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1 / 2)

加入书签

的大家小姐,和一些富家千金,她们身上的穿戴皆是不俗,有位鬓边戴着花的小姐褪去帷帽,看中一朵珍珠做的栀子花,就这样一小朵就两贯。

挎着篮子卖酒的婆子,有些嫉妒道:“这些尼子们还真是赚钱。”

锦娘忍不住问道:“她们不是尼姑吗?这些布匹珍珠从哪儿进来绣的?”

“小姑娘,你是外地人吧,相国寺南边就是一条绣巷,里面都是住的刺绣的手艺人和尼姑们,她们这些人别看穿着破衣烂衫,一个个的可有钱呢。”婆子摸了摸自己的酒,打算等会儿去外面小食店售卖算了。

又听锦娘问:“我听说锦绣阁不是最大的绣楼吗?那大家是愿意找锦绣阁还是找绣巷的人呢?”

婆子笑道:“锦绣阁是做成衣的,他们的绣品还不是这些刺绣人也可以把东西拿过去卖,平日她们自己也做些生意,不过她们也只能每个月来几次而已,但就是这样,她们的日子都好过的很。”

锦娘没想到锦绣阁原来是卖成衣的,也就是蜀绣阁签了绣娘,随便你想做什么衣服你就做什么衣服,只要有人买就分钱给你。

她想她若是住在汴京该多好啊,东京除了房价贵,别的赚钱的机会比江陵多百倍啊。

第23章

相国寺大殿后面的资圣门前,摊铺摆放的都是书籍、图画和奇珍异宝,这又是另外一喜了,真正的刺绣大师必定是擅长书画的,锦娘画画一般,只能买喜欢的图画照着画出来,这也是取巧捷径了。

想到这里,她先打发四儿去廊下等着。

又搜罗到一个书画摊,赶紧上前问道:“不知有没有五代徐熙和徐崇嗣的画,若有黄筌的话那就更好了。”

那小贩笑道:“我这儿全都有。”

“不知价钱几许啊?”锦娘又不要真迹,得益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宋朝印刷便宜许多,画也算不上特别贵,如果是一个刚成名的画家,一幅六幅的山水画要价是绢一匹,钱两贯便成。

果然,小贩道:“您说的这画一册就是一钱。”

一钱大概二百文,锦娘立马砍价:“这样吧,我三本都要了,你便宜些卖给我吧。”

一听砍价,小贩就苦着脸道:“姑娘,您看这都是新的呢?”

“都是新的没错,可这也只是仿本,纸张都没对齐,且这样的纸张一两年几乎就不能用了,我也不多与你讲,三本一钱半,你若同意,我就全部拿了。”锦娘还想若他不卖,她就先去别的摊贩那里买一本。

这小贩见锦娘拿钱出来,假装认命:“好好好,您拿去吧,我给您包上,真是本钱都亏完了。”

三本书到手,锦娘欢喜极了,这三位都是没骨画的开山之人,且都是花鸟派的大师,她擅长绣花鸟,有了这三本画册,至少未来两年她的绣活都让她能够脱颖而出。

何时能让她自己安心作画,能够自由创作衣裳就好了。

买完画册她才去喊四儿,虽说她收拢四儿,但不管怎么样留一手准没错。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太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了,就连陈娘子都是指点她们一二,并不是全部教她们。

“走吧,累了吧,我一看书看的就忘形了。”锦娘笑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