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2(2 / 2)

加入书签

袁氏利用董卓,却也提防董卓。

这正是利用董卓,除掉袁氏的好机会!

可是“段铭”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些?

驾车带着皇子出奔,如此冒险的举动,背后至少得有足够大的动机,才能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忠心护主?不可能,赵忠对两个皇子都比他尽心一些。

不为忠心,那就是私心了,他想要利用皇子,或者他背后的势力想要利用皇子。

他不是宦党,赵忠对他一直有所防备,他也不是袁氏的人,不然他直接驾车驶进董卓或者随便哪位袁氏将军的军营里就好,哪里轮得到自己来护驾呢?

贾诩久违地再次头疼了起来,天光还未亮,村庄里一片宁静平和的假象,隐约能听见将士们的鼾声。他起身想去水边洗把脸,清醒一下,却听见树林里传来熟悉的马鸣声。

当他匆匆赶到树林里时,一切已经太迟了。

“段铭”偷走了他的爱驹,骑着马,独自离开村落,往东方逃去了。

第114章

大将军宋奇与袁氏联手起事之前,并非没有防备袁氏。

他派遣将领,分别至并州、冀州、兖州、扬州募兵,为的就是在诛杀宦官之后,能有足够多的兵力来对付袁氏。

其中,兖州一带,因为泰山郡守曹班,在对抗黄巾时,大量使用了弓弩,以少胜多,将三万黄巾剿灭在萌芽之中,因此他特地派了自己最信赖的掾属王匡,以大将军府的名义,前往泰山郡招募两千弩兵。

王匡是泰山郡奉高县人,别人可能不了解,他作为本地人,泰山郡什么情况,他能不清楚?

几年前的大疫让泰山郡十室九空,兵荒马乱的年头, 两千弩兵说来轻巧,弩从哪来?粮从拿来?

说白了,这就是个得罪人的活计,所以才不得不让他这个本地人去干,想着是本地人在本地世家大族间,多少能说得上话,这家凑一点,那家捐一点,粮草和兵器应该能凑出来。

可不巧的是,王匡家族,在奉高县是做生意的,而他家的营生,依赖的是京城的贵人们,所以他才能攀上大将军的关系,当了掾属,因此他家在本地名声算不上好。

他经年不曾回家,泰山郡已换了主人,如今的太守曹班他也并不熟悉,只听说其人是曹嵩的次子,师从扶风马融,这关系听上去颇为玩味儿,曹嵩是宦党无疑,马融又是通儒,门生遍天下,曹班对大将军是什么态度,他也把握不准。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就在远离泰山郡治所奉高县的矩平县征兵,先凑出两千泰山郡口音的活人来,粮草兵器,再想办法。

他想着低调来、低调去,不要引起曹班的注意,征兵的过程也还算顺利,矩平县成丁数量远比他想像得要多,只是在征粮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儿小插曲。

随他一同来征兵的步卒里,有一名叫于禁的士兵,砍伤了自己的屯长后,躲进了村寨里。 ??址????佈?页?i????ǔ?ω???n????0????5????????

前来通传的部下告诉王匡,那于禁就是矩平县本地人,因为不满屯长强行征粮,和屯长起了争执,怒而挥刀,砍掉了屯长的一只手臂,村寨里的人因为于禁的“义举”,都手持农具出了村寨保护他,现在正和王匡的手下,在村头对峙呢。

王匡对这名叫“于禁”的士兵并没有印象,但是那位屯长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军中每有任务,那位屯长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接下,也总是第一个完成,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轮班值岗,他们屯总是冲锋在前,他原本计划这次募兵扩军之后,就提任这位屯长为军候的。

一个无名小卒,就因为这点小事,折他一员爱将,王匡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放火捉人。

他这次征兵,虽然只带了不到二百步卒,但是这二百步卒,都是跟随他刀口舔血活下来的精兵,杀起人来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很快就将于禁活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