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1 / 2)
“我不会失望。就算哥哥不是合伙人,也不是复阳的律师,就算你去了峰南的那个小律所,我也为你感到骄傲。”她说罢,有些害羞,垂下眼睛不敢看他:“是不是矫情过头了?我不是故意的……”
赵涟清轻轻张开手,她熟练地钻进他怀里,宽大的皮质座椅承载着两个人的重量,发出‘吱呀’一声惨叫。
“但我确实很为你高兴。”小姑娘闷闷的声音从他胸前传来。
“我知道。”
赵涟清拍了拍她的肩膀,像是抱着一只小猫。
……
周一,忙碌的工作日第一天,万恶之源。
这个时代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互联网发达给了大家丰富的精神食粮,经济发展让城市里的地铁线密如蛛网,畅通无阻地将牛马运往大小写字楼。但就像人的身体机能在达到巅峰后,就会开始衰老,这个社会也开始变得年迈了。
说白了,就是经济下行。而经济下行的公司热衷抓考勤。
比如说,报社的记者们也得坐班。
沈念出差一个星期,又在家里度过了和哥哥无比腻歪难分难舍的三天后,再回到工位上,有种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违和感。她花了半个多小时才适应下来,结果刚打开电脑,又被总编喊了过去。
总编辑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叔,看起来已经快退休了,眼神不太好,因此每次要给他看材料,正文都得用三号字打印。到了地方,这小老头正在喝咖啡,办公桌上的胶囊咖啡机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小沈啊,你终于从英国回来了,时差调过来了吧?”
“还好,周末休息了一下,已经没问题了。”
“那就好。我看你当时的那个连线报道做得蛮好,临危不惧,未来可期啊。”
沈念干巴巴地笑了笑。
乱七八糟地胡扯一通后,总编回归正题,给她布置了一项任务——他们打算出一个马拉松爆炸案专题。
“这个选题按理来说不该给你来做,但你是现场亲历人,上了热搜的那条视频新闻又是你出镜的,领导说年轻人还是要压担子,这个选题还是你来最合适。”
沈念疑惑道:“这个专题是什么方向?历年来被恐怖袭击的国际赛事?还是英国的恐怖袭击史?”
“伦敦马拉松爆炸案事发当天就被盖尔里认领了,实施爆炸的两个凶手是英籍拉赫维人,你对拉赫维这个国家了解多少?”
小姑娘微微一愣:“拉赫维在中亚,前些年被卷入和苏尔坦的武装冲突,两个国家宿怨颇深。”
“挺好,你回去多了解一下这两个国家的恩恩怨怨,专栏的主体核心是地缘政治,不是马拉松,也不是英国的恐袭史。”总编笑眯眯道:“你自己再回去,仔细琢磨琢磨。”
从办公室里出来后,沈念只觉得自己头顶多了一片沉甸甸的乌云。
这个爆炸案到此已近尾声,大家的关注度也没有前两天那么高了,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谁知道天将一个大活,落在她身上。
还是个视频专栏。
她不仅要准备脚本,还要查资料,每期做成个十分钟的深度视频。
第一期当然要从前几天的爆炸案开始引入。沈念没有耽搁,立刻去找老纪,问他要一些现场的素材。结果老纪一听这事,立刻皱起眉:“怎么你也来要素材,这个选题到底是谁来做?”
沈念愣了愣:“刚才也有人找你了吗?”
老纪点点头。
“总社那边的人来找我要一手材料,说是他们要来做这个马拉松的专题报道,我刚给过去。”他打开手机,点开一个微信头像。那个人头像是一个黑色的镜头,名字是英文「Oscar」。
“还是个影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