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5(1 / 2)

加入书签

观众都表示能够理解教士的立场。

如果写成真正的、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法海,恐怕戏剧开演第二天,神职人员们就要上门来抗议了。

“嘿,你还在外面站着做什么呢?”正当威廉两人聊得开心的时候,恐怖屋的前台亡灵走了过来,“又一批游客来了,赶紧回来,本来亡灵就不够。”

眼看着前台以一种“是不是你带坏了他”的目光看过来,威廉忙端出乖巧的笑脸。

“你怎么来了?你很闲吗?”前台没好声气地问道,“你不用去演戏了?那敢情好,我这里正缺亡灵呢,外面有一堆游客询问相关事宜,你去解答他们的疑问吧。”

按理来说,随着社交季的到来,贵族们通常应该更倾向于出入那些适合聊天和展示风度的社交场合,像恐怖屋这种地方显然不在其中。但是,谁也没想到,上周的《斯特兰德报》刊登了一篇介绍“恐怖屋效应”的文章,直接扭转了这一局面。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刚刚回到伦敦,准备参与社交季的贵族绅士。他讲述了自己与一位并不特别中意的淑女去了一次恐怖屋的经历。本以为这不过是一次寻常的冒险,但令他意外的是,那份因恐惧而加速的心跳,竟然让他对那位淑女产生了微妙的好感。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他询问其他曾陪同淑女前往恐怖屋的朋友时,发现大多数男士都在恐惧中对同行的女士们心动不已。而当他请自己的妹妹私下询问那些淑女时,得到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

是以,他得出结论,恐惧似乎能够激发人们对身边异性的情感,甚至可能让一段原本平淡的关系迸发出火花。因此他建议,若是有心追求某位淑女,不妨大胆地邀请她去一次恐怖屋——推荐观光路线。

不过,他也幽默地提醒大家,最好不要一次约两位以上的淑女同行,“否则你可能会对她们同时心动,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这篇文章只总结了作者和他身边人的经历,却因这经历贴近生活显得极具说服力。一时之间,恐怖屋成了新晋的热门社交地点,游客数量激增。

由于恐怖屋为了保证游客的体验,每次接待的人数都受到严格限制。因此,许多未能提前预约的客人们只能另觅去处,纷纷涌向了《鸦羽之宅》和“鬼魂之旅”等其他热门恐怖体验项目。

由于该类项目都由亡灵们来扮演,这让城里的亡灵们忙得不可开交,甚至不得不临时从乡下召集隐居的亡灵们前来支援。

那些隐居乡下的亡灵,原本因为无法获取足够的恐惧值来维持人类形象,在裁判所大肆搜捕超自然生物时,不得不逃离城市,隐姓埋名地生活在乡间。若长期无法获得恐惧的力量,他们的幽灵形态将逐渐消散,最终彻底消亡在人世间。

现在,他们有了一份正经的工作,为了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所有尚未正式入职的亡灵都必须在恐怖屋里接受专业的吓人技巧训练。

等他们在恐怖屋表现得足够出色,就可以被调往“鬼魂之旅”项目——因为那不仅仅是吓唬人的工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才艺和表演技巧。由于表现好的亡灵会被抽去欢乐之家音乐厅,这里的亡灵演员职位便出现了空缺,可以容纳新亡灵们。

再进一步,他们便能光荣地参演《鸦羽之宅》,成为那里的亡灵演员。为了保证大家都能蹭到恐惧值,这部戏剧中的吓人亡灵采取轮班制度,每个亡灵都有机会出演。

一旦他们对吓人失去兴趣,并且赚够了恐惧值,就可以考虑转行,去别的剧组(如《灰姑娘》)竞争演员位置,提升自己的唱功和表演技巧。若是表现出色,甚至有机会签约欢乐剧院,成为真正的歌剧演员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