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3(1 / 2)

加入书签

着来投靠的百姓越来越多,甚至其中不乏家道中落的文士,被人称一声老大,接受他们的供奉,总不能让人一家老小饿死在外面吧?他是山贼,又不是贪官。

渐渐的,他发现,富不够劫了。

怎么办?这么多人要吃饭呢!

还能怎么办?开荒吧!

随着大片的荒山被开垦成良田,“佛贼”的名号也越传越远,甚至还有举族搬迁,来投靠张祗的。

树大招风,这回就是张祗不愿意,也被迫吸引了官府的注意,剿匪大军逼近山口,已经对剿匪PTSD的张祗早就准备好了马车,准备再往南逃。

听说南面的海湾之中,有一片满是赤色石头的洲,听说在那里种水稻,下苗即成活,洲内有数不清的钱财和宝物。

不就是从零开始嘛,他有不是没经历过……

哎,等等,你说什么?交州的剿匪军队不堪一击?

什么?我们的“菩萨营”已经反守为攻?

什么?我们已经攻入了刺史部所在的龙编县?

什么?我们血洗刺史府,交州现在是我的地盘了?

当张祗再回过神时,他手下的“文官”甚至帮他书信朝廷,请到了新的官员印绶。

山贼张祗摇身一变,成为了交州刺史,而那座早就被他盯上,视为最后退路的朱崖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压迫。

当然,这些都是五年前的旧事了,在刺史位置上干了五年的张祗,假的也给他慢慢做成了真的,除了爱食生肉的毛病还没有改过来之外,如果不说,光看他逢人便行礼,逢事便子曰的样子,谁不认为这是一个待人亲和,没有架子的地方话事人呢?

拦住郑玄他们的这支军队,是张祗专门放在商道口的,这是他的老本行,如果是遇到“熟客”,按照老规矩对上口令,交了过路费,就可以顺利通行,如果是“生口”,小的直接吞掉,大的像郑玄这种规模的,一律押回来谈生意,能发展成“熟客”的一切好说,发展不了的,就留下女人和货物,男的送到矿山里当劳役。

但是郑玄这支商队比较特殊,这也是张祗将他们关了五天,好吃好喝照顾,却没有和他们进行谈判的原因。

“是真物。”从事赖晋是荆州武陵郡人,他仔细看过手里的通行文牒,将文牒还给刺史张祗,回答道。

这就比较尴尬了,有文牒,说明这支商队是过了荆州明路的,谁知道那几个领头的,是不是又是什么郡太守的妹夫的从弟?张祗一朝被蛇咬,鼠改不了怕猫,对荆州的官府还是有着天然的畏惧。

但是就这么放了,他又觉得肉疼,这么肥的猎物,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

思来想去,张祗决定把为首那个叫出来,还是先探探他口风,再做决定。

第73章

张祗问郑玄来历,郑玄将早就准备好的一套说辞告诉了对方。

虽然将他们关押了五天,但是整场谈话,刺史大人都表现的非常有亲和力,甚至在最后还请郑玄吃了一餐午食。

唯一让郑玄觉得有点怪异的,就是刺史大人喜欢食生肉,郑玄几番推辞不掉,勉强跟着尝了一些。

席间,郑玄也借机问出了他一直好奇的事情。

“在我们之前,不知刺史大人是否见过一位名为'吴声'的年轻郎君,和我一样, 也是行商为生。”

张祗摇头道:“不曾, 来交州行商, 都必须像郑公子一样,又文牒才行, 我的属下不曾像我汇报过。”

郑玄愣住了,文牒吴声是有的,按照张祗这种待客习俗,如果没有走明路进交州, 就他们那不到十人的队伍,现在不会出意外了吧?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然而饭后, 郑玄依然被侍卫们“请”回了牢房。

“这是何意?”郑玄一个文弱书生,反抗无效, 也没有人和他解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