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6(1 / 2)
地鼻息,殿内立刻有宫人小步膝行,给熏炉换上香料。
浓郁的香味弥散在殿内,饶是习惯了贵族做派的袁绍都感觉有些不适。
刘虞却笑了,声音沙哑又粗粒,他才四十岁,但两鬓已经全白了,袁绍看着他,看他抽噎一般发出刺耳的喘息声,眼神里闪过一丝怜悯。
刘虞笑得几乎喘不过气,好半天才长吐出一口浊气,恹恹道:“难道不是吗?你出钱出地,乌桓出马出力,公孙瓒不过是占个山道,就能从中获利,五千匹马,他劫断的,岂止是利益,更是冀、幽之间合作的可能啊。”
“但,如果没有曹班的挑拨……”
袁绍始终惦记着曹班。
刘虞冷笑:“曹班不过是顺水推舟一把,没有这诏令,他公孙瓒,难道就会给你写赞歌了吗?”
袁绍脸色一黑,刘虞怎么也看到了檄文?他分明有意将此消息拦下了。
上一个被写檄文辱骂的董卓,坟头草都两尺高了,这不光是面子问题,打仗前出现这种事,很不吉利的好吗!
“大将军急什么,公孙瓒会写,你袁氏门生,难道找不出一个会写文章的人来?”
这话要在从前,刘虞是绝对说不出口的,但现在看到袁绍不爽,看到这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相互攻讦,看到天下乱成一锅粥,他只觉得食欲大开,心里快活得不行。
“别总盯着女人看了,他们曹家的事,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吧,兄妹相残,哈——”
刘虞不顾袁绍越来越黑的脸,抚掌狂笑:“今日子弑父,明日父杀子,永远只有亲人和敌人,才是最了解你的人啊!”
-------------------------------------
初平五年,夏。
刘备离开了自己的任职的平原国,带着自己的亲信部将,再次踏上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久前,他的国相府,先后来了三名使者。
公孙瓒的使者从紧临平原国的渤海郡出发,带来了他们共同的老师,卢植的亲笔书信。
卢植在董卓、王允之乱后,没有和其他公卿一起,前往天子所在的长安,而是返回家乡涿郡,重拾旧业,创办学府,教书育人。
卢植的信中并没有明确表达公孙瓒拉拢他的意思,只是说希望他们珍惜同窗之谊,但涿郡在幽州,是公孙瓒的地盘,公孙瓒此举不言而喻。
长安给予公孙瓒统御三州的权柄,公孙瓒大军主力就悬在他的头顶上,他和长安的盟约,在幽州铁骑下显得格外脆弱,面对公孙瓒的大棒加甜枣,刘备当时是动摇了的。
反正自己投靠曹班,公孙瓒背倚曹班,他这也不算背弃旧主不是?
可就在刘备清点了手下兵马,交代好家人朋友,准备向平原国君辞行时,第二名使者登门造访。
毫不意外的,是来自冀州邺城的使者。
袁绍的门生更加直接,直接带来一支五百人的骑兵队,在城郊的时候,差点让平原国的城防士兵当做了敌人。
解除误会后,使者告诉刘备,这五百人,和五百匹战马,就是袁绍的诚意。
平原国不产马,刘备有些眼热,手下武将关羽更是眼冒精光。
于此同时,使者还交给刘备一枚印章。
“陛下擢升使君为青州刺史。”
刘备心里当然是不认刘虞这个“伪帝”的。
? 如?您?访?问?的???????發?抪????不?是?í????????ē?n?2????2?5?????????则?为???????佔?点
但那可是刺史印章啊!
袁绍自己做过冀州刺史,样式肯定是没错的,看看这玉,看看这字,这气派,这……
“大哥!袁绍这厮,是想一石二鸟,既帮他分担来自渤海郡公孙瓒的压力,又让我们和曹班任命的青州刺史马腾干起来!大哥莫要上他的当啊!”张飞吹着胡子,在刘备耳边大声密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