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0(2 / 2)

加入书签

团团挎着小书包进来。

张怀民:“这个包确实好看。”

团团低头看看书包:“爸爸是说这个吗?这个是二娃哥哥的。妈妈,二娃哥哥好厉害,他还会做衣服。”

苏笑笑怀疑她听错了:“大娃的弟弟,三娃的哥哥,二娃做衣服?”

“是的呀。”团团点头。

苏笑笑转向张怀民:“那孩子不是才十来岁吗?”

张怀民:“十一。”

“这么小就会做衣服,他是天才吗?”苏笑笑更想问,难道他跟自己一样,或者跟林莹一样是重生的。

张怀民失笑:“哪有那么多天才。宋老师是滨海的,滨海市革命闹得最凶的几年把一群老师教授弄到农村改造,有几人就在宋老师老家。宋老师寒暑假就带孩子回去住一段时间,请他们教二娃画画,好像还有什么国画配色。师长跟几个政委夸二娃的时候我不巧听到几句,具体学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

“能让宋老师千里迢迢回去,那几人都是名家大师吧?”

张怀民:“可能。”

“那怎么只叫二娃回去?”

张怀民:“可能其他孩子喜欢的那几位教不了。好比大娃,我听人说他想当兵。回去跟他们学不如钟团自己教。”

苏笑笑把他洗干净的碗接过来擦干净放橱柜里,“这就难怪了。”不由得想起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团团,二娃哥哥这么厉害,你跟他学学以后也会变得很厉害!”

团团毫不迟疑地点头。

张怀民看看放在案板上的表,“时间还早,你和团团去单位,剩下的我收拾。”

“不用回部队?”

张怀民微微摇头,没说今早凌晨三点全体军官最困的时候他吹响集合哨,负重训练到天亮,上午没什么事,下午上舰,“今天不忙。”

苏笑笑拿着雨伞,牵着团团出去。到门口碰到吴双,吴双叫团团坐车后座,她推着车子和苏笑笑去单位。

到单位看到墙上的日历,离中秋不到半个月,苏笑笑考虑到国人很重视中秋,翌日清晨就领着团团去副食厂,买两大箱便宜海货。

副食厂工作人员帮苏笑笑送到家,苏笑笑看到被团团用来养水草的可乐瓶,陡然想起张怀民他弟之前给团团寄了很多又贵又不好买的洋玩意。

张新民在财政部门上班,难免要和领导打交道,给领导一百斤粮票都不如送他一斤海参或干鲍鱼。这年头交通不便,处处军管,品相好的海参或干鲍鱼可比粮票难搞多了。再说了,领导工资高定量多,送他粮票就是锦上添花,人家根本不会往心里去。

苏笑笑把粥煮上,让团团在家看着火,她去渔村看看。

渔村很多人不认识苏笑笑,不敢跟她推心置腹,以至于苏笑笑在渔村半小时啥也没打听到,决定回头问问同事。

到家属区路口,苏笑笑暗骂,出门忘了看黄历。

“这不是苏主任吗?”调侃声由远及近。

苏笑笑当没听见,直直地往家去。

林莹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心里憋屈,大步追上苏笑笑:“有个当团长的丈夫就是好,不到半年就升为主任,难怪你愿意随军。”

苏笑顿时觉着她可笑,甭说张怀民是副团长,就是团长,一个师有三个团,岛上还不止一个师,论资排辈也轮不到张怀民的妻子。再说,张怀民是首都工人子弟,非本地人,上无靠山,下无群众基础,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