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9(1 / 2)

加入书签

好在有大型自动机械设备辅助,露天环境中,机械设备自动翻地、自动种植,智能管理,自动收割,且种植区内大都采用单项批量化种植,一位种植员甚至可以管理数十万亩地。

十万亩的小麦,在自动机械的辅助下,一两天也就收割完成了。

陈静收到冯正青的信息后,来到会议室。

里面除了冯正青外,还有格雷西和鱼宫师徒二人。

第123章 它就是闭闭

师徒二人来到Z16星后,一直虚心学习,潜心研究Z16星的本土植物。

鱼宫亲眼见到了那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后,都可以用他的木系元能力一一催生出来。

且用本土农作物种子催生出的农作物,其口味与之前一样。

格雷西看到了徒弟的进步,欣慰的同时在其背后连连叹气,暗道若不是陈静宝玉在前,鱼宫这颗宝石也是可以闪闪发光的。

可惜,可惜呀!

徒弟的个人能力虽强,但陈静做的事情却影响到了方方面面,自家徒弟跟人家比,根本不是一个层次。

人家那格局太大了。

不过也不能就因此而否认鱼宫的天赋。

在格雷西的陪伴和引导下,鱼宫对农作物的研究也放开了不少,不再拘泥于个人能力的发展,而是开始思考新品农作物对星际人民的影响,以及目前的发展态势是否能够提速。

“嫁接农作物留种后,是否可以进行温室种植?”鱼宫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优选农作物会有一定几率导致人类发生异变,但嫁接农作物毕竟与优选农作物不同,嫁接农作物的异变率是零,温室种植有很大几率是可行的。”

温室种植不拘泥于种植环境的限制,不但会提高产量,同时也会缩短星际人民这一难以度过的阶段。

听此,陈静都不由得惊讶了一瞬。

实际上,自然种植只要不再发生异变,早晚还是会走上温室种植的道路的。

她之所以没有提出来,是因为新品农作物自然种植的发展时间还太短了,自然种植方面的人才积累的还太少,如果直接放弃自然种植跨入温室种植,即使这种导致人类异变的因素不存在,但一旦出现其他问题的话,再想将自然种植捡回来,那绝对是难上加难。

但是这条发展之路,想顺顺风风的走。

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时机还不太成熟。

只是没想到,第一个提出将新品农作物进行温室种植的人竟然是鱼宫。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只是不太适合现在的发展状况。”陈静说道。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条必经之路。”鱼宫说道,“既然是必经之路,那为什么不能与自然种植同时进行呢?如果存在隐患,也可以早一些排除。”

陈静沉吟了片刻,内心认同了他的说法,缓缓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只是试行温室种植就要配齐全方面的研究设备,温室还好说,检测变异因素的仪器只有帝国研究院才有……这也不是很难弄到。”

陈静汗颜,是不是回家次数太少了,刚刚差点儿忘记元家的根基就在研究院了。

鱼宫想到两年多前参加过的那场盛大的成年礼,眸中带了些笑意。

“二十年前,优选植物会导致人类异变,就是元家人研究出来的,术业有专攻,不如将这件事再交给元家来做?”

像是这种程度的研究,通常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了,它还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象征。

陈静托着下巴,笑了笑,揶揄道:“这件事儿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就你来做吧,毕竟来了Z16星这么久,对外一点儿研究成果都没有也说不过去。”

鱼宫:“……”

陈静很痛快,“检测设备的事情交给我来解决,地也给你批了,你只管先建温室。”

陈静起身,经过他旁边时,煞有其事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