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7(1 / 2)
,让人宣读了宋氏勾结宦官,意图谋反的罪名。
百姓们还在为灵帝服国丧,这朝廷内一波接一波的动乱,都让人有些麻木了,一条条血淋淋的罪状念下来,人们这才想起了曾经宋氏和宦官们鱼肉百姓做的恶,似乎也对斩杀他们的袁氏有了改观。
然而,百姓对袁氏的看法,不代表朝中,有兵权的将领们的看法。
大将军在世时,几乎统揽朝廷军务,许多部将都受大将军提拔,或者本身就是宋氏亲族。
这些人中,有忠于旧主的,不是在宫变当夜,就是在这几日,被袁绍带兵,屠了个干净。
剩下的将领虽然归附了袁绍,但也难免兔死狐悲。
如今得知金市宋氏尸身惨状,本就不安定的人心,立刻骚动起来。
袁绍没想到,自己在家里受气、在军营里受气,到了朝廷,也不得安宁。
侍御史孔融,自己曾经的同学,居然直接在朝堂上弹劾他!
“天子居所,神圣弗侵!左中郎将袁绍大逆不道,视纲常法纪如无物,罪不可赦!”
袁绍气得当场就把手里的笏板砸了出去,正中孔融额头,给人官帽都砸歪了。
好你个孔文举,真是没话找话说是吧,怎么不弹劾他杀外戚和宦官,就弹劾他不尊圣居?
就你读过书是吧!你尊礼法,那你倒是给我找出一个既尊重圣居,又能除掉外戚宦官的办法来啊! ?
孔融身边的御史中丞护犊子,将见血晕倒的孔融交给了旁边的人,撸起袖子,踩过案板就要和袁绍干仗,袁绍也不怕他,挥着拳头就要冲出去,被身旁一人拉住了。
曹操劝他道:“本初,你又不是不知道孔文举,他就是这个性格,查举朝中不正之风,这也是他作为言官的本分。”
然而袁绍气得不是孔融不讲同学情面。
宫变曹操没有参与,现在和他的老爹一样,独善其身,在这里做好人。
他出了最大的力气,现在反而处处被人针对。
袁氏血洗宫廷,这事谁不知道?袁氏怕别人知道吗?不怕,因为正常来说,朝廷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迫于太傅和袁氏的压力,谁敢把这个放到明面上呢?
可他孔文举,就不能按正常人的脑回路去理解啊!
果不其然,检举揭发这种事,有一就有二,有孔融这个不畏强权的言官打先锋,朝中弹劾袁氏的奏章如雪花一般来到了尚书台,尤其针对袁绍个人的,占了绝大部分。
袁绍看着尚书台传给他的奏章,就纳闷了。
管理尚书台的叔父在做什么?他就这样放任别人,来攻讦自己吗?
***
除了舆论攻势,贾诩的第二个建议,是让董卓直接去找袁逢。
“使君可以向太傅开价,提出要求增加一万兵力。”
“一万?”
贾诩的“舆论战”计谋是否奏效,董旻在朝堂感受最为直观,因此也是第一个从心里开始接纳“士邑”的董卓部将。
但就算如此,“士邑”每次说话,他还是有些跟不上思路。
“兄长直接去找太傅要兵,会不会引起怀疑?”
“正相反,若是使君不去找太傅要兵,太傅才会有所怀疑。”
董旻听完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
确实如此,董卓三千兵力,哪里具备拥立新皇的实力?一般人接到这个任务,也会向太傅要点好处的,只是——
“一万会不会有些太多?”
为什么是一万?难道这里面还有士邑的奇思在?
“三万也行,二万不亏,太傅肯定会给,我们就往大了要,免得回头后悔。”
于是董卓来到了太傅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