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61(2 / 2)

加入书签

她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是的,埃德蒙必须接受审判!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拉维妮娅的悲剧,他的行为早已超出了情感的范畴,变成了一场由操控和冷酷构成的谋杀。拉维妮娅的死并不是她的选择,而是被他一步步引向绝路的结果。

这样的角色根本不配活下去!

“你也看到那篇评论文章了?”见她默默流泪,她身边的一位女士递过来一张手帕,“真可怕啊,不是吗?这位评论家说得太一针见血了,我从没有想过《拉维妮娅》还有这一层含义,但回想一遍,它居然完美符合这位评论家的理论,简直让我不寒而栗了。”

谁能想到,一本看似普通的——好吧,也不是很普通,至少在挑动愤怒来看并不普通——小说,居然隐藏着这样的心理知识?这背后的心理操控,简直把读者的情感和思维都操控了一遍,原来,这就是《拉维妮娅》的真实意义。

“这位作者,到底是有意这么设计的情节?还是无意中设计的?”这个问题盘旋在所有看过评论文章的读者心头,如果是前者,“那真不敢想作者经历了什么。”如果是后者——应该不会是后者吧?这看起来就是精心设计的。

与此同时,坎贝尔家里,午餐后的爱德华也看到了这篇文章,不禁诧异地看了眼自己那正在埋头干饭的妹妹,开始反思自己——我曾经对妹妹忽冷忽热过吗?还是珍妮?母亲?父亲?都没有啊,难不成是伯克利?那看着也不像啊,毕竟艾琳娜和伯克利每次相处他都在一边盯着,可以打包票,伯克利一直都很热情,根本没有冷漠过。

那真是奇了怪了,她上哪去获得设计这样故事的灵感?

这篇剖析埃德蒙和拉维妮娅感情模式的文章,无疑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可以说,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坏的角色,埃德蒙的形象,不再是单纯的“花花公子”,而是一个控制和操纵他人情感的恶魔,这种对人类心理的深刻剖析让读者们彻底震惊了。

许多人在文章的启发下,重新审视了这本书。最初只是一些情感共鸣,而如今,讨论的焦点已经从“爱情”转向了“权力”与“操控”。埃德蒙的形象,瞬间成为了“冷漠伴侣”的代名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种“冷漠伴侣”现象的普遍性。许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关系,回顾过往是否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情感操控,是否曾在无意中成为过别人情感上的“操控者”。

虽然《拉维妮娅》已经非常有名气了,但这一次,人们诧异地发现,他们对这本书还知之甚少。

与读者们对故事和作者越发推崇相反的是,要求埃德蒙接受法律惩罚的呼声越演越烈。

这么一个狡猾、恶毒、将自己的妻子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男人,彻底激起了民愤,除了“让埃德蒙去死”俱乐部,又随后涌现了一小批小型俱乐部,比如说“惩罚埃德蒙”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创作同人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