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4(1 / 2)

加入书签

这几位应该都是袁家的公子了。

曹丕从前和袁绍接触少,这半年来倒是从父亲那里听了不少袁绍的坏话,本就对袁绍无甚好感。

袁绍明知父亲痛失长子,还要把自己几个儿子都叫来赴宴,年纪大的也就算了,最小的那个都设了一张案,谁知他不是故意刺痛父亲呢?

曹丕换好衣服重新入席时,袁绍和曹操的谈话也进入了正题。

“州治虽然迁过来了,但是邺城的兵力还是要再加至少三成啊。”

曹操大意失兖州,袁绍心里很难说有多愤怒。

早年放任曹操进入兖州,一方面是自己尚在扩张,需要将地盘交给盟友,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等有朝一日自己发展起来后,能从曹操手里接过兖州。

但曹操却在进入兖州后,立刻进行大换血,将他原本在兖州的势力和人脉几乎都屠了个干净,摆明是要和自己划清界限的。

如今风水轮流转,兖州到了曹班手下,左右都是要打,谁都知道曹班和自己还有曹操都是不对付的,打敌人当然是比打友人要正义的了。

“曹班手下多奇人,用兵方式难用寻常思维揣摩,冀州与兖州相交之地,渡口、关隘数不胜数,光凭邺城,肯定守不住。”

这是曹操来之前就和部将们商量好的,袁绍肯定会觊觎曹操新募来的黑山军,但他好面子,不会直白地向曹操要,邺城作为抗击兖州的前线重地,袁绍十有八九会让曹操带兵守邺城,曹操既不能直接拒绝袁绍,又要想办法避开邺城。

“况且她善水战,又造有大船,能容纳千人公乘,只需一个码头,她就可以在沿河的任意一点发起进攻。”

那就只能利用自己和曹班的“兄妹”关系,尽量表现地自己了解曹班,以此博取袁绍的信任,劝袁绍在河岸分兵。

果不其然,袁绍因为曹操的话,露出了动摇的表情,袁绍的谋士沮授似乎支持曹操:“曹班不可能长久地留在兖州,我听闻,今岁长安那位……就要成人了,他可是至今无后呢!想必长安蠢蠢欲动的人也不少,她必然要回去主持大局,眼下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啊!”

沮授说着,向曹操使了个眼神,曹操立刻会意:“州牧之前向河内诸家发去讨伐曹班的邀请,他们虽然纷纷答应,但真正领兵来响应 者寥寥,是曹班不应被讨伐吗?不是,他们只是都在观望罢了,州牧和曹班之间未曾有过一战,因此这头一战,州牧只能嬴,不能输! ”

河内,就是曾经的王都洛阳所在,讨伐的邀请函并非发自袁绍,而是发自他所拥立的皇帝刘虞,曹操是故意不提刘虞的。

袁绍被曹操莫名PUA了一番,脑子一下没转过弯来,但他的另一位谋士审配反应很快:“正因如此,才更应该立刻调兵讨伐曹班,用一场胜利向这些墙头草们证明曹班的不义!”

他一边说着,一边愤怒地看向沮授:“如今北面有天子旧部把守,公孙瓒的余党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南面有宗亲刘表,看在天子的面上,他也不可能帮助一个外姓女子,东面中郎将自立为帝——”

说到这里,审配不着痕迹地看了袁绍一眼,他口中的中郎将就是指袁术,是的,袁术在“前朝”的官职还停留在他们袁氏兄弟离开洛阳前的虎贲中郎将,称帝之前的“徐州伯”是他自己封的,没人认可,审配只能这么称呼袁绍。

似乎是察觉到袁绍心情不愉,审配立刻岔开话题:“曹班前不久才任了个徐州刺史,哈,也是个女的!虽不知其实力如何,但*听说曹班亲信皆为女子,想必这女将军也是她的心腹了,可见曹班对徐州的关注啊——”

说到这里审配忍不住耻笑两声,又继续道:“况且还有盘踞江东的山贼水匪,江东的本地世家,光是这些,就足够吸引曹班的注意了,这样好的战机转瞬即逝,此时不打,更待何时啊!”

袁绍心里其实更赞同沮授的看法,但他方才注意到沮授和曹操之间的眉来眼去,心里暗暗打突,思来想去,又换了话题。

推杯换盏之间,席上众人都喝了不少酒,曹丕前面还专心听着,到后面听见谈话的内容越发粗鄙,也心不在焉起来。

袁绍诸子坐席中,最靠前列的,反而是年纪最小的那个,紧挨着袁绍,曹丕听见袁绍唤他阿尚,还让他起身作诗,曹丕听完,心道这诗作水平不及我家阿植万分之一,看来袁氏家学也不过如此。

忽而又想到,果真父母都是疼爱幺儿的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