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3(2 / 2)
袁绍不能服众,帐内意见左右互搏,自然在外人看来,就觉得袁绍优柔寡断了。
而郭嘉一个寒门子弟,要想在大咖云集的剧组里博出位,就不得不兵行险着,给主公呈上一些旁人想不出,也做不到的奇策。
在他看来,已知,司隶校尉不可能是女人;
又知,袁绍坚称曹班是女人。
所以,曹班不可能是司隶校尉。
或者说,袁绍认识的那个“曹班”,不可能是司隶校尉,身在长安,控制住汉天子的,另有其人。
他首先怀疑的,就是扶风马氏,天子在长安,就相当于在马氏的控制之下,马融是曹班的恩师,马氏完全可能通过这一层关系操控曹班。
但马氏现任家主马日磾当了长安的吏部尚书,如果曹班背后的是马氏,天子迁都后,马日磾何必屈居人下?
于是他排除了马氏,又开始怀疑,是曹氏在背后支撑曹班。
但这也很奇怪,曹家明明还有个曹操,曹操还是长子,这通天的权利之路,怎么就轮到曹班了?
不过想到曹操,郭嘉心里就有了主意。
“嘉惶恐,今日一见曹侯,方知袁氏子不知天高地厚,唐突了贵人,我回去就让使君责惩,那大雁曹侯若是不喜,就留给东厨,让将士们打牙祭!”
郭嘉为人处世讲究一个能屈能伸,卖起东家来不带片刻犹豫的。
“郭从事真是伶牙俐齿,一句轻描淡写的'责惩'就想揭过了,长安诸将枕戈待旦,又岂是两只大雁能打发的?”
秘书官阿荷早就憋不住了,找到机会马上就怼回去,看郭嘉的眼神就像看那两只大雁,简直想将他的毛也扒光了丢河里让他游回洛阳去。
郭嘉是不会因为被驳斥而生气的,哪怕对方辱骂他,只要不伤他的皮肉,那就不是问题。
既然上首的女郎就是如今的长安之主,那求娶的计谋肯定是失败的了,软的不成,那就换点硬的试试。
他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文书,双手举过头顶,向上首拜服道:“为袁氏子求娶是为私,此为公,嘉恳请曹侯一阅。”
“你!”阿荷还想说什么,余光扫到曹班,见她看着文书没说话,只能憋了回去,走上前,接过郭嘉的文书,检查过后,呈给了曹班。
文书上的字迹曹班认得,正是出自袁绍之手。
而行文格式她也是见过的,曾经她的义兄袁隗向朝廷举荐她为泰山郡太守,举荐的文书,贾诩迁都时,跟随东观藏书一起运到了长安,后来单独存放在藏书馆。
这一份也是举荐书。
——冀州牧袁绍举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和历史上记载的不同,由于曹、段的联军,董卓没来得及火烧洛阳,贾诩的计谋也使袁氏一族得以保存。
然而和历史相近的是,长安朝廷的存在架空了洛阳的世家,袁氏最看重的嫡长子袁基,只是迟了一步,就只能投奔在南阳佣兵自重的袁术。
因此袁氏的两大领头势力,依然是袁绍和袁术。
袁绍为了拉拢曹操,向天子请封,在奏书里称臣,这是礼制,可是奏书送来长安,他应该知道,自己才是那个能看到奏书的人……
让袁绍像自己称臣,恐怕比杀了他还难受吧?
除非——
“同样的奏书,使君命人向洛阳也送了一份。”郭嘉的姿态依然谦卑,但话语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王允缺少兵力,考虑外援的话,兖州的刘岱和冀州的袁绍是他的最佳选择,但刘岱因为青、兖一带复起的黄巾自顾不暇,因此王允屡次向袁绍示好,对外放出两方合作的信号,以此来震慑曹班。
在袁绍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