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0(2 / 2)

加入书签

太守必须皇帝任命,皇帝现在谁都见不到,政令又是从该死的袁逢那里出,袁逢也是心黑的,还坑过她一回,她不可能让生母这时候暴露。

这么一盘算,她的选择只剩下一个——写信给自己的老师马融,求他举荐自己。

三辅路远,以防万一,到洛阳的信还是要写的,不过不是送进宫……

一人三骑的传令兵接过曹班的密信,从太守府衙疾驰而出。

-------------------------------------

王融忐忑不安地又等了两天,仍然没有等到来自洛阳的消息,反而等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当他得知曹班亲自登门,还带了私兵时,他几乎要收拾包袱,从后门跑路了。

事实上,他也这么干了,只不过,包袱收拾到一半,被父亲身边服侍的老管家叫了出去,被迫硬着头皮到正堂见“客”。

见到曹班的第一眼,他终于明白,为何父亲从前喜欢骂曹班“黄口小儿”,而不其的百姓喜欢唤他“曹郎”了。

这个令周边郡县山贼游寇闻风丧胆曹使君,真的太年轻了!

这,这看起来,还不及弱冠啊!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装模做样向父亲执下属礼,亲耳听见父亲称呼他为“曹使君”,他都怀疑这是不是曹班家中小儿,被派来历练了。

虽然私下腹诽,但是面对这位比自己年轻许多的朝廷命官,王融还是保持了良好的礼节,完整行礼后,请他上座,并安排侍女端上茶碗和果盘。

曹班接受了王融的让座,和王仁互相谦让一番,最后坐在了王仁的下首。

她在王氏父子二人间略微打量了一番,便开门见山道:“泰山郡近来黄巾猖獗,朝廷征召各地将帅讨伐黄巾,我与泰山郡代太守,故郡丞诸葛珪交好,诸葛氏托我,向周边郡县求援。”

说完她在父子二人惊诧地目光中起身,双手抱拳,目光炯炯道:“若泰山危则不其危,琅琊与泰山郡亦有沂水相连,故某来此求援,望琅琊王氏以家国安危为重,救泰山郡!”

第92章

王氏父子没有立刻答应曹班的请求, 曹班走后,他们商量了一整夜。

王融是想当场拒绝的,比较纠结的是他的父亲王仁。

“这里面肯定有诈,父亲在犹豫什么呢?”

王仁对儿子恨铁不成钢,他已经不在其位了,长子却还是这样不成器,若是太平年头,他还可以靠着自己的人脉关系,支撑家族,但现在这世道,能生存下去的都是什么人呢?

看看曹班吧, 人家父亲是九卿, 袭侯爵,他本人弱冠之龄, 不求父辈庇佑,反而是独自到青州,理一县,治一国, 还如此有野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王仁苦笑:“何为阳谋?这便是阳谋!他料定我们知道这里面有诈,我们也一定会去。”

“去?为什么要去?”王融更加不解。

王仁一口气没上来,差点背过去:“你,你那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