样。

太医们劳心劳力,现在还要做病患的思想工作,反复强调,有一些人的上吐下泻已经停止,补液盐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没再出现虚脱而亡的病例。

只要保持现在的状态,继续喝汤药,是完全可能康复的。

有人好转的事实摆在眼前。

病患的绝望愤怒,渐渐平息,又隐约燃起了一丝希望。

医师们比他们更加不安,没日没夜地熬制汤药,药材消耗得非常快,眼看着库房的药材即使见底,而病患们还不能停药,头大如斗却还要佯装镇定。

就这样,病人也好,医师们也好,望着晴朗的天空,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正在这时,他们先听到了街坊土墙外的车马声,真稀奇,之前连人声都听不见的,发生了什么事?

紧接着出去看究竟的太医听到了李知州的声音,紧接着就看到飞来医馆才有的物件,确定自己没看错的瞬间,眼泪哗哗的掉个不停。

李知州也戴了口罩和护目镜,亲自带领飞来医馆消化科的医护们来到这里,介绍这里的情况。

消化科廖医生和主管护师卢芳带队,共十六人,上次医治北狄使团积攒的治疗经验刚好用得上。

时间紧,任务重,非常时期只能用非常手段。

还是一样,魏璋告诉李知州,给这里每个人都挂上编号布条,严禁互换、遗失不补。

廖医生等人在太医的介绍时评佑每位病人的身体状况,主管护师卢芳带领护士们给病人建立静脉通路,为后续补液、电解质和使用抗生素做好准备。

太医们见识过飞来医馆的手段,但李知州、本地医师和病人们都没见过,虽然不至于恐慌但有种莫名的恐惧……

这针看着没有针灸的金针长,可是为何扎得浅还要贴住?这些透明得像琉璃的物品到底是什么?虽然像琉璃却是软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