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7(1 / 2)
如织,也是极好的风景。
一刻钟后,大家就有些腻了,手机放回口袋。
钱主任的晕船药开始发挥效果,在吱呀吱呀的船橹声中昏昏欲睡。
大家吃饱喝足,颠了一路马,现在又上船,睡意就这样毫无预兆地袭来,也不知道这船要坐多久?
窗外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两男两女四名孩童,站在一艘采莲船上载歌载舞,纯净的童声被微风传得很远。
大家精神一振,咦,还有表演船?
第116章
眼前是一艘翘头翘尾的小船,船身装饰着大小相连的荷叶与荷苞,圆脸的孩童梳着双髻扎彩绸,穿彩衣,像莲叶里长出的荷娃娃。
女娃歌声软糯,男娃歌声清亮,大大方方地唱着歌谣,随着歌词扭腰摆手踢腿,在阳光下,比年画娃娃还可爱。
除了画舫,周围还有几艘船,有人向小船里掷铜板赏钱的,有人鼓掌叫好的……船与船之间都保持着安全距离。
一曲歌结束,荷叶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渐行渐远, 去另一处继续唱歌。
直到此时, 大家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所谓游船,就是把整条河当作移动舞台, 表演的船只按顺序划动, 尽可能让所有船只上的客人都看得清、听得到。
忽然一阵鼓点声渐渐靠近,缓缓驶来一艘大船,船上六名身穿彩衣的鼓手斜挎着长鼓跳舞,敲得整齐划一,舞动的手腕和双足,像勇猛的战士,站在摇晃的船上也如覆平地,激烈又昂扬的鼓声传得很远。
鼓声把大家有瞌睡虫彻底赶跑了,有拿手机拍照的, 也有直接录像的,主打不放过任何精彩的瞬间。
钱主任从厚厚的镜片里望去,这长鼓两面蒙皮、中间细,并不是寻常能见的平敲大鼓,小声问:“这是什么鼓?”
宁温书立刻恭敬回答:“钱医师,外夷羯鼓,传入大郸已有些年头。”
钱主任转身,拿起手机自拍自己和大船的合影。
其他船上的人爆发出一阵又一阵喝彩声,而医护们并不习惯这种大声叫好方式,只是安静地听,等鼓乐停住,一起鼓掌。
宁温书补充:“大郸歌舞有三十余种,乐器二十多种,今日游船都能看到。”
大家正看着,画舫内走出一名女使,趿坐在长桌案前,取出整套茶具,逐一摆放后点燃小泥炉煮白水、抹茶、烫茶盏……
文浩和周洁望着整齐摆放的各种小罐,一种不好的预感慢慢升起,想到了穿越大郢时喝的那盏五味杂陈大酱汤。
不是吧?
周洁走到长桌案前,欣赏貌美女使的纤纤玉手,在心里赞叹,现代社会纵使有再多套汉服,与真实的古人古装一比,实在太逊色了。
红衣素手,美人如画,就在眼前。
魏璋悄无声息走到周洁身旁:“收敛点眼神,别像个女色魔。”
文浩听到了,抿嘴笑。
周洁剜了他一眼,又走到打开的花窗前,一艘百戏船正缓缓靠近,立刻打开手机录像:
有人不断抛接沉重的大缸,也有人举着又长又沉的幡杆看起来毫不费力,有人踩着高跷在船上踱步……不论船怎么摇晃,他们都没半点失误。
小葛警官把手都拍红了,厉害!
百戏船表演完毕,特别恭敬地向两艘画舫里的医护们行礼,还投了不少梅花、桃花、杏花和香囊,投得还特别准。
小葛怔怔地看着飞到手中的香囊,困惑地看向魏璋:“不是说,演得好,观众向出演者投掷鲜花或铜钱吗?”
百戏们是不是投反了?
大家望着准确飞到手中的鲜花枝条、甚至花环,都有些反应不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