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4(1 / 2)

加入书签

不宜迟,然而一听到派兵,他的表情就有些微妙了。

他带人来这里见袁绍,不是真的想投靠袁绍,而是希望能借机会,从袁绍手里,再得些地盘的,本来他还嫌自己兵力不够用呢,如果这时候分兵去兖州,一来一回的路上不知耽误多少时间,他怎么耗得起呢?

可有人要杀他的亲爹!作为嫡长子,他怎么能不管呢?

程昱惯会察言观色,在一旁猜出了曹操的纠结,思忖片刻后,道:“不如使君将此事一并告知曹班?她是汉家子什么的,毕竟只是无人证实的流言,名义上太尉大人还是她的父亲,她不管的话,传出去,如何面对世人?”

刘晔举一反三,很快应和道:“干脆也将这个消息一并告诉姑臧君?假如她的人真在那里,她不管,太尉大人要是有个万一,岂不是也能栽赃到她头上?”

于是当天,曹操亲自书就两封信,分别寄往洛阳和泰山郡。

这是时隔十四年后,他第一次,与他的“妹妹”写信。

第181章

自从曹班挟天子后, 曹嵩府上几乎天天都能收到书信。

认识的,不认识的,旧友新朋, 凡是能在关系网里和曹嵩搭上界的,都想从他那里探听到曹班的消息, 以此在新的局势下, 占据先机。

这些书信中,有明面上来问候他好,实际上,想在长安谋官职的,有来打听曹操曹班兄妹关系的,想着纵使搭不上曹班,也能从曹操那里分一点羹汤的,更有什者,直接问曹嵩,曹班是否婚配。

曹府门房每日迎来送往,脸都要笑烂了,原本刚来琅琊国时, 曹嵩盘下的院子不大,后来收的钱财珍宝,牛羊车马实在多到放不下, 曹嵩又找本地士族盘了处大宅院。

曹嵩惯会附庸风雅,府内姬妾成群, 丝竹管弦不绝于耳, 日子似乎比在洛阳时还要快活。

可旁人看来是如此,曹嵩本人却不这么想。

“人人都道费亭侯教子有方,过着比神仙还快活的日子,可我看巨高整日愁眉苦脸的,想来这神仙也是不好当的啊。”雅集上,见曹嵩形容憔悴,一言不发,坐在他旁边的王氏家主王仁调侃道。

春景宜人,也只有偏安东方,未经战事的琅琊国,本地豪族才能有这般闲情雅致赏春景。

琅琊王氏在沂水河畔举办雅集,邀请琅琊士族名门赏园观景,曹嵩是唯一一个被奉为座上宾的外地人。

王氏是本地豪族,王仁的儿子王融在青州当齐国国相,姑臧君的军队兵临城下,王融只抵抗了不到半日,就开城投降,还派了族子去即墨求学,王氏半只脚已经上曹班的船,对曹嵩自然敬重有加。

不惑之年的曹嵩,眼眶深黑,眼下一片浓浓的阴影,一脸虚亏之相,精神状态还不如长他十多岁的王仁,他眼睛盯着席间的舞姬,心道曹班和曹氏的关系哪能对外人言道?

别人都羡慕他有两个出息的孩子,他却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都平庸无奇才好。

曹班越是走向高位,曹嵩越是感到恐慌,原配丁夫人去世后,他便不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读书识字,三子曹德性情骄纵,常在城内闹事,被苦主找上门,他用钱财打发人走后,还会夸赞曹德,有他曹巨高的风范。

他禁止家人在他面前提起曹班,甚至不想听到有关她的任何消息,后来姑臧君一路打到北海国,有传言说姑臧君要屠城,城内世家竟无一人相信,唯独他惶惶不可终日,要不是续弦陈氏以死相逼,他还想搬出城,住到山里去。

可曹嵩管得了自家人,却管不住旁人,王氏作为曹班曾经的敌人,如今的投资人,尝到了站对队伍的甜头,自然热衷于打听一切有关曹班的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