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1 / 2)
,全场情不自禁地起立抚掌时,他们也跟着站了起来——
随即又反应过来。
但现在坐下,又会显得他们很奇怪。
……好吧,我抚掌,但是不抚出声音,这样我的心,就还是在洛阳的。
当然,从头到尾,兄弟俩都没找到下手的机会,好在曹班在最后的发言中表示,七日之后,她会在市集的新闻台开坛讲习,讲习向所有人开放。
“又是个机会!”
当晚,兄弟俩将消息告诉了王信,王信见二人风尘仆仆但是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还以为他们得手了,得知两人没找到机会动手,心里送了口气。
结果一口气还没顺过来,得知他们二人也要去第二日的讲习,并且再次邀请他同行,王信一噎,不好再找借口推辞,只能硬着头皮陪同。
随着尚书台修建完毕,长安的官制确立后,政务方面,曹班已经基本交给尚书台了,只有尚书台确认需要上报定夺的公文,才会到她的书案。
当然,即使是这样,随着地盘的稳固,当她处理完政务,能够静下心为接下来的事情进行谋划的时候,也已经是深夜了。
白天没有政务的时候,她的行程也都被尚书台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果不是她身体欠佳,或者是刘辩那里有什么意外,一般她是不会反对的。
这次的讲习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将尚书台分为吏户礼刑工后,礼部分管教育事宜,这方面格物院的体系已经很成熟了,能在长安礼部任职的官员,就算不能完全认可曹班的理念,也是持开放态度的——这也符合曹班当前的用人态度。
“——国家存亡之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思潮来,这并不少见,正如刚刚这位生员所说的,春秋战国有诸子百家,这其实是不同的人,在用不同的方式,总结他们发现的事物规律,提出他们的救国方略。”
“回到这位生员的问题,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听见曹侯提问,所有人顿时都用羡慕的目光看向第一个鼓起勇气提问的女郎。
女郎行礼道:“回曹侯,我名夷,姓任。”
曹班颔首,继续道:“回到任同学的问题,怎样的学说可以救国?这是个很大的议题,不过并非无人尝试,今时亦然。”
果然,曹班一点拨,立刻就有人七嘴八舌地回答。
有说黄巾的,有说白波军的,还有说王允的。
“董卓!董相国!”一个青年男子嬉笑着大声道,院中立刻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曹班微微一笑,大家渐渐安静下来,只听她轻轻拂袖,娓娓道来:“诚然,诸位说的,皆可谓一试。”
“不考虑各地黄巾军首领的起兵意图,张角其人之初心,我们都知晓——符水治病,治病救人,所以百姓愿意归附他,跟着他,能活命,他或许能救人,但却不能救国。”
“他失败了,这是为何呢?”
“其因有二,一是黄巾以《道德经》为其教义,描绘'太平盛世'图景,却以鬼神之说,统揽其言行。”
“《左传》有言,'国将亡,听于神',更甚者,《道德经》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作者老子所论'道法自然',本身也与黄巾所传导的,以及张角尊崇的神迷思维相悖。”
“其二在于,黄巾起兵的目的。”
※ 如?您?访?问?的????????????????不?是?ⅰ?f?????ě?n??????Ⅱ?5?.???????则?为??????????点
“张角发兵,目的是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他要颠覆汉室,可在此之后呢?他能给百姓带来什么样的统治生活呢?”
“自上古时代,君权接替神权统领这片大陆后,礼乐制度便接替宗教礼法,统领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
“改变不彻底,便是彻底不改变,从这一点上出发,黄巾就算是胜了,也是另一个王允,另一个董卓,也许他们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