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运还是矿卡,艰难的选择题(1 / 2)
第413章 大运还是矿卡,艰难的选择题
高粱河,又称高粱水。
以前是永定河的干道,后来永定河道南移,剩下的干道就成了高粱河。
这条河本身只是永定河水系的一部分。
类似的小型河流,在广袤的中土大地上数不胜数。
其之所以名气极大,源于某位着名赛车手的精彩表演。
林道知晓这段故事,除了嘲笑车神驴车开的好之外,就是加强了对辽军的重视。
同样处于开国上升阶段的辽国,其战斗力并不差。
战略上可以藐视对手,但是战术上必须重视。
「陛下。」
背着二十杖欠帐的潘美,前来禀报军情「我军各部已依次抵达高粱河。」
「辽主耶律述律,亲率二十万大军背靠幽州城,与对岸列阵。」
林道颔首,目光扫过众人「都说说吧,这仗怎麽打。」
诸将各抒己见。
隐为众将之首的石守信,当先出列进言「孙子有云,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高粱河虽不大,却也是一条河。」
「若是强行渡河,恐遭辽人半渡而击。」
先行摆明了困难,石守信跟着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当固河以自守,遣奇兵绕行远山绝其粮道。」
「辽人兵马牲畜众多,粮草所需甚大。」
「如此,辽人自当不战而退。」
石守信的战术有些消极,固守的同时派人断粮道。
不过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赞同。
毕竟辽军与之前打过的都不一样。
此时辽国还没被儒家给腐化,吹牛之事做的不是那麽过分。
二十万大军之中,实打实的足有十几万。
虽说是部落兵,可他们骑兵太多,十年前打进汴京城,灭亡了后晋的强横战斗力,还历历在目。
偏向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消极避战,也能理解。
这种战法~林道微微颔首再问「还有谁?」
急于表现的曹彬出列行礼。
「陛下。」
「臣有联络幽州城大户之家。」
「他们表示,只要陛下愿意承诺让他们守住家业,就愿意协助献城!」
「臣以为,可挑选精锐在大军激战牵制之时,突袭幽州城,借大户之家的手,夺取幽州城。」
「如此一来,就将对辽人形成两面夹攻之势!」
曹彬的提议,就是传统的内应献城。
这等事儿,后金满清做的多,经验丰富。
如此方式,明显轻松了许多,有更多的将领们表示支持。
按理说是很好的选择。
只不过林道对待地方豪强大户的态度,是关键性的问题。
就看林道是否愿意让幽州城的大户们,以功劳顶替了。
林道再度颔首,继续追问「还有谁?」
「杨业,你说说。」
被点名的杨业,明显也是有准备的。
他中气十足的扬声「陛下,臣觉得我军兵锋正盛,无需那麽多的麻烦,直接破釜沉舟渡河破敌就是!」
毫无疑问,杨业得到了最多的支持。
这其中一部分是同样赞同直接硬上的,还有一部分则是见着林道专门点名杨业,而主动捧场的。
「你的战术。」林道首先看向了石守信「计毒莫过绝粮,计恶莫过放火。」
「辽人不是没脑子的蠢货,他们必然对粮道严加看管。」
「而且。」
林道再言「辽国虽然汉化了不少,可依旧是保留着放牧的习性。」
「他们携带有大量的牛羊马匹,哪怕是喝奶吃肉也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这边潘美下意识的开口「可牛羊马匹也是要吃草料~」
林道看他一眼,抬手指了指营帐外面。
潘美是个聪明人,很快就回过神来。
高粱河两岸,都是快要成熟的田地!
实际上现如今的幽州各地,还多是以农田为主。
契丹人大规模改田为牧场,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
即将成熟的粮食,足以为牛羊马匹等牲畜提供饲料。
石守信急忙认错,可林道却只是摆了摆手,旋即看向了曹彬。
「你说的那些幽州大户,不是普通的大户。」
「他们是投效了契丹人的大户。」
林道屈指敲着面前的案几「在契丹人那儿当官,领着契丹人的俸禄,女儿嫁给契丹人做妾室。」
「这些身负守备幽州城重任的大户,如此轻易就愿意背叛?」
「若是领精锐入城,被人打了一个瓮中捉鳖怎麽办?」
曹彬面色涨红「臣,臣~」
他想说『臣愿领军令状』。
可又担心林道说的是真的,一时之间却是不知该说些什麽才好。
「此事可以试试。」
林道话锋一转「你继续跟他们联络。」
「只要立下功勋,献城,协助击败辽军,我也是可以网开一面的。」
顶多就是拆分家族,不懂他们的家产,还会有额外的赏赐。
林道看向了杨业「直接打倒是可以,不过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