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2章 陈延森:这条生产线的年头,怕是不(1 / 2)

加入书签

第444章 陈延森:这条生产线的年头,怕是不比我年轻吧?

7月4日,云絮懒洋洋地趴在天上,阳光洒在老旧的运河里,碎银般的光泽随着水波轻轻摇晃。

一辆熊猫配色的古思特驶进了尝州洛阳镇。

夏日繁花似锦,给这座苏江的偏远小镇平添了几分喜色。

「苏江不愧是华东地区最有钱的省份之一,连这样的小镇都开了两百多家工厂。」

高伟林望着车窗外,不由地感慨道。

「在制造业的牌桌上,没有永远的风口,只有永恒的技术,组装厂是没有前途的。」

陈延森笑笑,意有所指地说道。

「所以老板才想方设法地挖人,组建天工科技,即便冒着被打压的风险,也要自研晶片?」

老高说话很有水平,那些看似反问的话语背后,其实是在称赞陈延森有战略眼光。

「老子是不想受气,凭什麽一台两千元的手机,大头都被欧美的供应商赚走了?」

陈延森冷哼一声道。

「大部分手机厂商都这样。」老高嘿嘿一笑说。

「都这样就对了?这钱,就得让我来赚!」

陈延森立刻暴露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没错!」高伟林点头称是,完成了一次圆润的捧哏。

「对了,我记得你去年的体检结果不太好,我帮你约了燕京协和的专家号,处理完新科的收购工作,给我先休息一周。」

陈延森不紧不慢地叮嘱道。

老高上辈子是得肝癌走的,死在了斐鱼科技上市那一年。

这辈子,陈延森可不想让高伟林走得太早。

老高要是没了,谁来帮他管钱袋子?

周受志能力虽强,但终究是个「外人」。

至少在2013年的陈延森看来,还不算自己人。

「老板,小问题而已,谢谢关心,等年后再说吧。」高伟林摇头拒绝,趁机表忠心。

「我不想说第二遍。」陈延森加重了语气。

「好的老板,我知道了。」高伟林心头一暖,笑着应了下来。

陈延森使唤他的时候,没把他当人,可给起钱来是真大方,偶尔也会流露出几分亲近之意。

高伟林心里清楚,别看周受志丶廖伟丶黄征这些人个个执掌着估值超百亿美币的公司,但若论陈老板的心腹,还得是他老高!

无论大会小会,有陈总的地方,就有他高伟林的身影。

遇到重大投资项目,基本都会交给他来处理。

这就叫信任!

不一会儿,前面的奔驰MPV便停了下来,一面白墙上印着通红的品牌标识——Shinco新科。

墙皮斑驳老旧,看上去有二十多年历史。

新科,即新科状元,寓意着创始人『事事争第一』的庞大野心。

起初依靠收音机赚到第一桶金,接着又赶上了VCD风口,从而彻底改变了命运。

在1997年,新科VCD的市场份额提升至30%,全年销售额高达20亿元。

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拥有一台新科VCD,不亚于现在买到一部苹果或橙子手机。

各地经销商把洛阳镇的招待所都挤爆了!

可这种盛况只维持了三年,DVD横空出世,把新科逼入了绝境。

创始人秦尚志无奈之下,又把目光放在了液晶电视,可新科既无独家技术又无成本优势,导致竞争力弱丶利润低。

随后几年,新科不断追逐市场热点,什麽东西好卖,秦尚志就造什麽。

空调丶导航仪丶蓝光DVD……新科在这些领域屡战屡败,始终困在「进口元件加组装」的商业迷宫里打转,偌大的家业也被折腾得奄奄一息。

此时的新科就像个空壳子,连车间里拧螺丝的工序都要靠外部协助。

当然,这只是夸张的嘲讽,但也反映出了新科的惨澹景象。

「世界看华国丶华国有新科」的GG语不再响亮。

曾经的配套企业,有的成了上市公司,有的成功转型,唯独新科成了洛阳镇的「守村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行将就木的气息。

陈延森在橙子E1上线后,便动了进军空调行业的心思,于是就让高伟林在国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若是走收购模式,新科会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在空调品牌里,能把生意做到一年只卖50万台销量的公司,可不多见。

要知道,2013年正值经济腾飞时期,乡镇市场对空调的需求量极大,即便是志高丶康佳丶TCL这类二线品牌,也没落到新科这般境地。

尝州中枢司的戚思阳,一看到不远处的劳斯劳斯和豹子号车牌,便连忙带着秘书迎了上去。

今年65岁的秦尚志反应要慢半拍,微微一叹,也追了上去。

他和新科都曾经辉煌过,但此一时彼一时,新科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目前员工只剩5000多人,空调生产线占70%以上,影音设备占20%,研发丶行政和管理占了10%。

勉强维持着一口气,哪天会倒闭,谁也说不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