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1 / 2)

加入书签

为对面这位文士会反驳,却没想到,他听完之后更加兴奋,激动道:“不知这位'二郎君'姓谁名谁?家住何处啊?”

这下坐着的两位食客都不约而同,用怀疑地目光打量起郑玄。

年轻儒生原本见郑玄自带的文人气场还颇有好感,但是一开口就这样失仪,想来也是缺少教养的家庭出身,可不能让他就这样去叨扰沛国的神童子,因此故作不予理睬的样子。

郑玄见状,自知失仪,招呼自己的门徒,从厚厚一沓名帖里抽出两份,交于给二人,自报了家门。

可是这俩豫州本地人,哪里听过青州的郑玄呢?就算接过了名帖,也是一副不买账的样子,郑玄的门徒看不过眼,大声道:“我家公子,可是八岁能算,十二读经,十六熟典的神童!”

年轻儒生却一拍木案起身道:“谁还不是神童了?我们二郎君,两岁启蒙,六岁读经,十岁撰碑!”

郑玄的门徒被如此呛声还是头一回,自然是满脸不信,还想再与儒生争辩,被郑玄制止了。

“失敬,失敬。”再争论下去,只是徒惹人厌烦罢了,他初入豫州,可不想在第一站就留下争名好斗的坏名声。

正事要紧,郑玄带着门徒,来到了国相府。

荀昱不愧是名士,得荀家经学传承,一连几日交流下来,郑玄只感到受益匪浅。

唯一有一件事,让他有些在意。

几乎每一次他来拜访荀昱,都能在相府门口见到一个递拜帖,然后被拒绝的小郎君。

说也奇怪,这小郎君看起来不过刚过幼学的年龄,却是衣衫整洁,举止文雅,观他与家仆的交流,也是语调沉稳,颇为老成。

且不说这么小的年纪,每次被门口的仆役拒绝,他都是毫无愠色,一派淡然。

就光是这次次被拒,次次来见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他也自愧不如的。

几天下来,郑玄终于忍不住,和荀昱提到了这个小郎君。

“是谯县曹府的二公子,曹班。”荀昱起身,引着他往院中走去。

郑玄隐约对这个名字有些印像,一时半会却又想不起来。

“他来求见是为何事?”郑玄问道。

“为求学。”荀昱叹气,两人面前是一个巨大的木箱子。

郑玄更加惊讶:“我看这小郎君,举止端庄大方,说话有条不紊,是个耐心治学的料子,伯条因何不收?”这样反复上门,又不明确拒绝,十有八九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犹豫。

荀昱如实道:“因其祖父为故费亭侯,大长秋曹腾,这是我犹豫的事情。”

郑玄听到曹腾的名字,终于想起来,是为什么觉得曹班的名字熟悉了。

“曹班,曹家二郎!”郑玄瞪大眼睛,“是那位在党锢之忧时,不顾自身安危,在太学奔走传书的童子啊!”

郑玄一下有些愤愤然:“既是如此良才美玉,怎能因为出身被耽误了求学的志向?伯条糊涂啊!”

荀昱也露出了郁闷的神色,拍拍郑玄的肩道:“实不相瞒,我前日本已打算书信至颍川族中,叮嘱此事,曹二郎得知后,当日就送上了谢礼......”

两人面前的木箱足足有半人高,从外面看不出装的是何物。

荀昱一边打开箱子,一边轻笑道:“虽说是良才,但毕竟出身宦族,你也知道,这宦党以钱财做谢礼的风气,实在是......”

荀昱的话说到了一半,又生生咽了回去。

网?坁?彂????????????????ε?n????〇???????.???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